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  刘炜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9):1855-1859
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I(PPI)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的成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消化法从SD大鼠颅骨中获得原代成骨细胞,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CP磨损颗粒(0.1 mg/mL)与成骨细胞共孵育48 h制备成骨细胞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PI(30、100 μg/mL)组。CCK-8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成骨细胞活力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细胞中ALP、I型胶原(Collagen I)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水平;Annexin-V/PI染色经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成骨细胞凋亡情况;应用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形成;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骨细胞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Atg5、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特征蛋白ALP、Collagen I、RUNX2 mRNA水平及矿化结节形成显著减少,LDH释放量、细胞凋亡和Bax、cleaved Caspase-3、Atg5和LC-3等蛋白表达及LC-3II/LC-3I值明显增加,而Bcl-2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PI各组成骨细胞活性升高,ALP、Collagen I和RUNX2 mRNA水平和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加,LDH释放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Bax、cleaved Caspase-3、Atg5和LC-3蛋白表达及LC-3II/LC-3I值也明显减少,而Bcl-2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PPI可通过抑制自噬的活化而减轻TCP磨损颗粒诱导的成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张薇  朱月华  聂冰  朱丽娜 《肿瘤药学》2022,12(3):368-373
目的 探索黄连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传统中药提取物黄连素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实验分析不同浓度黄连素对HeL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及免疫印迹实验分析高浓度(40 μmol·L-1)黄连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实验分析高浓度黄连素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侵袭及迁移实验分析高浓度黄连素对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及免疫荧光检测实验分析高浓度黄连素对HeLa细胞上皮及间充质表型的影响。结果 黄连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高浓度黄连素对HeLa细胞DNA损伤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黄连素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高浓度黄连素可显著逆转HeLa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进程。结论 高浓度黄连素可显著逆转HeLa细胞的EMT进程并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NO-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PNS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PNS(25、50、100 μg/mL)干预体外培养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24、48 h后,Griess法检测NO变化;PNS干预24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NF-κB、p-NF-κB、IKKα、p-IKKα、p-ΙκΒ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PNS干预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F-κB转位入核情况。结果 PNS浓度大于150 μg/mL时,才表现出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25、50、100 μg/mL PNS作用于RAW264.7细胞24和48 h后,与模型组比较,NO生成量均显著降低(P<0.001)。50、100 μg/mL PNS作用于RAW264.7 24 h后,iNOS、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磷酸化蛋白p-NF-κB、p-IKKα、p-ΙκΒα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PNS 25、50、100 μg/mL组核因子p65入核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0.001)。结论 PNS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NO-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紫草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结肠癌SW480细胞,设对照组(DMSO)、紫草素(0.3、0.5、0.7 μg/mL)和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5 μg/mL)组。药物干预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状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PI3K、p-Akt、p-mTOR、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cl-2、Bax、LC3蛋白表达并计算Bax/Bcl-2和LC3-II/LC3-I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经紫草素0.3、0.5、0.7 μg/mL或LY294002 5 μg/mL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1);经紫草素0.5、0.7 μg/mL或LY294002 5 μg/mL干预能够显著下调p-PI3K、p-Akt、p-mTOR、Bcl-2蛋白表达,并上调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P<0.05、0.01),提高Bax/Bcl-2和LC3-II/LC3-I值(P<0.01)。与LY294002组比较,经紫草素0.7 μg/mL干预能够显著提高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0.01),下调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并上调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P<0.05、0.01),提高Bax/Bcl-2和LC3-II/LC3-I值(P<0.01)。结论 紫草素能够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Cardio系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整体动物实验评价速效救心丸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培养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接种于E-Plate Cardio 96,分析3 600/孔、20 000/孔以及90 000/孔接种浓度心肌细胞的细胞指数(CI)和搏动图形;MTT法检测速效救心丸(10、20、40、80、160 μg/mL)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考察速效救心丸(160 μg/mL)对乌头碱(8 μmol/L)诱发心律失常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搏动幅度的影响;舌下iv乌头碱50 μg/kg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利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观察速效救心丸(54、270 mg/kg)对Ⅱ导联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20 000/孔为最佳接种浓度,CI值在观察时间内成对数生长,细胞形成同步搏动,波形正常且持续时间长;在10~160μg/mL浓度范围内,速效救心丸对心肌细胞活力均没有明显影响。