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人工全髋翻修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经验与教训 ,以便规范手术操作 ,提高远期疗效。方法 总结本院 1998~ 2 0 0 0年间共 2 8例全髋翻修术 ,对本次翻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本组统计结果 ,最常见原因为假肢体松动 ,术后感染 ,髋臼磨损 ,假体位置不良 ,人工关节脱位 ,假肢周围骨折。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远期疗效有赖于严格的手术指征 ,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适当的假体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翻修型股骨加长柄假体治疗股骨侧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4月,采用翻修型加长柄假体翻修手术16例17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5—71岁,平均54.6岁。股骨近端腔隙性骨缺损12髋,节段性骨缺损5髋。对于骨缺损采用颗粒骨移植(自体/同种异体),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钢丝或钛质捆绑带固定。初次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1例11髋,股骨头无菌型坏死2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1髋,陈旧性结核1例1髋。术前Harris评分:10—72分,平均41.1分。结果采用翻修型加长柄假体对16例患者的17个髋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无感染。随访16例,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3年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6分。放射学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假体周围存在骨质重建。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比较,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采用翻修型股骨加长柄假体治疗股骨侧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失败的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Zweymueller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对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①术中均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存在,同时假体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②平均随访2.5年,术后康复顺利,1例术后感染,经过多次清创灌流术后感染未能控制,反复发作,功能欠佳,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及骨溶解有关;②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 《淮海医药》2006,24(1):83-8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日渐增多,是临床骨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良,外科技术的进步及骨水泥技术的发展[1],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虽较早期有所延长,但15~20年的生存率仍约为90%,很难成为一种"永久性"替代置入物.在美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约10%为翻修术[2].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但人工关节翻修术所面临的难题远远大于初次的人工关节置换,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非常困难.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选择及骨缺损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璟 《贵州医药》2013,37(2):187-18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置换假体技术的改进及水平的提高,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原因,必须进行翻修手术。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共行髋关节翻修手术45例(45髋),我们在护理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剑  孙晓亮  吴国峰 《江苏医药》2012,38(20):2464-246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36例,均为单侧髋关节翻修.其中男14例,女22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Müller 切口)手术入路.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至末次随访为止,患髋稳定性良好,患者满意度为90.5%.术前Harris评分为40分,术后为85分.术后不良症状改善效率93.8%.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假体的取出及安装应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假体类型,患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患、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现已逐渐普及 ,但由于各种原因 ,其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部分病例还需行翻修术。现就我科对 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9例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 4岁。翻修时间 :术后 12~ 6 0个月 ,平均 2 6个月。翻修原因 :5例假体柄松动 (其中 2例远端穿破骨皮质 ) ,2例假体周围感染、窦道形成 ,1例人工臼杯脱位 ,1例假体柄断裂。1 2 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5例假体松…  相似文献   

8.
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作为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已逐渐普及,但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也随之日益增多.现就我科2005~2010年对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总结19例人工髋关节翻修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翻修原因。结果 19例中术前诊断松动8例,脱位3例,深部感染2例,髋臼磨穿2例,断柄1例,髋周及股部疼痛2例,假体柄刺透皮质1例。12例患者假体取出顺利,7例患者存在珍珠面骨长入假体移除障碍,12例作全髋置换翻修,4例臼杯松动或位置不良致脱位仅翻修髋臼,1例股骨柄穿通皮质更换双动头,2例因深部感染严重而作单纯假体取出和清创术。全组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分,术后平均84分,平均增加43分。结论目前基层翻修病例仍以早期国产人工髋关节置换者为主。翻修主要原因是:人工关节设计、质量因素和手术技术因素之不足,造成假体过早松动或(和)种种其他并发症导致手术最终失败。提示部分国产人工关节质量需改进,需具备相应配套器械,手术操作技术也有待提高,特别在基层医院,技术和其他因素的缺陷显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文  翁文杰 《江苏医药》2002,28(8):634-634
