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毒蕈中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蕈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我国已发现的毒蕈有190多种,其中具有致死性的有30多种.已知的毒素有150余种.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不同种类的毒蕈可含有相同的毒素.因此,毒蕈中毒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毒蕈又称毒蘑菇。世界上约有毒蕈200多种,我国发现有190余种,能致死的达30余种。已知毒素有150余种[1]。因此毒蕈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随着人们对毒蘑菇的认识逐渐加深,在大中型医院很少见到毒蕈中毒病例,我院于2007年8月急诊收治了6例家族误食毒蕈中毒患者,为加深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3.
毒蕈中毒6例     
徐庆山  刘春光 《肝脏》2009,14(6):514-514
毒蕈又称毒蘑菇,农村地区自采新鲜野生覃食用者较普遍。食用毒蕈导致中毒。易致群体发病,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毒蕈所含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累及的脏器损害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毒蕈中毒致老年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并探讨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毒蕈毒素作用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生理性肾功能改变、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等是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早期清除毒物,洗胃、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是救治毒蕈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2,(5):567-567
毒蘑菇(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多种毒蕈之中。进入夏季以来,餐饮环节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毒蕈中毒致老年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并探讨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毒蕈中毒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毒蕈毒素作用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生理性肾功能改变、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等是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早期清除毒物,洗胃、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是救治毒蕈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艳琼 《内科》2009,4(3):500-501
毒草俗称毒蘑菇,种类多,中毒表现多种多样。根据毒素主要损害脏器的靶器官分为5类,即肾毒性毒素、肝毒性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及溶血毒素。均对肝、肾、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肝脏毒性最强,同时可致胃肠道水肿、充血和出血,严重者可致肝、脑、胃肠等脏器衰竭,病死率为50%-90%。我院于2007年9月18日至10月1日,收治毒蕈中毒致心肌损伤、肾功能损害的危重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毒蕈中毒性肝炎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3例重度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用4周。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炎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毒蕈中毒3638例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和认知,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分型、特征和预后。方法检索国内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公开发表的毒蕈中毒191篇文献,共报道了毒蕈中毒3466例,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172例,共363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的探讨。结果胃肠炎型571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1450例,治愈1414例(97.5%),死亡36例(2.5%);中毒性肝炎型1010例,治愈841例(83.3%),死亡169例(16.7%);神经精神型214例,治愈197例(92.1%),死亡17例(7.9%);溶血型73例,治愈71例(97.3%),死亡2例(2.7%),不同类型毒草中毒疗效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型不详者320例,其中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222例,治愈98例(44.1%),死亡124例(55.9%),无法分型者98例,治愈90例(91.8%),死亡8例(8.2%)。结论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毒蕈中毒的类型和分型应符合临床报道的病例资料及特征,教科书和专著报道的毒蕈中毒分为4型,这与毒蕈中毒临床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结果不相符。因此,根据本研究3638例毒蕈中毒资料,临床应分为5种类型:(1)胃肠炎型;(2)急性肾衰竭型;(3)中毒性肝炎型;(4)神经精神型;(5)溶血型。是否存在混合型,有待进一步观察更多的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7):133-133
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炎3例报告——徐钨鸽等(大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116033);《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2):124—126 [目的:回顾毒蕈中毒性肝炎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3例重度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用4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比较采用血液净化(包括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64例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毒蕈中毒常有肝、肾、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消化道、凝血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显示(APACHEII评分),随分值增加,病死率递增。40例联合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愈率为75%(30/40);24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仅为25%(6/24),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Au、、AST、TBil、DBil、GLB、Bun、HBDH、P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后ALB、TD、Cr、CK、CKMB等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随脏器损害增多,病死率递增,血液净化治疗对抢救重症毒蕈中毒有肯定的疗效,能较好的清除毒蕈毒素,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肝、肾功能损害,改善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根据病情需要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1):113-114
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炎3例报告——徐钨鸽等(大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116033);《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2):124—126 [目的:回顾毒蕈中毒性肝炎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3例重度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用4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HP)在急性毒蕈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6例急性毒蕈中毒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PE、CRRT和HP治疗。结果 6例患者死亡2例,治愈4例。结论 PE联合CRRT、HP对毒蕈中毒疗效肯定,但对中毒时间长、肝功能严重受损及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毒蕈中毒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2—08—02收治毒蕈中毒3例,经病人辩认及实物观查确认毒蕈为白毒伞。我科在洗胃、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白毒伞蕈是云南永胜县的一种野生毒蕈,极毒,含致命毒素。夏秋两季雨后,茂盛于植被茂密的山林中,难与食用蕈鉴别。2003年,我县大安乡连续发生3起该蕈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中毒发生地大安乡大安、光美两个行政村多数居民为纳西族,2003年8月份以来连续发生3起因食毒蕈而中毒,进食“白毒伞”蕈3户21人,发病21人,病死5人,其中年龄最大46岁,最小14岁。凡进食“白毒伞”蕈者皆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发病者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肝损害型中毒症状,重者胃肠广泛性出血,呕吐物呈褐黑色、腹泻也为褐黑色便,黄疸,尿血,昏迷,休克或死亡。潜伏…  相似文献   

16.
某些毒蕈外观与可食菌相似,不同的毒蕈可含有毒蕈碱、鹿花蕈素、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等,可用用于胃肠、肝脏、血液、神经等,导致机体广泛病变。急性中毒发病较快,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我院曾收治一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毒蕈是指不能食用的大型有毒真菌。目前我国发现150余种,其中毒性很强的有10余种,剧毒蕈主要是毒伞、白毒伞、鹿花菌等。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毒蕈服用少量即可产生明显中毒症状,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而老年人因为年龄因素,可能同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当发生急性中毒发生时,机体对毒物代谢能力差,可加重原有器官衰竭的情况,病情较重。现将我科救治的老年患者毒蕈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是各种毒蕈中毒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常并发多脏器损害,死亡率高达80%。由于该型中毒早期的临床表现与胃肠为型相似,临床上常因未能及早识别病情的发展而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使病人失去救治机会。近年我们收治的8例中,5例死亡病人即是与早期救治不及时有关,有关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欧式鹅膏毒蕈中毒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信息。方法:收集的一家3例毒蕈中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毒蕈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结合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食用自行采摘并烹制的蘑菇,用量不等,潜伏期8~12h,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和轻度肝损伤,经毒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欧式鹅膏。给予血液净化和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肝肾功能逐渐恢复。肾活检病理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伴急性间质性肾炎。结论:欧式鹅膏毒蕈中毒可引起严重急性肾损伤和轻度肝损伤表现,肾脏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经积极救治临床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20.
毒蕈又名毒蘑菇,是名的有毒植物,在我国各地山区丘陵地带均有生长。每逢夏、秋两季雨后,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有些毒蕈外观与无毒蕈相似.故易误食,常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我院自1992年8月~1998年5月急诊抢救毒菇中毒病例共20例。现就其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