RTCA Cardio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速效救心丸能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速率(P<0.01)、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搏动幅度(P<0.01)。动物实验发现,速效救心丸能有效对抗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改善乌头碱对实验动物RR间期的抑制作用和对心率的促进作用、降低乌头碱诱导的室颤发生率(P<0.01、0.001)。结论 RTCA Cardio系统能实现对心肌细胞的实时监测,可以检测心肌细胞的搏动情况;速效救心丸能有效对抗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利用正常人源肝细胞(HepaRG)和高内涵技术检测肝毒性标志物,并结合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建立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快速筛选平台。方法 选取适当的荧光探针Hoechst33342、DCFH-DA、Fluo4-AM、MitoTracker® Red CMX Ros联合高内涵技术研究不同大黄蒽醌类单体(AQs)对HepaRG细胞活性氧簇(ROS)、胞内Ca2+含量及线粒体膜完整性等肝毒性标志物的影响,并开展高内涵法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和高通量彗星电泳试验,综合评价AQs致肝细胞毒性及染色体、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epaRG细胞经25.0 μg/mL大黄素、12.5和25.0 μg/mL芦荟大黄素、50和25.0 μg/mL大黄酚处理24 h后,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多;12.5和25.0 μg/mL芦荟大黄素和50.0 μg/mL大黄酸可引起胞内Ca2+含量显著增多;大黄素25.0 μg/mL、芦荟大黄素25.0 μg/mL、大黄酚50.0和25.0 μg/mL、大黄酸50.0和25.0 μg/mL组导致线粒体明显损伤(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25.0 μg/mL大黄素诱导微核率、尾DNA含量和彗星尾距(OTM)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0.01);50.0 μg/mL大黄酚给药72 h后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AQs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成功建立肝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联合快速筛选模型,有助于药物研发早期的毒性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设对照组、大蒜素(50 μg/mL)组、顺铂(5 μg/mL)组、联合给药组(大蒜素50 μg/mL+顺铂5 μg/mL)。药物干预48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运用CompuSyn软件计算大蒜素与顺铂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CDK2、P27、Cleaved 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0.01),CI为0.69(提示大蒜素与顺铂具有中度协同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和顺铂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CDK2、Bcl-2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蒜素联合顺铂具有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B-9-3与5种不同传统抗肿瘤药联用的体外抑瘤作用。方法 经B-9-3(0.78~200.00 μg/mL)与紫杉醇、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顺铂和表柔比星(0.78~200.00 μg/mL)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肺癌细胞LLC、结肠癌细胞HT-29、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MCF-7 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并按照WEBB法计算联合用药协同系数(Q);进一步通过PI/Hoechst 33342双荧光染色和细胞划痕实验研究B-9-3(0.78、25.00和200.00 μg/mL)作用于LLC细胞24 h后对瘤细胞活性、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B-9-3单独用药比较,同浓度B-9-3与长春新碱和紫杉醇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MCF-7和HT-29细胞的存活率,Q均低于0.3(Q < 1为协同)。荧光染色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B-9-3(25和200 μg/mL)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划痕修复率显著降低(P < 0.01)。结论 B-9-3显著抑制LLC细胞迁移能力并提高细胞凋亡率,与不同抗肿瘤药物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离纯化制备羊栖菜褐藻糖胶(CSFP-1),并对其抗肿瘤活性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冷水浸提法制备羊栖菜褐藻糖胶(CSFP),经超滤系统分离获得CSFP-1,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PMP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MTT法评价CSFP-1(0、10、100、300 μg/mL)对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A549)和肝癌细胞(Hep3B)生存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评价CSFP-1对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评价CSFP-1对HeLa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SFP-1的糖含量为84.18%,糖醛酸含量为14.28%,硫酸根含量为10.0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6×104,主要由半乳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CSFP-1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对HeLa细胞生长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0.001),对A549和Hep3B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HeLa细胞经CSFP-1处理24 h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01);经CSFP-1处理48 h后,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0.01、0.001),G2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0.001),均呈现剂量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CSFP-1 100、300 μg/mL剂量组处理24 h,300 μg/mL剂量组处理48 h 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100、300 μg/mL剂量组处理24、48 h 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且存在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结论 CSFP-1具有选择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蟾酥甲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其抑制血管生成及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用反相C18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正/负离子双重扫描方式,对提取物中的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受精后24 h(24 hpf)绿色荧光标记血管的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背部节间血管生成情况,计算节间血管长度,研究PTK787(阳性药,0.2 μg/mL)和蟾酥甲醇提取物2、4、6 μg/mL浓度对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受精后3 d(3 dpf)健康绿色荧光标记炎症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CuSO4,20 μmol/L)组、布洛芬(阳性药,20 μmol/L)组和蟾酥甲醇提取物(0.4、0.8 μg/mL)组,计数神经丘周围炎症细胞个数。