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院肿瘤及心血管内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治疗癌性心包积液患者36例,疗效佳,安全性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癌性心包积液36例,男27例,女4例。年龄45~63岁。均有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心包积液细胞学诊断。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4例,乳腺癌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6例。36例患者采用美国Arrow单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坐位或半卧位,穿刺部位为根据B超定位取心尖部位或剑突下,经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穿刺见液体后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置入导管5~10 cm,固定后,导管接引流袋缓慢引流,首次引流少于200 mL,一般24h内放尽积液,将顺铂30~60 mg,足叶乙甙100mg分别溶于30 mL生理盐水后注入腔内,同时腔内注入地塞米松10 mg后肝素冒封管,除出现心包填塞症状外,一般间隔5~7 d后再次引流,重复上述药物腔内治疗2~3次,同时给予止吐和对症支持治疗,待心包积液完全控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心包积液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以超声检查为标准):①完全缓解(CR):心包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1个月以上;②部分缓解(PR):心包液减少一半以上并维持1个月以上;③无效(NC):...  相似文献   

2.
心包积液是中晚期肺癌常见合并症我们对肺癌并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行全身治疗并胸腔镜(VATS)下部分心包切除和 /或肺肿物楔形切除术(减量术 ) ,取得了初步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2 8例为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本院胸外科和呼吸内科患者 ,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心包积液 ,男 2 0例 ,女 8例 ,中位年龄 48岁。1 .2 分组方法2 8例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 8例为心包穿刺引流 +腔内化疗 (2 0~ 40mg顺铂)组 ;第二组 9例为穿刺引流 +腔内化疗 +全身化疗组 (随机健择 +顺铂 ) (泰素 +卡铂泰索蒂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恶性心包积液采用B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术引流心包积液,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腔内化疗1次积液消失者3例,化疗2次积液消失10例,化疗3次积液消失4例;完全缓解73.9%(17/23),部分缓解13.0%(3/23),总有效率为87.0%(20/23),无效为13.0%(3/23)。结论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及恶性心包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25例,其中伴胸腔积液者21例,伴心包积液者4例。腔内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腔内积液后,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腔内局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为71.4%(15/21),临床受益率为95.2%(20/21);治疗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收益率均为100%(4/4)。治疗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出现胸痛3例(14.3%),T波改变1例(4.8%);肺癌合并恶性心包腔积液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T波改变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各1例(25.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腔积液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猪尾导管心包引流联合10F小导管胸腔引流或穿刺抽水治疗9例多发性浆膜腔炎的疗效。方法通过经皮猪尾导管心包引流救治心包填塞,并留置导管,多次腔内化疗治疗心包积液;经皮胸腔引流或穿刺抽水并局部化疗治疗双侧胸腔积液;肿瘤患者常规化疗控制肿瘤发展。结果9例重症多发性浆膜腔炎患者中,7例心包及胸腔积液均基本获得临床治愈(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基本消失并不再生长),临床治愈率77.8%,肌力及心功能恢复良好。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不但生存期延长6~12个月以上,而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生活自理;1例结核性多发性浆膜腔炎患者完全治愈;2例病情极重,未能完全控制心包积液而衰竭死亡。结论猪尾导管心包引流联合胸腔导管引流并化疗可治疗恶性或结核性多发性浆膜腔炎,方法可靠,可救治心包填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琼  刘庆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7007-7007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穿刺置管引流,将VP-16及DDP稀释后注入心包腔内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解(PR)8例,总有效率(CR+PR)为90.9%,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7.
2004-06~2006-06,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引流心包积液并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效果理想.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4例,年龄36~60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伴心包积液12例,食管癌伴心包积液8例,甲状腺癌合并心包积液2例.平均留置时间为10 d,最长留置21 d.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经剑突下穿刺猪尾导管心包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经剑突下心包穿刺置人猪尾导管于心包腔内间断引流。首次抽液量在500~600ml;24小时后抽液800~1000ml并腔内洼射顺铂20mg;48小时抽完剩余积液再予以顺铂20mg腔内注射。引流间隙导管腔内灌注生理盐水,未端接一小三通并置于三不通状态。术后跟踪随访至患死于原发病。结果:13例患均为恶性心包积液。经治疗后心包积液消失8例;残余少量积液5例,但超声心动图随访发现积液无增多趋势。穿刺置管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导管引流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导管滑脱、堵塞及心包腔内感染。随访发现无一例患死于心包填塞。结论:经剑突下穿刺猪尾导管心包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可减轻恶性心包积液患的痛苦,延长生命,是一有效、安全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观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心包积淀,采用支气管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联合心包腔导管留置引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穿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每次经导管注入表阿霉素30mg、卡铂300mg、羟基喜树碱6mg以及白细胞介素-Ⅱ30万U,每3、4周介入治疗1次,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腔导管置入间歇引流,并经导管注入少量化疗药物。结果14例患者共进行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48次,最多6次,最少1次,平均3.4次,心包腔穿刺导管置入最长35天,最短7天,平均15天。每次导管引流心包液最多800ml,最少40ml,平均250ml。本组CRS例,PR4例,有效率为64.3%。4例存活1年以上,7例存活8个月以上,2例存活4个月,1例存活不到3个月。结论肺癌心包积液采用支气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与心包腔导管留置间歇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对18例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及腔内化疗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置管引流及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较 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过程中CNP(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DN(cardiodilatin)的连续动态观测,对单次血液透析的影响作出评估.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01年8月在我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全部患者18例,透析前血肌酐>500μmol/L,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9~74岁(平均48.4岁),血液透析时间2个月~55个月(平均17个月),每次血液透析5小时,每周2~3次;血液透析器为德国Braun HE1400,血液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随机观测30次血液透析过程,选取血液透析开始前、血液透析治疗第1、2、3、4小时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第5小时)共6个时间,记录血压及采取血标本.用放免法检测CNP及CDN.数据按血液透析中标本采取时间分为6个组进行自身组间对照,因素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CNP正常参考值14.40~25.52ng/L[(19.96±5.56)ng/L].血液透析前较血液透析中各组均低,有显著性差异;血液透析过程中及血液透析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②CDN正常参考值210~260ng/L.