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牙体手术(洞型制备)是口腔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在该实验课中获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判断能力。由于牙体手术的传统实验课教学与临床实习衔接得不太好,因此,我们设计了改良实验教学方法,并做了对照研究。方法和步骤1.观察对象。大连医科大学口腔系90级学生共34人,入学时随机分成了两组,每组17人。在前3年的学习中,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让1组采用改良教学法(简称改良组)让2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简称传统组)。2.实验器材。蜡牙:136颗,每人4颗,分别为,蜡牙比正常牙体积大10倍,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复合树脂与聚合瓷在牙体缺损修复术中对牙体抵抗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48颗正畸拔除且无龋坏的单根上颌前磨牙,将所有样本按随机数法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2颗.A组不给予处理,B组接受单纯复合树脂填充修复,C组接受复合树脂覆盖牙尖填充修复,D组接受聚合瓷嵌体覆盖牙尖修复.完成修复后测试不同组别的抵抗力,并根据牙体的劈裂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结果 ①抗折强度:A组(1010.31±292.81)N,B组(809.62±205.37)N,C组(1109.47±298.74)N,D组(1140.58±285.26)N,其中C组与D组的抗折能力均优于B组(q=3.802、4.197,P<0.05),C组与D组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q=0.394,P> 0.05).②劈裂形式:A组Ⅰ型2颗,Ⅱ型10颗;B组Ⅰ型1颗,Ⅱ型11颗;C组Ⅰ型1颗,Ⅱ型11颗;D组Ⅰ型6颗,Ⅱ型6颗.D组的劈裂形式明显优于B、C组(x2=5.042,P=0.025).结论 复合树脂与聚合瓷嵌体均有利于提高牙体缺损修复术中牙齿的抗折强度,而采用聚合瓷牙齿的劈裂形式要优于采用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3.
登士柏(Dyract)复合体作为前牙修复材料,使用技术简单,修复体美观自然,光泽度好、不易变色。笔者应用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缺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病例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患者136人,男性56人、女性80人,年龄18-46岁.Ⅲ类洞56颗牙,Ⅳ类洞92颗牙,V类洞29颗牙,釉质发育不全18颗牙,共195颗牙。(二)方法采用酉德拜耳公司的Pekalight35光固化机,Dyract光固化复合体系列。1.牙体准备:制洞时不必制出标准的盒状洞型,减少牙体组织的磨除。大于1/3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40颗患牙,分别采用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进行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以患牙的对侧同名牙或对颌同名牙作为对照组,1年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计算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并按照临床评价标准比较3种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金属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P<0.0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1年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金属嵌体修复组。结论: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均有一定刺激,但程度不同,金属嵌体刺激最大,树脂嵌体次之,瓷嵌体最小。瓷嵌体和树脂嵌体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辉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222-223
目的:探讨楔状缺损牙的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312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制作倒凹鸠尾洞形修复,另一组不制作洞形修复,比较随访观察半年、1年、2年后的疗效。结果:制作倒凹鸠尾洞形组160颗患牙,未制作洞形组152颗患牙,随访半年、1年及2年成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制作倒凹鸠尾洞形美容修复楔状缺损患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方式对Ⅱ类洞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的60颗人离体磨牙,按实验要求制备相应的邻面Ⅱ类洞,将其中20颗离体牙用于微渗漏实验,40颗离体牙用于微拉伸粘结强度实验及断裂界面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先恢复邻面壁组(A1组)与不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树脂直接充填与超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微渗漏效果。方法选取60颗新鲜拔出的第三磨牙,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15颗。牙体缺损窝洞分为Ⅰ类和Ⅱ类,A1组用树脂直接填充Ⅰ类洞,A2组用树脂直接填充Ⅱ类洞,B1组用超瓷嵌体修复Ⅰ类洞,B2组用超瓷嵌体修复Ⅱ类洞。4组均用1%碱性品红溶液染色剂浸泡21 d。随后观察黏结面染色剂渗入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对Ⅰ类和Ⅱ类窝洞治疗后微渗漏差异较小(P>0.05),但超瓷嵌体修复边缘渗漏程度小于树脂直接填充治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瓷嵌体对修复牙体缺损的微渗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60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为后牙Ⅱ类洞,共263颗患牙。