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藤黄健骨片联合元七骨痛酊治疗膝骨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5例膝骨关节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口服藤黄健骨片;外用元七骨痛酊。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僵硬的视觉模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卧床休息痛,平地行走痛,上下楼梯痛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膝关节僵硬评分较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藤黄健骨片联合元七骨痛酊治疗膝骨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对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4.01±1.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9±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肘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痛证,主要是审因辨治。根据痛证的性质,部位,用相关的药物组合成方,起到止痛作用。其“止痛”作用主要是通过祛除致痛病邪和消除缓解其痛证病机,改善症状而实现的。本方就中医常用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1 清解止痛方 清解止痛方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疼痛。热毒属火热……  相似文献   

4.
<正>韦绪性教授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躬身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长于疼痛及疑难病诊疗,学博思精,积验丰富,笔者幸列门墙,颇受教益。痛风性关节炎属沉疴顽疾,每因疼痛剧烈而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若久治不愈常可继发肾损害或残疾[1]。急性期及早运用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虽可缓解疼痛,但因其毒副作用较大而患者难于坚持。韦老师长期从事痛风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早在1992年其所著的《中医痛证诊疗大全》列"痛  相似文献   

5.
钟一棠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年方十五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程门雪、秦伯未、谢利恒等名医,曾任宁波市中医医院院长,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先后撰有<中医内科名义与诊断>、<诊余随笔>、<无我斋内科证治>、<中医热、血、痛、厥四大急证辨治>等著作.行医6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症,疗效显著.临床诊治,颇多创建,治疗情志病症独具匠心,疗效甚著.笔者有幸随症左右,兹选几则医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五行音乐治疗心理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疗养的60位患有心理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疗养员,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辨证实施五行音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中医主症及证候等因子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中医主症改善明显(P<0.01),对肝气郁结、血行郁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及心胆气虚等证候有改善作用(P<0.05);而其余证候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五行音乐对特殊人群亚健康的中医主症和肝气郁结、血行郁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及心胆气虚等证候比对照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阴亏虚、肝肾阴虚等证候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恶病质的发生规律,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为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制订病例调查表,主要以体质量为指标采集近 4年在西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症恶病质病例,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生化指标和中医证型变化,进行治疗方式多因素分析. 结果癌症恶病质几乎可以发生于各种肿瘤,生存期为( 179± 12) d,中位生存期 149 d.生存时间与患者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均无直接联系,而与静点扶正中药和中医食疗的治疗影响呈正相关( t=2.17,P< 0.034;t=1.99,P=0.05).甲羟孕酮和静脉高营养的干预并未使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中医证型转归由阴虚证和阳虚证趋向阴阳两虚证,各虚证证型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显著(χ 2=3,P=0.22). 结论恶病质临床特征符合中医"虚证"表现,属"虚劳"范畴,中医证型的转归符合中医证型转化的特点,扶正制剂在恶病质阶段能够扶助衰竭患者的正气,燮理阴阳,增强对抗肿瘤的能力.基于恶病质治疗现状,应着重于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从"虚"入手,扶正为本,以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口服芪归糖痛宁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中医单项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显著,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DP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杜金玲 《天津护理》2012,20(4):215-216
急性肾盂肾炎属中医"热淋"、"腰痛"范畴,其辨证属实证、热证,主要与肾和膀胱有关.肾虚膀胱湿热是其主要病机.急性肾盂肾炎病因或由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还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而呈湿热之证,湿热既成,则阻滞气化,下窍不利而引起小便淋沥频数、急痛、尿血等症.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祛邪、解毒通淋、清热利湿的治疗和护理此类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向推拿、骨伤、针灸、疼痛和康复等科室医师介绍软组织痛的概念、诊疗方法和进展以及相关的解剖学基础,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拟于2012年7月23日—28日在广州举办"软组织痛的解剖与临床学习班"。讲授内容:软组织痛概念、诊断和治疗;外周神经的卡压治疗;易罐疗法在软组织疼痛中的应用;枕下痛的解剖与临床;肩部软组织痛的解剖与临床;腰骶部软组织痛的解剖与临床;骶骨的解剖与骶管注射疗法;特色脊柱推拿;针刀治疗腱鞘炎的解  相似文献   

11.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在中医临床上作为重要的病理机转被广泛应用,它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内经@举痛论>提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为后世医家对疼痛的认识,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从肝论治"疗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气郁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从肝论治"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后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疗效及证候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HAMA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6.7%vs 70.0%),随访后对照组证候复发率高于治疗组(56.7%vs 26.7%)。结论:"从肝论治"疗法可改善IBS-C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309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中医辨证基础上进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辨证中药治疗,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无效率35.0%;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疗效不同,湿热发黄证组与瘀热发黄证组疗效较好,优于气虚瘀黄证组与复合证型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不同,以中医证型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糖痛方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糖痛方"外洗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 临床入选70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20 mg,每日3次;同时,治疗组给予糖痛方外洗患肢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温水外洗患肢每日2次.整个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对中医症状的临床评价采用量化计分法),计算和比较临床综合疗效.同时检测和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和不良事件.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共脱落9例患者,实际完成试验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①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5.2%,对照组为10%.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3%,对照组为3.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01).③中医证候积分: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其中下肢发凉症状改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④胫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 ( P<0.05).对照组的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在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⑤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在试验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糖痛方外洗能够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局部不适,同时能够使部分神经的传导速度得到恢复.糖痛方外洗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贾跃进名老中医临证常用的方剂只有30多个,常用中药不过100味,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却能基于这些基本方剂和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主因是其临证思路有独到见解,兹总结如下。中医四诊为核心,注重西医诊断贾老师临证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结合患者的西医相关检查及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强调中西医各具优势,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法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带下证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以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方法,通过患者症状信息采集,对带下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症状缓解与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实施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不仅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痛泻药方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8.
心绞痛类似中医急证“卒心痛”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心痛”、“真心痛”等论述,例如:其痛部位多于“两乳之中,鸠尾之间(指剑突上),其痛症状多见“手足青至节”(缺氧所致的紫绀),其病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等。其病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导致心脉不通之因则为瘀血阻滞,治疗关  相似文献   

19.
中医时产医学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要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及现代时间医学文献,对中医时间医学中几个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主要收集了从1998/2004有关时间医学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有近400篇.综合各家所述,参以历代时间医学有关论述综合归纳分析.结果①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问题中医时间医学应汲取现代时间医学研究成果,并展开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综合节律的可靠性,应用性,并不断修正之.现代医学则应结合中医综合节律的方法与成果,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求其共性,加以综合归纳.②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中医之一病含西医之多病,西医之一病含中医之多证,临证时不可不辨.因此中医时空治疗亦应注重辨证施治,治病求本.③时间取舍问题在研究中医时间医学时切不能简单地将十二时套用24小时,也不可将十二时固定搭配十二辰.因此,为了时空医学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十二时的时阈相对定点.④节律取舍问题由于同一个疾病,它的阶段性不同,其病理节律也不相同,则其投药施治的时间亦异,因此,临证时必须辨时求本.⑤"时不可违"与"舍时从证"问题即医者必须遵循时空规律来诊治疾病,在临证时切不可不顾时空观而任一处之,但是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故在临床施治时切不可盲目夸大时空因素的作用,因此,业医者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结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而现代时间医学则注重单个节律研究;两者不可偏废,应子互补.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问题和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验证痛灵止胶囊对癌性疼痛缓解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方法,将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实验组愈显率为76.00%,对照组愈显率为54.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改善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善太息、脉络瘀血、癥积等症状、体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灵止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气滞血瘀型)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天蟾胶囊,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