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住院号60。因胸闷气短伴轻咳40余天,近八天加重于1980年2月23日入院。40余天前,自觉流鼻涕,全身痛。继之有不规则低热37℃~38℃约20余天,伴有胸闷、气短、干咳,胸透为右中肺炎。于发病后半月住院,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8天上述症状加重,再次住院。既往无特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呈慢性病容,唇无紫绀,袭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胸透:右中下部片絮状阴影两肋角充填。化验:白细胞5800,血沉正常,痰未找到结核菌及癌细胞。诊断:有肺炎,肺结核待除外。住院经过:以抗感染兼抗结核治疗。胸闷气短逐渐加重,尤以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口唇也逐渐出现紫绀,20天后又发烧,肺内迅速出现多量中小水泡音,夹有喘鸣音,并用氢考七天后热退,但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8岁,住院号44085。因发热、胸闷、咳黄脓痰10天于1981年9月11日入院。经后前位胸片摄影(胸片号18448)X线报告为Ⅲ上中/上中进展期,临床拟诊两肺结核伴混合感染,经INH、RFP、Eb、KM、红霉素、氯霉素治疗,发热退,胸闷减轻,但每天咳300ml脓痰,因经济困难于11月23日出院。出院后仍断续按肺结核治疗。第二次住院于1982年1月9日,入院前因受凉、咳喘、咳脓痰、双下肢浮肿,经门诊治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6岁.因"发作性心慌2月余,伴低热20余天,胸闷、喘憋1周余",于2011年1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无诱因工作中突发心慌,无胸闷、胸痛、出汗,无头痛、头晕,急到本院急诊室就诊,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快速房颤",给予"胺碘酮、丹红"等药物治疗,半小时后转为窦性心律;半月后又发作一次,经治疗恢复.入院前20余天前出现低热,多在夜间出现,T 37.2℃ ~ 37.5℃,伴胸骨部轻度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1周前出现胸闷、憋喘,伴轻咳,咳少量痰,活动时明显,静息状态仍憋喘,低热,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双侧胸腔积液,预激综合征、房颤",给予抗炎治疗,效果欠佳;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差,小便正常,大便次数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人数占比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95.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71.4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分别为(1 456.2±136.6)%、(693.5±94.7)%、(1.7±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7.5±130.9)%、(578.6±90.5)%、(1.5±0.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7.2±3.5)mg/L、(21.3±3.6)m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低热、药疹以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比较,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但近年来非典型病例增多,以致诊断困难,延误治疗。现将我科所见非典型结脑病例选择报告如下:例1:男孩,10岁,1979年9月3日入院。因发热头痛呕吐,经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脑脊液白细胞270个,中性75%,淋巴25%,疑乙型脑炎于当地治疗半月无好转转来我院。一年前曾因头痛呕吐低热3个月,疑结脑于某医院用青、链霉素、异烟肼和强的松治疗3个月病情好转,出院后未坚持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及不同ART方案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IV/AIDS-TB)患者在强化期内血液学红细胞系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7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诊为HIV/AIDS-TB的患者,分为在ART基础上接受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组(A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内开始ART联合治疗组(B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后开始ART治疗组(C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基线(0周)和治疗后1、2、4、8周等红细胞系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变化的差异。结果共选取180例HIV/AIDS-TB患者,其中A组71例、B组75例、C组34例;共85.00%(153例)的患者发生轻度贫血,其中A、B、C组分别为84.51%(60/71)、85.33%(64/75)和85.29%(29/34)。抗结核药物治疗后,A、B和C组患者RBC绝对值增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HGB增加均高于基线(均P0.05);A、B和C组患者MCV和RDW-CV在治疗后均较基线上升(均P0.05),但C组治疗8周时RDW-CV恢复至基线水平。A、B两组患者中TDF/3TC/EFV方案在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时,HGB均较基线增高(均P0.05),其他方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V/AIDS-TB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应尽快启动ART治疗,最好8周内开始ART治疗,不同ART方案联合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红细胞系参数变化有差异,TDF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经常规治疗与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治疗+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的5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联合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0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上升,IL-2、IL-4、IL-5、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INF-γ水平较对照组上升,CEA、A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莫西沙星片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可以平衡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临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1岁,住院号15416。因咳嗽、咳痰、发热1周于2003年10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0月初,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稠白痰,伴眼眶内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并有低热(37.4℃),查血常规未见感染迹象。无头痛、腹痛、腹泻。为进一步诊疗收入院。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4d”于2010年4月27日入院。患者4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感畏寒,无寒战,伴咳嗽,咳黄白粘痰,无咯血及胸痛,略感胸闷,胸片示左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山东淄博人,农民。反复低热,咳嗽、咳痰、胸痛、胸腔积液年余。于1990年6月中旬始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7.5~38.5℃,数周发热一次。持续3~5天自退,伴刺激性咳嗽、咳大量粘液痰,量约200ml/d。右胸持续性隐痛、盗汗、进行性胸闷、消瘦。无咯血及心前区疼痛。经多家医院诊断为“化脓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2岁,因低热、咳嗽、盗汗1月就诊。