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各15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1疗程(T1)开始前、第3疗程(T3)及第6疗程(T6)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A'、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吡柔比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与T1比较,单纯化疗组在T3结束后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在T3、T6结束后,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吡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TDI及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评估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早期毒性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50例肿瘤患者,化疗方案以静脉滴注表阿霉素为主,表阿霉素总累积量300±75mg/m2,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含量。[结果] 全组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8例,发生心脏毒性患者化疗前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水平均无心脏毒性组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监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上,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能较早期反映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各15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1疗程(T1)开始前、第3疗程(T3)及第6疗程(T6)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TAL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吡柔比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比较,单纯化疗组在T3结束后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在T3、T6结束后,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吡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TDI及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获取左室舒张期应变率参数,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及动态变化。 方法 对2017-2018年间 39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心房容积(LAV)、脱机分析获取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纵向峰值应变率(GSRa)及E/GSRe比值检查。根据患者放疗后(累积剂量≥50 Gy) GLS值分为预后较好组和预后差组,比较两组E/GSRe比值。 结果 E/e′、LAVI仅在放疗后升高,LVEF仅在放疗后降低(P<0.05)。e′在放疗前、放疗期间、放疗后呈减低趋势(P<0.05)。GLS、GSRs仅在放疗后降低(P<0.05),GSRa仅在放疗期间降低(P<0.05),E/GSRe呈升高趋势(P<0.05)。预后差组E/GSRe在放疗后较预后好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放射性心脏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减退,2D-STI获取左室舒张期应变率及E/GSRe可作为评估早期左心功能损伤的指标,E/GSRe判定预后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中的优势。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8例。均采用FEC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乳腺癌患者6个化疗周期进行观察,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每周期化疗后第5天行心电图、心肌酶学、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检测。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表阿霉素累积量增加,于第4、5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增加,第6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时出现心肌酶增高(P〈0.05);第6周期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减低(P〈0.05);应变率成像结果显示:随表阿霉素累积量的增加,于第4周期时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减低(P〈0.05),第5周期时SRe、SRa明显减低(P〈0.01),第6周期时,出现下壁及前壁的SRs减低(P〈0.05),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及后壁的SRs明显减低(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随表阿霉素累计量的增加,心电图和应变率成像较早出现异常,而心肌酶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则较晚出现异常。应变率成像能够早期较精确的反映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联合化疗心电图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霉素联合化疗对心脏的毒性。方法 200例恶性肿瘤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以快速静脉输入法40mg/m^2,每4周重复1次,分别于患者使用阿霉素前1天及用药后第1、3 7、14天,记录常规心电图。结果 出现48例心电图异常(26.4%),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与累积量呈正相关,纵隔放疗能增加心脏毒性,不同年龄组其心电图异常有箐大差异。结论 阿霉素累积量应限制在400mg/m^2以内较安全,小儿和老年人应慎用,在用阿霉素化疗时应小剂量分次给药,并辅以营养心肌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THP)与盐酸阿霉素(ADM)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老年(≥50岁)MH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59例,选用THP联合化疗;第二组57例,选用ADM联合化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THP化疗组总有效率84.7%,心脏毒性8.5%,脱发率17.0%;含ADM化疗组总有效率75.6%,心脏毒性15.8%,脱发率70.2%。骨髓抑制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THP疗效高于ADM,而且不良反应低,尤其心脏毒性较低,故THP较适合用于老年NHL患者。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结合心肌做功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2020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35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4个周期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动态二维图像,同时使用肱动脉袖带血压计测量患者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值,测量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dia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depth,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late diastolic tissue velocity,A峰)、二尖瓣环间隔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rly diastolic tissue velocity,e’),并计算E/A、E/e’;应用EchoPac软件脱机分析,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以及左心室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myocardial work index,GWI)、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myocardial work efficiency,GWE);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2个周期乳腺癌患者GLSeondo、GLS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W增加,GWE降低(P<0.05);化疗4个周期后GLS、GLSendo、GWI、GCW、GWE均降低,GWW增加。与化疗2个周期后比较,化疗4个周期后乳腺癌患者GLS、GLSendo、GWI、GCW、GWE降低,GWW增加(P<0.05)。与化疗前比较,化疗4个周期后乳腺癌患者E/e’升高(P<0.05)。各周期结束后的其余各项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TI能早期检测乳腺癌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中左心室功能的早期改变, GWW及GWE较其他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应用以吡喃阿霉素(THP)为主的PVTL联合方案治疗儿童急淋白血病(ALL)4例(3例初治诱导,1例复治诱导);恶性淋巴瘤(NHL)晚期4例(1例复治诱导,3例定期强化治疗)。结果除1例ALL死于感染,余7例均获诱导缓解或继续缓解,目前仍接受系统持续化疗中。PVTL疗前2例NHL阿霉素累积剂量分别已达188mg/m2和260mg/m2。1例已有心电图示心肌损害,1例曾应用表阿霉素后发生一过性心慌、胸闷及心电图示心肌损伤电流,改用THP后均无心脏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胸部放疗增加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胸部放射治疗是否增加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8例接受表阿霉素化疗和配合或不配合胸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表阿霉素化疗配合胸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P<0.001);而放化疗组中表阿霉素累积剂量超过 200mg/m2时,心脏毒性明显增加。结论 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与表阿霉素的累积剂量及胸部放射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