近年由于假体改进 ,手术技术提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提高 ,但假体松动、下沉 ,髋臼磨损等仍无法完全避免 ,有些患者尚需行翻修手术。我院于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 2 0 9例 ,其中有 8例行翻修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髋关节翻修术 8例 8髋。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8~ 80岁 ,平均 6 7岁 ,左侧 6例 ,右侧 2例 ,原发疾病 :股骨颈骨折 6例 ,股骨头坏死 2例。翻修前初次手术类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5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例。翻修原因 :假体松动及下沉 5例 ,髋臼磨损 1例 ,人工关节脱位 2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一定病例资料的统计,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入我院治疗的69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组)40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组(对照组)29例.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状况,翻修率的统计,结合对髋关节功能的评分,评价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翻修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二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全髋组(2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半髋组(1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半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全髋组(P<0.05);两组术后髋部疼痛、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远期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半髋组(66.67%)(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显著,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失败的翻修原因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全髋关节假体对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术中均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存在,同时有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平均随访4.7年,术后康复顺利,1例术后感染,经过多次清创灌流术后感染未能控制,反复发作,功能欠佳,其余病人疗效满意.结论:翻修原因主要与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髋臼软骨切取不彻底,臼窝太浅,植入假体时存有血迹,假体置人角度错误,术后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韩枫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3-14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采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2例患者感染控制率为100%,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满意,Harri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复杂非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翻修原因、术中常见困难及处理办法.方法:30例行全髋置换翻修,5例臼杯松动仅翻修髋臼,1例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全髋置换翻修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股骨干骨折.结果:翻修成功34例,失败1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84分,增加39分.结论:翻修原因主要为人工关节质量和手术技术.因翻修术难度较大,需一定的技术、经验、特殊器械及设备,术者应有充分的准备,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杂非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翻修原因、术中常见困难及处理办法.方法:30例行全髋置换翻修,5例臼杯松动仅翻修髋臼,1例合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全髋置换翻修加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股骨干骨折.结果:翻修成功34例,失败1例.经6个月~5年随访,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84分,增加39分.结论:翻修原因主要为人工关节质量和手术技术.因翻修术难度较大,需一定的技术、经验、特殊器械及设备,术者应有充分的准备,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32例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体会。方法选取自2006年4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34髋)例患者,其中男14例(14髋),女18例(20髋),平均年龄43.5岁,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通过影像学了解假体位置、松动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得到访,平均随访时间48(16-10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0.53±4.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55±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检查示,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碎裂,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骨折,无关节异响、翻修,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假体脱位,1例患者术后3周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5岁以下、骨质良好并且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身体运动量较大的患者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石建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80-338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和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2002~2009年实施有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的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21例进行分析。将翻修手术大体分为显露并取出原假体、植入骨床准备、新假体植入三大步骤,记录术中不同处理步骤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总输血量。结果:随访1~5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前平均评(34.5±8.22)分,术后平均(83.6±9.43)分,优8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2%。除外术前麻醉时间和切口关闭时间,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分钟,其中原假体取出的平均耗时为46分钟,占总时间的41%;植入骨床准备的平均耗时为39分钟,占总时间的35%;而新假体植入的平均耗时为27分钟,占总时间的24%。手术输血平均为495mL。结论:原假体取出耗时最多,特别对于骨水泥型假体其股骨侧髓腔内残留骨水泥的去除往往是手术最困难的环节之一。而骨缺损的修复和处理是手术中面临的难点,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是重要的手术环节。当上述处理完善时,新假体的植入则相对便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2001-05~2005-11对60例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42例,女18例;年龄35~71岁,平均54.2岁。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6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0.4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检查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术。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1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髋、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手术时根据患者置换手术失败原因行翻修。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全部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以上,术后可恢复正常生活19例,可从事轻体力劳动8例,生活可自理,但须扶单拐3例,1例患者须扶单拐,生活可部分自理。16例患者完全无痛,12例偶尔有疼痛感,3例活动后有疼痛感。根据髋关节活动范围,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提高110°~270°,平均提高(149°±19°)HSS评分为76~95分,平均得分(81±9)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如发生无菌性髋关节假体松动伴严重疼痛时,应及早予以翻修。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明确失败原因,选择合适的假体,保障患者翻修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