结果 蟾酥甲醇提取物中共检测出33个色谱峰,并鉴定出其中7个为结合型蟾蜍二烯酸内酯。与对照组比较,蟾酥甲醇提取物4、6 μg/mL浓度组斑马鱼血管生成受到抑制,血管长度变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CuSO4模型组斑马鱼迁移到神经丘侧线部位的炎症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蟾酥甲醇提取物0.8 μg/mL组炎症细胞迁移减少,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通过LC-MS法从蟾酥甲醇提取物中鉴定出7个结合型蟾蜍二烯酸内酯,蟾酥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骨架F-actin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采用脂多糖诱导大鼠成骨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0.1,1,10 μg·mL-1淫羊藿苷组,MTT法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TRITC-Phalloidin荧光染色观察淫羊藿苷对细胞骨架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中F-actin的含量,RT-PCR法测定细胞骨架Rho A和Cofilin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μg·mL-1脂多糖能显著降低成骨细胞存活率(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μg·mL-1淫羊藿苷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而0.1 μg·mL-1淫羊藿苷则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10μg·mL-1淫羊藿苷能显著抑制成骨细胞F-actin解聚(P<0.05),抑制Rho A的mRNA表达(P<0.05或P<0.01),0.1~10 μg·mL-1淫羊藿苷能抑制Cofilin的mRNA表达(P<0.01)。结论 淫羊藿苷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骨架F-actin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骨架相关因子Rho A和Cofilin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鲍金云  段贤春  周安 《安徽医药》2018,39(3):251-255
目的 研究三七提取物抗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活性筛选,并分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石油醚提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组(6.25、12.50、25、50、100、200 μg/mL)。采用MTT比色法对三七石油醚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三七石油醚提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接近50%。不同浓度石油醚提取物组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0、100 μg/mL石油醚提取物组间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超临界CO2萃取物组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0、100 μg/mL超临界CO2萃取物组间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μg/mL超临界CO2萃取物组与石油醚提取物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GC-MS技术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物中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人参炔醇含量(13.09%)高于石油醚提取物(4.10%)。结论 石油醚提取物与超临CO2萃取物对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但超临界CO2萃取物具有较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香叶木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香叶木苷组,香叶木苷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5、25 μg/mL的香叶木苷DMSO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药物处理24 h后,台盼蓝染色及Live/Dead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及EdU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香叶木苷对Bcl-2、Bax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叶木苷降低HepG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5、25 μg/mL组差异显著(P<0.05、0.01、0.001);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各浓度组均差异显著(P<0.01、0.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经5 μg/mL香叶木苷处理后,HepG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香叶木苷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通过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ip氨基甲酸酯(0.8 mg/g)建立NSCLC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表面结节的数量及形态在体评价黄芪多糖(300 mg/kg)的抗肿瘤活性;CCK8法评价黄芪多糖体外抗人NSCLC细胞系A549(40.00、20.00、10.00、5.00、2.50、1.25 μmol/L)和HCC827(100、50、25 μmol/L)增殖活性;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试验)评价黄芪多糖对A549(40 μmol/L)和HCC827(50 μmol/L)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研究黄芪多糖对VRK1/P53BP1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黄芪多糖和吉非替尼(阳性药)组的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5、0.01);黄芪多糖组的肿瘤结节呈近似圆形,与紧密排列的肿瘤结节边界清晰,模型和吉非替尼组的结节呈现不规则结构,细胞排列松散,更具侵略性。黄芪多糖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549和HCC827细胞增殖,显著缩短的彗尾和橄榄炬(P<0.05、0.001),保护DNA完整性;显著增加NSCLC细胞中VR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53BP1和VR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VRK1蛋白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移位;通过VRK1敲低反向验证上述结果。