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的要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在不同的方剂中与不同的药物配伍而发挥不同的作用。现以部分方剂为例,浅述黄芪的配伍作用。1黄芪与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相配组成“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2.
吴俊荣  邓学礼 《中医药信息》1995,12(2):13-13,47
黄芪在方剂中的应用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吴俊荣,张忠奎北方心肌病研究所邓学礼黄芪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其味甘而性微温,入脾肺二经,为重要的补气药,其作用甚为广泛,在方剂中随其配伍的不同,其治疗作用不同,现论述如下,不当之处,望指正。1补气升阳主要用于脾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芪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构建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黄芪方剂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通过对446首含黄芪方剂的分析,获取黄芪常用药物组合16组,主治疾病18种。基于黄芪的主治疾病,选择"不寐""虚劳""眩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黄芪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黄芪方剂所用药物多有气血双补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黄芪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符合多功效中药的临床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收集、整理、规范糖尿病治疗的方剂,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当归、茯苓、丹参,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前3位包括丹参、黄芪,当归、黄芪,山药、黄芪,药物关联度较高的为六味地黄丸或桃红四物汤中的药物组合。目前认为,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补肾为主,针对糖尿病不同阶段、不同证型进行药物配伍,对提高糖尿病的综合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析因设计与中医补气生血方剂最佳药效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析因设计分析补气生血方剂对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寻求其发挥最佳药效的方剂配伍。方法:将因素A补气药的12个水平: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灵芝与因素B补血药的6个水平: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按12×6析因设计法组成72个补气生血方剂。小鼠眼眶放血0.5 mL/每只复制失血性血虚模型,测定造模后第1,4,7,10天小鼠外周血细胞值。选用RBC,HGB,HCT为指标,根据析因设计重复测量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各补气生血方剂对RBC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气药与补血药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补气药各水平对RBC,HGB,HC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黄芪效果最佳。补血药各水平都有升高RBC,HGB,HCT的作用,各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当归效果最佳。黄芪当归配伍补血作用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气药对补气生血方剂作用的影响大于补血药,黄芪当归为最佳药效配伍。  相似文献   

6.
当归-黄芪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当归与黄芪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 方法: 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中,两者以1 ∶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49.43%;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47.83%和23.18%。 结论: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芪是治疗口腔疾病传统方剂中的常用中药,研究表明黄芪对于口腔黏膜病、牙周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黄芪的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综述了黄芪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牙周炎效果,尤其关注其对牙周病原体、牙周炎动物模型的作用,为黄芪的中药现代化和后期抗牙周炎新药研发提供了研究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黄芪中多糖有效成分差异,为黄芪开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对绵黄芪、口黄芪、西黄芪、北黄芪进行多糖提取,比较不同产地黄芪中多糖含量.结果:绵黄芪中多糖含量为2.37%,口黄芪中多糖含量为2.16%,西黄芪中多糖含量为1.59%,北黄芪中多糖含量为1.74%,绵黄芪中多糖含量高于其它产地黄芪.结论:绵黄芪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配伍中多糖活性成分发挥主要疗效方剂中,宜采用绵黄芪.  相似文献   

9.
杨宜花  丁舸 《光明中医》2016,(17):2584-2585
方剂由特定药物组成,方中核心配伍药物则显得尤为关键,决定着整个方剂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功擅益气固表止汗。其中黄芪、防风构成此类方剂核心药组,其配伍应用决定着该类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证。从配伍理论、文献资料、药效分析、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玉屏风散中黄芪、防风是为核心药组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古典方剂黄芪汤抗肝纤维化的有效组分及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2.
本人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可以跟随徐志尧老师学习。在与徐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每一味中药在方剂中通过不同的配伍、炮制方法、药物用量来发挥作用,体会单味中药不同的炮制及配伍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现就以黄芪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药信息技术对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进行分析,观察血液病验方的组合规律及灵活性,探讨中医治疗血液病验方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可行性及优越性,与其他方法做临床对比研究。方法:收集中医治疗中关于血液病的验方共296个,建立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的完整数据库,用矩阵比较法对不同血液病方剂的复杂组合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黄芪作为血液病验方中主要单味中药出现频率最高,当归居于第二。按药对分析,黄芪-当归组合的药对最为常见,按药群分析,黄芪-当归-熟地黄是296种血液病方剂中用药最多的药群。结论: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中黄芪是首选的核心组成成分,合并当归后组成黄芪-当归药对是血液病方剂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可认为黄芪-当归药是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的核心药对。  相似文献   

14.
李鑫琦  高耀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21):5273-528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对"黄芪-当归"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含黄芪的方剂、配伍组合及其主治疾病;探究含黄芪并治疗虚劳的方剂及配伍组合,明确"黄芪-当归"这一核心配伍药对。采用Batman-TCM、Gene Cards和OMIM等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进行拓扑属性分析、聚类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共收录含黄芪方剂459条,涉及中药641味。其中,"黄芪-当归"为主治虚劳的核心药对组合,与古籍记载、临床用药相吻合。网络分析表明该药对主要涉及免疫应答、氧化应激、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athwaysincancer、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虚劳的作用。结论揭示了"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为黄芪及其组方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血藤""黄芪"为主题词,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CNKI中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性味归经及主治病症频数,并对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不同产地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国八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作为研究样本,对比两个品种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种植方式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对比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结果:内蒙古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22.95±1.17)mg/g,吉林产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最低,为(18.12±0.59)mg/g,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明显差异(P0.05)。蒙古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21.24±1.06)mg/g,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为(19.01±0.87)mg/g(P0.05)。野生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高于人工种植黄芪(P0.05);不同产地内蒙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产地膜荚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产地黄芪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具有明确差异性,临床应用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根据产地、品种、种植方式等修正方剂中黄芪用量。  相似文献   

17.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鸡胚绒毛尿囊膜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制备CAM模型 ,观察应用黄芪与当归 5∶1配比的含药血清后CAM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 :黄芪与当归合用后 ,在血管生成表现以及血管计数方面 ,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其他配比组。结论 :黄芪与当归按 5∶1配伍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表明当归补血汤原方配比为最佳组合 ,提示中医自古倡导的方剂配伍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到黄芪的方剂摘出,探讨黄芪的功效、运用、配伍、禁忌、研究进展情况,为临床运用黄芪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医林改错》一书中重用黄芪的方剂占全书方剂的三分之一。王清任治疗疾病,因元气虚引起的诸症,均重用黄芪,治验颇多。他创立的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量至120g,至今仍为治疗中风、偏枯症的常用处方之一。王清任运用黄芪的独特之处,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