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及抗自由基等治疗脑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定,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研究的2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阿司匹林(100~300)mg/d]、降脂(阿托伐他汀20 mg/d)及非丹参类中成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d静脉滴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1):2459-2462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d,疗程为14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等指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下降程度及ADL评分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心肌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FIB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未见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FIB水平;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口服,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出现短暂性面红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两组肝功及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定临床疗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能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非重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活血化瘀类药物替换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配伍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d。两组患者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巴氏(Balthel)指数评分、MPV和MPVLR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V、MPVLR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且观察组MPV、MPV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MPV、MPVLR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及GST、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GS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GST及NSE水平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T水平,降低NSE水平,改善患者ADL、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第二医院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1次/d静滴,疗程14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静脉滴注,0.13 g/次,1次/d,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后,两组FMA、ADL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FMA、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lthel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变化,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两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变化,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明确,可以降低hs-CRP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贯冬饮及远程家庭康复指导(简称“远程康复”)对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而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医疗模式。方法 15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远程康复加贯冬饮组、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分别对3组病例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3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远程康复加贯冬饮组疗效优于远程康复组。结论 贯冬饮结合远程康复对脑梗死ADL和运动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 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入住涿州市医院rt-PA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30 mg),1次/d,共14 d。观察两组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4 d内出现的颅内外出血及死亡在内的所有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14 d时观察组的NIHSS小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mRS=0~2)患者的比例(32/50)高于对照组(22/50)。14 d内的总不良事件例数、症状性颅内出血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4 d内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脑梗死患者于rt-PA静脉溶栓后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乙酰谷酰胺,30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水平,NIHSS、ESS和ADL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09%和9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rCB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EGF、NSE和rCB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ADL和ES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ESS和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