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霞  刘志隆  陈缓  李艳芬 《现代护理》2005,11(4):260-261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 响。方法 1998年到我院体检中大于50岁在职职工4146人中,检查资料完整者3916人,其中高血压 680人,高血脂673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199人,共1552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775人)和一 般治疗对照组(777人),比较两组5年间出现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组发生心脑血 管终点事件比危险因素对照组明显减少(急性心梗发生率为0.9%比1.8%,脑栓塞发生率为4.2%比 8.3%,TIA为1.4%比2.4%,P均<0.01)。结论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积极健康教育干预, 即使是简单的方法和简单的药物治疗,亦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发生、发展之影响。依据大型简单随机临床试验的原则。对我市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25-4126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查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250例老年患者作为收缩期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查体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250例为舒张期高血压组,以及2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脑血管事件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20%与17.2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脂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要对此加强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强化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南宁市两个社区1 072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高血压者:健康教育组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日常医疗模式,随访3年,记录两组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降低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脑血管等并发症,以10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干预组主要采取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基线(1996年)和终点(1999年)2次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脑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B)都有增长,但干预组的增长更显著,特别是在“行为”方面有明显变化。关心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保健知识的患者由基线时的68%上升至78.6%,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58.9%上升为71.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坚持规律服药情况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经常性地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均干预4周,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脂指标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末次随访时SBP、DBP、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 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指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方法 对巴马长寿地区≥90岁的长寿老人212例(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了解脑卒中和冠心痛事件(事件组)患病情况,通过对比事件组和非事件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情况,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巴马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粗率5.6%(脑卒中2.4%,冠心痛3.3%);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对比:事件组收缩压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5).吸烟、高血压、高LDL-C血症患病粗率事件组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高血压、高LDL-C和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巴马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较低.吸烟、高血压、高LDL-C和高TG血症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预防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与早期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入选健康体检人员,按先后和受干预情况分组。结果:干预1 a组高血压率、肥胖率较新体检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2 a组的各项指标较新体检组均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率、肥胖率较干预1 a组显著减低(P<0.05)。干预2 a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新体检组和干预1 a组均显著减低(P<0.05)。结论: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的及早发现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血压控制率很低。为优化高血压治疗方案,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由刘力生教授任主席的中国高血压综合研究协作组特制定了以下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方案。对象与方法 符合以下4项者进入试验:原发性高血压,年龄50~79岁,至少伴有一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情同意。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120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组或小剂量氨氯地平 利尿剂组;对其中血总胆固醇4.0~6.1mmol/L者随机分为小剂量他汀组或常规处理组;按社区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区或常规干预区。研究主要终点是非致命性卒中/心梗、心血管性死亡复合事件。定期随访,计划随访4年。预期结果 累积主要终点事件500例,血压控制率达到70%,优化治疗组降低心血管事件20%,明显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国150家协作医院共同研究,预计2011年完成试验。  相似文献   

10.
军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军队老干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辖区内16个干休所中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873例高血压病患者被选作干预对象,采取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干预4年并定期随访;同期从另外3个干休所中选取132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继续常规治疗。结果基线时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为63.57%,糖尿病为23.94%,脑卒中为22.91%,肾功能异常为21.99%,体质量指数异常(BMI)为70.79%,吸烟率为10.3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年干预,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均值下降了2.2 mm Hg,舒张压(DBP)下降了4.0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达标率由基线时的61.05%上升至2006年的74.91%,提高了13.86%(P<0.01)。对照组4年常规治疗后血压均值与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强化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模式,能有助于血压控制,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加以分析.方法 将1011例心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568例和对照组443例.综合治疗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教育宣传、个体化护理评估、预警护理、家庭舒适护理、药物预防及治疗、心理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康复率和危险因素发生率.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568例患者中,康复率达到72%,而危险因素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2%.结论 通过建立早期预防、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复合式的护理方法,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手段,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身心得到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治疗能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少见将两者结合使之成为新预防模式,用于干预血栓前状态。目的:探讨新预防模式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实际预防效果。设计:采用组群干预试验。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1993-02/2002-03杭州铁路分局305名离退休干部,年龄61~75岁。高血压平均患病率18%,心脑血管梗死率平均7.2%。干预:干预组给予心血管健康教育,每半年一次预防性检测(预检)血液流变学,对发现的高血压综合征者给予以改良型血液稀释综合疗法为主的预防性治疗(预治),直至复检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跟踪监测血液流动特性指标和心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组145例,对照组148例,完成10年随访。持续干预后干预组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谱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犤低切粘度(10.29±1.66)mPa·s,(12.39±1.54)mPa·s,P<0.05犦;血液稀释疗法干预后的血细胞比溶较前有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心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4%,37%。结论:相结合的新预防模式能有效改善血栓前状态的血液异常流动性,明显降低老年人心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清晨高血压(MH)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174例MHD伴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44h血压,根据清晨血压分为清晨高血压组(MH组,104例)和非清晨高血压组(NMH组,70例),其中MH组分3型:持续型、非持续型、激增型。记录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与NMH组相比,MH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睡眠障碍发生率、清晨收缩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7.3%比40%)和死亡率(13.5%比2.9%)明显升高(P<0.05),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 Kt/V)值显著低于NMH组(t=10.743,P<0.01);亚组中持续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5.4%)高于激增型(66.7%)和非持续型(40%)(c2=8.815,P<0.05),3亚组间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无显著差异(c2=0.798,P>0.05);MH组患者清晨收缩压值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700,P<0.01)。结论 MHD伴高血压患者MH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脑血管等并发症,以10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干预组主要采取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基线(1996年)和终点(1999年)2次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脑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B)都有增长,但干预组的增长更显著,特别是在“:行为”方面有明显变化。关心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保健知识的患者由基时的68%上升至78.6%,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由58.9%上升为71.4%,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坚持规律服药情况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经常性地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 症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脉压差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222名高龄高血压患者根据日常体检血压,以150/90 mmHg为切点分为降压达标组(127人)和降压未达标组(95人),比较两组间在18个月的观察期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在降压达标组中根据血管事件发病情况分为心脑血管事件组(75人)和对照组(52人),比较两组的脉压差的均值。结果降压达标组和降压未达标组在观察期间分别有18人和23人发生脑血管事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达标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数(10人)少于降压未达标组(1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组中划分的心脑血管事件组和对照组的脉压差均值分别为(65.8±12.1)mmHg和(56.3±10.9)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5岁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通过降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在降压的同时,对于高龄患者还要注意脉压差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提高对高脂血症人群特征的认识并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8 917例高脂血症的检出情况,不同性别、年龄段高血脂分类检出率以及高脂血症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30.2%,男33.05%;女20.16%.男性组30岁起、女性组50岁起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升高,各年龄组男女高脂血症总发生率和各分类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比较,除70岁以上组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种类型高脂血症者高体重指数(BMI)、脂肪肝、高舒张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以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明显.[结论]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与各分类高血脂的发生存在性别、年龄因素差异,与高BMI、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终止高血压(DASH)饮食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心血管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及药物控制血压,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DASH饮食模式,干预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期间,研究组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SF-36中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总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 0. 05),除SF外其他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对照组PF、GH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 0. 05)。结论:DASH饮食模式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