采用随机的方法,用P60复合树脂充填的牙数为156颗,用银汞合金充填的牙数为107颗,观察时间为2年,然后作对比研究。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P60复合树脂组和银汞合金组后牙充填效果比较,前者成功152例(97.4%),后者成功98例(91.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期内P60复合树脂充填后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长期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乳牙应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口腔门诊治疗中选择160颗儿童患牙,进行了玻璃离子充填,并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了复查.其中72颗为Ⅰ类洞型,88颗为Ⅱ类洞型.结果 经治疗,共计有143颗乳牙治疗成功,17颗乳牙治疗失败.结论:玻璃离子充填技术因其与牙体组织良好的化学性黏结,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等优点可以应用于乳牙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治疗根尖周病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6例(248颗牙)根尖牙髓周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82例(113颗牙)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Ⅱ组84例(135颗牙)采取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166例患者展开随访,Ⅰ组成功率达92.92%,ⅠI 组成功率高达99.26%。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与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对治疗牙髓根尖周病具有显著效果。相对来说,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效果更加,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随机分组和安氏分类法,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一中的1200名哈族中学生的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了普查。他们被分为两组:A组为男女对照组:其中男性580人,女性620人,B组为城乡对照组:其中城市籍学生898人,乡村籍学生302人。结果1200名哈族中学生错(牙合)畸形者492人,总发病率为41%; 其中A组男错(牙合)畸形者235人,发病率为40.5%; 女错(牙合)畸形者257人,发病率为41.4%(P〉0.05); B组城市籍学生错(牙合)畸形者411人,发病率为45.7%,农村籍学生错(牙合)畸形者81人,发病率为26.8%(P〈0.05)。429例错(牙合)畸形者中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302人占61.3%; Ⅱ类78人占13.8%,Ⅲ类112人占22.76%。结论新疆伊犁州哈族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为41%,明显低于全国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2000年统计的中国儿童青少年50%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 在分类中以牙齿排列异常AngieⅠ型错为主,而以下颌骨发育异常的AngieⅡ~Ⅲ型错(牙合)畸形则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显微CT观察不同牙体修复材料用于Ⅱ类洞充填修复时材料与龈壁的适合性。方法:选择人离体前磨牙18颗,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随机分为6组进行分层充填。使用6种材料作为龈壁层材料,包括4种注射式充填材料:Beautifil Flow Plus F00(F00)、Beautifil Flow F10(F10)、Filtek Z350 Flowable(Z350F)和FujiⅡ LC CAPSULE(Fuji),以及2种膏体状填压式充填材料:BeautifilⅡ(BF)和Filtek Z350(Z350)。将充填修复后离体牙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龈壁层充填体 牙齿界面孔隙体积和分布。孔隙体积采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mm3)由小到大依次为:Z350F(0.000 15)、F10(0.000 39)、F00(0.012)、Fuji(0.070)、Z350(0.16)和BF(0.20),Z350F/F10组与Fuji/Z350/B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分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孔隙位于窝洞的点线角。结论:龈壁层充填体 牙齿界面孔隙主要位于窝洞点线角,高流动注射式充填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界面孔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周松华  詹柏华 《吉林医学》2003,24(6):567-567
我们近两年时间,用无创修复治疗方法治疗了78颗牙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11周岁以下儿童对电动工具惧怕者,以乳磨牙为主,少数第一横磨牙,洞形均为Ⅰ类和Ⅱ类洞形。本组收治78颗牙均为Ⅰ、Ⅱ、Ⅲ类洞形,其中Ⅰ类洞42颗,Ⅱ类洞21颗,Ⅲ类洞15颗。儿童:男17人39颗牙齿,女13人37颗牙齿,老年75岁和68岁老人各1颗牙齿。无需垫底者54颗,需氢氧化钙垫底者24颗牙齿。②材料: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上海青浦)光固化氢氧化钙(日本进口)。③修复方法:用手斧或刮匙去除腐质,生理盐水冲洗窝洞后,用酒精棉消毒,气枪吹干。将玻璃…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下颌第一磨牙两个进行分析对比,采用有限单元法,对银汞充填Ⅱ类洞进行应务,分析,以此为依据改进了Ⅱ类洞的制备要求,设计了一种新洞形并求得其应力分布。分析表明:新洞形具有磨损牙体组织少,应力分布小,优越于传统洞形的固位和抗力要求的特点,为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Ⅱ类洞改良预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类洞改良预备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5颗Ⅱ类洞患牙经过洞型改良预备后,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5年的临床观察,195颗患牙充填后仅有15颗失败,其余效果良好。