结论 黄芪多糖通过激活VRK1/P53BP1信号转导途径增强DNA损伤修复,进而抑制NSCLC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瓜蒌薤白半夏汤(GXB)不同提取部位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寻该经典方剂干预胸痹、心痛的物质基础。方法 称取瓜蒌240 g、薤白90 g、半夏120 g,50%乙醇回流提取,分别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到相应提取部位,及药渣水煎液部位。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制备缺血缺氧模型,给予系列浓度(100、10、1、0.1、0.01 mg/mL)的GXB 6种提取部位及瓜蒌皮注射液(阳性对照,100、50、25、5、1 mg/mL)。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坏死明显,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CK、CK-MB的活性显著升高(P < 0.05);质量浓度均为0.1 mg/mL的GXB水饱和正丁醇部位、水溶性部位及药渣水煎部位可以显著逆转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生长状态、存活率以及培养液中CK、CK-MB活性(P < 0.05);石油醚、氯仿及醋酸乙酯部位处理的细胞,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GXB的水饱和正丁醇、水溶性及药渣水煎部位对缺血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效。方法 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脑出血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脑出血保护作用;花生四烯酸诱导血栓模型,评价其血栓预防作用;辛伐他汀诱导微血管缺失模型,评价其促血管再生作用;用三氯化铝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对AD斑马鱼运动障碍恢复作用和反应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27.8、83.3和250 μg/mL安宫牛黄丸脑出血保护率分别为11%、41%和48%,83.3和250.0 μg/mL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质量浓度为333和1 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增加(P<0.001),111、333和1 000 μg/mL组的血栓预防率分别为5%、33%和64%;质量浓度为11.1、33.3和1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01),其促血管再生率分别为21%、25%和26%;质量浓度为111、333和1 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组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0.01),其运动障碍恢复率分别为48%、88%、78%;安宫牛黄丸111、333和1 000 μg/mL反应能力改善率分别为15%、82%、75%,其中333和1 000 μg/mL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预防脑出血、预防血栓形成、重建血管微循环,对AD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反应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H9c2(2-1)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H9c2(2-1)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终浓度为0.3 μmol/L的DOX处理细胞48 h),YQFM低、中、高剂量(125、625、3 125 μg/mL)组(提前2 h加入药物预处理,然后加入终浓度为0.3 μmol/L的DOX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乳酸脱氢酶(LDH)和ATP试剂盒检测细胞LDH和ATP水平;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YQFM中、高剂量组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P<0.05、0.01),低、高剂量组明显改善细胞凋亡;低、中、高剂量组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0.01),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恢复。结论 YQFM抑制DOX诱导H9c2(2-1)的细胞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菥蓂Thlaspi arvense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的抗炎活性以及正丁醇部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菥蓂水提物经过乙醇、正丁醇萃取后制得菥蓂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采用MTT法确定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15.625、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采用脂多糖(LPS)1 μg/mL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建立体外炎症细胞模型。Griess法检测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7.812 5、15.625、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释放量的影响;ELISA法检测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125、250、500 μg/mL)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丁醇部位(125、250、500 μg/mL)对环氧合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p-P65、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菥蓂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质量浓度在1 000 μg/mL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几乎无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菥蓂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62.5、125、250、500、1 000 μg/mL组NO释放量显著下降(P<0.01);菥蓂水提醇沉部位、正丁醇部位125、250、500 μg/mL组IL-6、TNF-α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且正丁醇部位作用优于水提醇沉部位;菥蓂正丁醇部位500 μg/mL组的iNOS和250、500 μg/mL组COX-2、IL-1β、NF-κB p-P65、TLR-4、p-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作用均呈浓度相关性。结论 菥蓂正丁醇部位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IL-1β、IL-6、TNF-α的分泌以及COX-2、iNOS蛋白的表达,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L5178Y细胞分别开展tk基因突变试验和hprt基因突变试验评价纳米氧化铁颗粒(iron oxidenanoparticle, IONP)的潜在基因突变风险,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方法 不同质量浓度的PEG-IONP(31.25、62.5、125、250、500 μg/mL)分别与细胞作用3 h,于给药后第0、2、6天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继续培养9~10 d,用于计算平板接种效率。分别在给药后第2天或第6天加入三氟胸苷(TFT)和6-硫鸟嘌呤(6-TG)作为tk基因和hprt基因选择剂,继续培养14 d后分析基因突变频率。试验平行设置灭菌注射用水溶媒对照组和甲基甲烷磺酸酯(MMS,10 μg/mL)阳性对照组。结果 溶媒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hprt基因突变率均低于tk基因突变率,且统计学结果提示hprt基因突变试验数据获得显著性差异的起始浓度(250 μg/mL)高于tk基因突变试验(125 μg/mL)。但整体而言两种试验方法对PEG-IONP的评价结果一致。结论 PEG-IONP可引起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及hprt基因突变率显著性升高。该研究结果可为纳米材料基因突变风险评价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