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摄胸片示:左上肺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呈絮状,痰涂片结核杆菌(+),痰PCR—TB(+++),诊为肺结核Ⅲ型(-)/上,涂(+),进展期。予以抗结核化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联合强比治疗,1月后痰涂片结核杆菌(-)。此时出现耳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H3R3Z3S3(E3)/4H3R3方案抗肺结核治疗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危险因素,探索防治方案,推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的HBV标志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情况,以及同期采取同样方案治疗的5项HBV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阴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结果HBV标志阳性组肝损率为36%明显高于阴性组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对HBV标志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故在抗结核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加强护肝治疗减少肝损的发生。对于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患者抗结核期间出现肝损的,如果经加强护肝治疗无明显改善的,在情况允许下,最好改用肝损率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HLZE/4HLE与2HRZE/4HR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为研究病例,应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E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2HLZE/4HL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病灶总吸收率、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肝损害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灶总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77、3.972、2.503、20.472,均P0.05);实验组的肝损害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2HLZE/4HL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在减轻肝功能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2HRZE/4HRE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2HLZE/4HLE与2HRZE/4HRE抗结核方案在初治菌阳肺结核伴有乙肝患者肝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伴有乙肝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利福喷丁) 47例与对照组(利福平) 47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E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2HLZE/4HLE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3.6%和78.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8%和87.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5%和27.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利福喷丁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初治菌阳肺结核伴有乙肝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肝损害,促进恢复肝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与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蔺景双 《工企医刊》2001,14(4):55-55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7岁。因咳嗽1年,胸闷、憋气20天,于1997年10月10日收入院。患者近1年无原因的出现轻咳,咳少许白痰,无发热、胸痛、咯血。在家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近10天出现胸闷、憋气,无心慌、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7.6℃,颈部两侧、锁骨上窝可触及数个黄豆粒大小的淋巴结,质软,活动,无触痛。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红细胞沉降率  相似文献   

16.
一起克伦特罗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11日义乌市双鹿皮革有限公司159名职工因食用乌骨鸡而引起95人食物中毒,出现心率加快、胸闷、四肢震颤、低热等症状,经流行性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克伦特罗(瘦肉精)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病例介绍患者 ,女 ,19岁 ,学生。因低热、呕吐、腹胀、消瘦 2 0d ,于 2 0 0 0年 5月 2 7日入住消化科。患者于2 0 0 0年 5月 7日无任何诱因出现腹部胀痛 ,为全腹性持续疼痛 ,无腰背部放射痛 ,伴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乏力 ,在当地医院按“胃炎”给予治疗 ,腹痛、呕吐症状缓解后出院。患者仍有纳差、低热 (体温不详 )、盗汗及乏力 ,无四肢关节肿痛及全身皮疹 ,2 6日患者腹痛复发 ,为全腹痛 ,呈间歇性发作 ,恶心、呕吐 4次 ,为胃内容物 ,解黄色软便 2次 ,无脓血 ,伴发热 ,体温 37 5℃ ,近 2 0天体质量下降 8kg。既往史 :1996年 12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医院选择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7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组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比2组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优;且不良反应产生少于对照组,采取统计学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形成且P0.05,在统计学之中具备分析意义。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能够将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现将我们曾收治的2例“气管腔内肿物、结核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病例报道如下,并文献复习。例1男,25岁。2005年1月18日以“胸闷3个月”入院。3个月前因渐进性胸闷,到某医院就诊,胸片提示胸膜炎,抽胸水,化验检查为“渗出性”,后反复抽胸水+口服抗结核药治疗,胸水吸收,当时确诊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病程中无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及心前区不适。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外周血WBC 5.38×109/L,N0.602;血癌胚抗原(CEA)1.58 U/L;结核抗体弱阳性;C反应蛋白(CRP)3.11 mg/L;血生化尿酸801μmol/L;血沉6mm/h;反复痰涂片抗酸染…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2 8岁。因咳嗽、咳痰、乏力半个月余 ,黄疸 5d于 2 0 0 3年 6月 2 0日入院。半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 ,咳少量白色黏稠痰 ,伴乏力、咽痛、鼻塞 ,无发热、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治疗无效。 5d来自己发现巩膜发黄 ,咳嗽咳痰加重 ,咳黄痰 ,伴右胸痛、畏寒、发热 (未测体温 )、咯少量血丝痰、胸闷、气促 ,无盗汗、尿黄、皮肤黄染。起病来饮食欠佳 ,大小便正常。半个月前剖腹产一女婴。体格检查 :T 38.3℃ ,P 10 0次 /min ,R 30次 /min ,Bp 12 0 /6 0mmHg(1kPa =7.5mmHg)。神清 ,眼结膜稍苍白 ,巩膜黄染 ,全身浅表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