结论对于Ⅱ类洞患牙,选择合适病例及充填材料进行规范、细致临床操作,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粘接剂对降低银汞合金充填体微渗漏的作用。以评价其在充填治疗中的意义,探讨减少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微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无龋的离体牙30颗,制备相同的洞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洞各壁先涂上Super-Band粘接剂后再用银汞合金充填,对照组不涂粘接剂而直接用银汞合金充填,用染色渗入法比较两组间的微渗情况。结果:实验组银汞合金充填体的边缘微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透明牙技术观察不同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的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100颗),根据患者的性别进行分组,其中男性组56例(56颗);女性组44例(44颗)。分析两组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分布;应用透明牙技术对牙根根管的形态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本组100颗离体牙标本中,单根牙55颗,占55.0%;双根牙42颗,占42.0%;三根牙3颗,占3.0%。②男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18颗、36颗以及2颗,构成比分别为32.14%、64.29%以及3.57%;女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37颗、6颗以及1颗,构成比分别为84.09%、13.64%以及2.27%,两组牙根形态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本组93颗透明牙标本中,Ⅰ型10例,占10.75%,Ⅱ型11例,占11.83%,Ⅲ型6例,占6.45%,Ⅳ型51例,占54.84%,Ⅴ型11例,占11.83%,Ⅵ型4例,占4.30%。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呈现多样性;应用透明牙技术以及解剖技术,可对牙根根管形态进行详细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对应传统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60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分析,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Ⅰ组(采用药物、微波、激光等传统治疗方法)80例和观察组Ⅱ组(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80例。结果:传统治疗组Ⅰ组:药物治愈Ⅰ型总有效率为60.7%,微波治愈Ⅱ型总有效率为55.6%,激光治愈Ⅲ型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Ⅱ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愈率Ⅰ型96.4%、Ⅱ型91.9%、Ⅲ型86.7%。观察组Ⅱ组与传统治疗组Ⅰ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手段,观察组Ⅱ组与传统治疗组Ⅰ组比较有明显疗效差别,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炎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46例轻中度高血压(EH)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下简称ATRA)(采用缬沙坦)控制血压时,观察血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影响。方法:服缬沙坦(Ⅰ)组1年,设对照组(Ⅱ组)34人。结果:两组1年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明显表现在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上。结论:ATRA对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锥体束CT扫描法,研究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方法从山东各地市医院口腔科选取符合条件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共计164颗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其牙根外形,记录有根面凹陷牙齿的数量,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采用Vertuccis分类法观察根管系统形态。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的锥体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中304颗山东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观察根管系统形态。结果透明牙标本法中,164颗离体牙,有2颗为双根牙,162颗为单根牙,双根牙检出率为1.22%;162颗单根牙的根管中,Ⅰ型根管检出率82.72%,Ⅲ型根管检出率为1.23%,Ⅳ型根管检出率为3.09%,Ⅴ型根管检出率为12.96%,Ⅱ、Ⅵ、Ⅶ、Ⅷ型根管检出率为0。164颗离体牙透明牙标本法的双根管检出率为18.29%;36颗离体牙有根面凹陷,其中21颗牙根管数目为单根管,其余15颗为双根管,有根面凹陷的离体牙双根管检出率41.67%;锥体束CT扫描30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5颗牙为双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18.09%。结论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出现率比较高,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时需注意,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确定根管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