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建立静脉通路后,H1组、H2组、F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0.4mg和芬太尼0.2mg,5min之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三组药物对MAP、HR的影响存在组间差异,其中H2组不同时相MAP、HR较平稳。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0.4mg盐酸氢吗啡酮在不同时相对患者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QTc及Tp-e间期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D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之后以0.4μg/(kg·h)持续泵注至插管后3 min,C组用等剂量生理盐水以同样方法泵注。记录2组入室静息后(T_0)、插管前(T_1)、插管后1 min(T_2)、2 min(T_3)及3 min(T_4)时HR、MAP、QTc及Tp-e间期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D组QTc及Tp-e间期缩短,HR及MAP在T_2时降低(P<0.05)。与T_0比较,D组HR在T_1、T_3、T_4时及MAP在T_1~T_4时降低(P<0.05);C组HR在T_1、T_2、T_4时及MAP在T_1、T_3、T_4时降低(P<0.05)。与T_1比较,D组HR在T_2、T_3时及MAP在插管后均升高(P<0.05);C组中HR在插管后及MAP在T_2及T_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全麻诱导期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插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QTc及Tp-e间期延长,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头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校正QT间期(QTc)和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p-e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5~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从麻醉诱导开始至头低位结束,D组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 μg/(kg·h),C组持续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平卧位(T0)、人工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1)、60 min(T2) 、90 min(T3)、解除气腹平卧位后15 min(T4)、 60 min(T5)各时点QTc间期、Tp-e间期的变化,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结果 C组T1~T5时QTc(ms)间期分别为(390.7±4.2)、(397.3±4.0)、(395.4±5.2)、(407.5±4.4)、(406.1±4.4),与T0比较,T1~T5时QTc间期明显延长(P<0.05).D组T2~T5时QTc(ms)间期分别为(377.9±4.7)、(376.6±5.1)、(385.4±4.3)、(378.7±4.2),与T0比较,仅T4时QTc间期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2~T5时QTc间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4时HR(bpm)分别为(69.1±13.7)、(67.0±12.6)、(65.4±11.9)、(64.6±12.2),与T0比较,T1~T4时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比较,D组HR在T1~T4时亦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Tp-e间期、MAP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缩短头低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QTc间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七氟烷或丙泊酚对喉罩置入患者QT间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在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组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组,两组患者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3 min后分别吸入3.5%七氟烷或靶控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 mg/L,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3 min后喉罩置入;记录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前(T0)、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3 min(T1)、七氟烷吸入或丙泊酚靶控后睫毛反射消失后(T2)、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后3 min(T3)、喉罩置入即刻(T4)、喉罩置入后2 min(T5)时的无创血压、心率、QT间期及校正QT(QTc)。结果:两组T1~T5时刻血压及心率均较T0时下降,丙泊酚组T2~T5血压及心率较七氟烷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时间点QTc均延长,丙泊酚组T2~T5时点QTc恢复到T0水平(P<0.05),喉罩置入时QTc间期未延长,七氟烷组T2~T5时点与T1时点较QTc持续延长(P<0.05),喉罩置入时QTc明显延长。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循环稳定,但患者QT间期延长,在喉罩置入时QT间期进一步延长;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但患者QT间期缩短,在喉罩置入时QT间期未见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插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中危开腹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健忘镇痛慢诱导组(J组)(n=30)和常规诱导组(C组)(n=30),分别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和常规快速诱导.记录并分析诱导前(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2min(T1)、1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30s(T4)、2min(T5)以及5min(T6)时的校正QT间期(QTc)、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C组病人的MAP、HR和QTc值波动较明显(P<0.05),J组较平稳(P>0.05).插管后(T4-T6)C组QTc与插管前比较显著延长(P<0.05),J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C组比较,J组插管后(T4-T6) QTc明显缩短(P<0.05).J组QTc异常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QTc间期延长,同时可减弱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65-1467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全麻下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组(H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每组30例。H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5mg复合丙泊酚麻醉,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扩宫颈时(T_2)、宫内操作时(T_3)、苏醒时(T_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宫腔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30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比较,T_1、T_2、T_3时间点两组HR明显减慢,MAP、SpO2明显降低(P<0.05);术后30min VAS评分H组为(1.7±0.8)分,低于F组的(3.0±0.7)分(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安全有效,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在无痛肠镜检查时患者心血管反应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ASA1或2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组(B组,n=30)。A组直接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B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及阿托品0.01mg/kg,3min后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结果:A组在插镜时(T2)和检查3min时(T3)平均动脉压(MAP)与检查前(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3min(T3)时心率(HR)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给药后HR、MAP均较给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丙泊酚的注射痛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能降低无痛肠镜检查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显著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氢吗啡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L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盐酸氢吗啡酮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CO2气腹建立前15 min静脉注射氢吗啡酮2 mg,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时(T1)、气腹撤离时(T2)、清醒拔出气管导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30 min(T5)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患者苏醒期质量予以评价。结果:两组患者T0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1、T2、T3、T4、T5时点,研究组SBP、DBP、MAP、HR无明显波动,对照组SBP、DBP、MAP、HR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两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T3、T4、T5时点的苏醒期质量评分(RS)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在全麻LC中应用,可显著抑制不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苏醒质量,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非长骨骨折手术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锁骨骨折入包头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在皮肤切口前15 min静脉缓慢注射氢吗啡酮30μg/kg,对照组患者在皮肤切口前15 min静脉缓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指标:入室安静5 min(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拔管后30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T0、T2、T5时刻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入室安静5 min(T0),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30 min(T5)时刻的VAS评分;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ASA分级、BMI、性别、年龄、身高、体重、VAS评分、MAP、HR和血浆NE、E、FFA水平在T0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P和HR在T1、T2、T5时刻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NE、E和FFA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得普利麻(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年龄21~36岁,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并观察相应指标,分别于麻醉前(T1)、注药后5min(T2)、扩张宫颈时(T3)、术后苏醒时(T4)监测患者HR、MAP、RR、SpO2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模拟评分(VAS)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与T1时比较,F组患者T2、T3时HR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T3时MAP均低于T1时(P<0.05).F组患者T2、T3时RR明显慢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15、30min 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F组(P<0.05).F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复合丙泊酚2mg/kg后术中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提示该剂量布托啡诺可安全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