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究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青海省中医院121例内镜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硬化剂治疗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单一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行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共61例,作为联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静脉曲张消除情况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为80.3%,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1.7%(P 0.05)。单一组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联合组(P 0.05)。联合组首次治疗静脉曲张消除率为77.0%,显著高于单一组的58.3%(P 0.05)。单一组术后6个月内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联合组(P 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单纯组,38例)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2例,分别占5.3%和10.5%;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31.6%;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相对于单纯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根治性治疗联合心得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8例,根据患者意愿及之后的随访资料将其分为3组: A组:内镜下根治治疗+心得安序贯治疗组,即根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行内镜下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不能再行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结束后开始序贯口服心得安行降低门脉压治疗; B组为内镜下根治治疗组,未服用心得安; C组:一次内镜下治疗+心得安序贯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记录静脉曲张消除例数,近期出血、远期出血例数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案中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9%、4.5%、3.6%),而根治性治疗的静脉曲张消除率A、 B组(89.9%、89.5%)显著高于仅行一次内镜治疗(39.3%)。在远期再出血率方面,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根治治疗 A、 B 组(40.6%、53.7%)显著低于一次内镜治疗组(76.8%),而根治治疗联合序贯心得安治疗(89.9%)与仅行根治治疗(89.5%)比较,静脉曲张消除率无显著差异,但A组远期再出血率最低(40.6%、53.7%、76.8%)。结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根治性治疗联合序贯心得安疗法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静脉曲张消除率及远期出血率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与单独内镜套扎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6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组(33例),单独内镜套扎治疗组(32例),平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间再出血率,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第6,12个月显示,与单独内镜套扎治疗比较,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显著降低再出血率(15.2%vs 37.5%,21.2%vs 46.9%,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18.2%vs43.8%,30.3%vs 56.3%,P<0.05),食管静脉曲张复发(15.2%vs 37.5%,24.2%vs 50.0%,P<0.05)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12.1%vs 34.4%,21.2%vs 46.9%,P<0.05)。结论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是二级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达95%(20/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或联合组织粘合剂和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预后和转归。方法 对28例食管静脉曲张(EV)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GV)伴出血的患者采用EVL或联合组织粘合剂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 4例急性出血患者止血率为100%;1 m、3 m、6 m再出血率分别为17.9%(5/28)、7.1%(2/28)、3.6%(1/28);术后6 m复查胃镜发现EV改善总有效率为85.7%,GV改善总有效率为77.7%;术后并发症有胸痛5例(17.9%)、发热4例(14.3%)、咽痛8例(28.6%);20例(71.4%)无再出血,8例(28.6%)术后出血,7例经积极治疗后未再出血;2例死亡,1例行肝移植术。结论 EVL或联合组织粘合剂和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出血患者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能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心得安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心得安组28例,PSE联合心得安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管径变化,以及3个月、6个月、1年、2年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PSE联合心得安组较心得安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升高,门静脉及脾静脉管径明显缩小,再出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联合心得安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较单独使用心得安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9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将97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 分别为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Cyanoacrylate组)31例、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组(EIS组)37例以及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EVL组)29例.术后随访6 mo, 了解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3种方法止血率达到91.9%-96.6%, 3种方法分别在局部溃疡形成、近期再出血率、近期死亡率比较, EVL组均高于Cyanoacrylate组和EI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85,6.574, 7.579, 均P<0.05). 3种方法在远期疗效方面比较, 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和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的疗效优于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  相似文献   

9.
三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探讨3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分别为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组(11例)、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15例)以及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组(14例)。术后随访6个月,了解其有效率、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成本-效益比。结果 3组患者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72.7%;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25.0%、30.8%、0;再出血率分别为27.3%、20.0%、28.6%。结论 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和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的疗效优于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的成本-效益比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并比较两种方法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二组随访2~24个月;近期再出血分别为5.3%、18.4%;>6个月再发出血发生率分别10.5%、31.6%;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分别为68.4%、42.1%。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化剂与组织粘合剂联合注射治疗活动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急诊疗效,总结内镜下联合注射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活动性大出血患者的急诊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的临床特点,对静脉曲张内镜下表现、联合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下经硬化剂与组织粘合剂联合注射治疗后均达到即刻止血效果,止血成功率100%。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经再次治疗后随访至24个月未见出血;其余4例随访无再出血发生。结论硬化剂与组织粘合剂联合注射治疗活动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心得安、硬化剂及两者联合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接受心得安治疗40例,硬化剂治疗35例,硬化剂联合心得安治疗40例,比较三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2年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个月和6个月内三组患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和2年内硬化剂联合心得安组再出血率均低于心得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硬化剂组与心得安组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2年内硬化剂组再出血率低于心得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化剂联合心得安预防再出血疗效最好,硬化剂次之,心得安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确诊GV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2),研究组采用聚桂醇与组织黏合剂于内镜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组织胶联合内镜治疗,分别于1、3、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的缓解情况,组织胶排出情况和局部增生状况,分析再出血发生率、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90.6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和84.37%,对照组分别为71.87%和56.2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止血成功率、远期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显著,对照组患者改善效果不明显或加重,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与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具有止血成功率高,静脉曲张改善显著,降低远期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7,(5)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联合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A组(内镜下行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114例)、B组(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52例)和C组(内镜下行食管静脉套扎术联合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48例)。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三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和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患者(P0.05)。结论内镜下行食管静脉套扎术、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两者联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采用单一方法治疗比较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EGV)是指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EGV患者50%~60%将发生出血,初次出血者病死率高达50%,因此对于可能发生出血的EGV人群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出血及急诊止血.目前对于EGV和EGVB内镜下治疗方法有: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等方法,本文着重论述组织粘合剂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组织胶注射或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再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再出血的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曲张静脉团内血流消失情况及再出血率,次要指标包括弹簧圈栓塞的安全性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共16例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7.3±8.0)岁。内镜超声检查提示靶血管最大内径为44 mm,置入弹簧圈数量为(1.5±0.5)个。患者操作完成后均经多普勒辅助确认血流完全消失。中位随访时间14.2个月,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12.5%;1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病死率为6.25%。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治疗是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再出血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活动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合并Ⅱ°以上食管静脉曲张且排除其他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同时食管静脉EVL治疗;对照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2个月后行食管静脉EVL。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止血成功率治疗组为96.3%(77/80),对照组为97.4%(74/76),(P〉0.05);近期再出血率治疗组为6.4%(5/78),对照组为21.3%(1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13.0%(9/69)、25.4%(17/67),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6%、59.1%,食管曲张静脉改善总有效率为74.0%、6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静脉曲张栓塞联合EVL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并食管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方法,同时联合治疗更能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产组织粘合剂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及肝癌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注射硬化剂,为观察国产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内镜下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我院对2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胃底曲张静脉进行组织粘合剂注射加食管静脉曲张结扎一次性治疗,观察曲张静脉改善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内科治疗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得安推荐作为预防Child A或B级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的首选药物,控制出血疗效85%-90%;心得安或联合5-单硝异山梨醇、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可作为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方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仅为Child B或C级患者准备肝脏移植的过度.内科联合治疗方法的评价需要循症医学的证据,轻度静脉曲张及早期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