从均数上显示血液透析前、透析后较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透析中降低,透析中各组均数均在正常参考值内,各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相关分析显示CNP与收缩压、CNP与舒张压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衰竭及血液透析影响了血浆内多种血管活性肽的变化.CNP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血液透析过程中浓度逐渐升高;CDN血液透析前、透析后较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透析中降低,透析中各组均数均在正常参考值内.CNP与收缩压、CNP与舒张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讨新生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血浆镁离子(Mg^2 )变化及其与HIE膛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的NO和HIE患儿的初入院(出生2h内),第一天,第3天,恢复期的血浆和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浆中的NO和Mg^2 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NO,Mg^2 在它们当中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结果 HIE患儿第1天血浆中NO含量最高,而Mg^2 的含量最低,初入院,第1天,第3天血浆中MO,Mg^2 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显性差异(P<0.01或P<0.05),而恢复期中NO,Mg^2 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显性差异(P>0.05),HIE第3天的CSF中NO与血浆中的NO浓度呈正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结论 NO,Mg^2 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NO,Mg^2 参与HIE的整个发病过程,NO,Mg^2 在新生儿HIE中起着的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含量,血浆Mg^2 水平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其受体(LIFR)和血清雌孕激素[雌二醇(E2)、孕酮(P)]与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例非孕组、12例宫内妊娠组和36例输卵管异位妊娠组输卵管组织中LIF和LIFR的表达水平,半定量分析其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2例正常宫内孕组、40例异位妊娠组血清E2和P。结果 LIF在非孕组、宫内妊娠组和异位妊娠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在输卵管腺上皮中,异位妊娠组LIFR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非孕组和宫内妊娠组上皮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间质中,LIFR的表达在输卵管妊娠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而非孕组和宫内妊娠组上皮间其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血清E2、P水平明显均低于正常宫内妊娠组(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输卵管妊娠时输卵管腺上皮LIFR和患者血清E2正相关,间质LIFR和E2负相关。结论 LIF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输卵管异位妊娠组血清E2、P均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组。E2能上调输卵管腺上皮的LIFR表达,下调输卵管间质LI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Throughout an individual’s lifetime, the human body is exposed to many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unds, including xenoestrogens (XE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food, air, cosmetics and other substances, which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health and lifestyle. Whereas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for full malignant cervical cell transformation, other compounds such as estrogens and XEs may be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CC) development.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some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cardiovascular, metabolic or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are partly due to signaling pathways in response to estrogens. XEs are a vast group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behaving like estrogen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over the recent years and which may interact with estrogen receptors. The major problem with XEs is the difficulty in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such complex substances as well as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s of some of the compounds (dose-dependent) over time. The impact of XEs on CC is variable, with no 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in vitro studies and in vivo XEs a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RA患者127例,非RA其它风湿病患者102例及正常人对照组43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抗-CCP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AKA、APF,并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RA组,RF、APF、AKA、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65.4%、48.8%、32.3%、83.5%;特异性分别为73.5%、92.2%、93.1%、94.1%。同时出现3种抗体和4种抗体的特异性为99.0%、100%;非RA组,无4种抗体同时出现的情况。结论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APF、AKA、抗-CCP三种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4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3例,术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25,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测ER、PR。结果单一检测CA125,CA125阳性率与手术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单一检测ER、PR,ER的阴性率与手术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PR阴性率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都有关(P<0.05);联合三项在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均明显高于三项单独检测值(P<0.05),三项均阳性(CA125值阳性、ER和PR阴性)时提示患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手术分期中浸润深肌层或附件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结论联合检测三项在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17.
游离PSA和复合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三种形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50名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人,前列腺增生(BPH)组50人,前列腺癌(PCa)组50人。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他们的tPSA、fPSA和cPSA,并计算其比值。结果Pca组的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比值的均值与BPH组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1.0%/68.0%,12.1%/26.3%和13.3%/38.8%,P<0.001),fPSA/cPSA与fPSA/tPSA比值密切相关(r=0.8820)。结论与tPSA相比,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都可增强其对BPH和PCa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出生初入院(HIE2h内)、第1天、第2天、恢复期的血浆中NO、SOD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NO、GSH-PX、TNF的变化原因和意义.结果HIE患儿血浆中第1天的NO含量最高,而GSH-PX相反;初入院、第1天、第3天的血浆中NO、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恢复期中NO、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和HIE第3天的CSF中NO和GSH-PX水平均呈负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GSH-PX越低.急性期血浆TN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GSH-PX和TNF参与HIE的发病过程,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GSH-PX、TNF含量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New anti-HIV agents and target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5 1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 (HBO组 ,3 1例 )和临床对照组 (临床组 ,2 0例 )。HBO组给予高压氧及临床常规治疗 ;临床组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 ;3 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 (对照组 )。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SOD、MDA含量 ,同时评价患病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HBO组与临床组治疗前的血清SOD、MDA含量与健康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HBO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血清SOD含量升高及MDA含量下降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HBO组治疗后血清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以及总有效率均较临床组显著 (P <0 .0 5 ) ;HBO组的疗效与治疗后血清SOD含量成正相关 ,与血清MDA含量成负相关。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性升高 ,血清MDA活性降低 ,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 ,从而对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同时提示 ,SOD、MDA的血清含量可用以判断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