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通过对蛇床子的文献梳理,发现历代对蛇床子功效应用认识基本一致;而对其毒性的认识却古今有别,除在《本草纲目》中出现过“小毒”外,其他均记载为“无毒”,有别于现代的“小毒”,为临床应用其他药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藏族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高原文化,其中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支瑰丽的奇葩。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医药学的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理论的藏医药学。笔者在学习藏医药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藏医药经典著作,发现这些著作很少有对藏医药处方组成的相关解释,本文以十四味豆寇散为例对其处方组成进行简单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毒性理论在临床中药学中的意义、历史沿革、内容等进行回顾探讨,历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广义“毒”即是药,就是药物的偏性,泛指一切药物。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就是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强调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建议将毒性的概念与其相应的现代科学实验数据结合,以使其能科学化,精确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藏药加哇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藏医药用品种。方法 查阅有关历代藏医药文献,实地考察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加哇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历代藏医药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功能主治与现代藏医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结论 藏医使用加哇的正品药材为伞形科棱子芹属植物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var.thomsonii.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文献对经络的结构与功能有精辟的论述和比较明确的记载。这些论述和记载,为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1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灵枢·本脏篇》:“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难经·二十三难》:“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又如高世栻在《素问·举  相似文献   

6.
藏医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国内培养高素质、高层次藏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研习藏医药经典,打好藏医药理论基础,加强藏医药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藏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浅析“肺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肺毒”的认识.方法:依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肺毒”与病因的相关性、“肺毒”与肺脏生理病理功能的相关性、“肺毒”致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整体层面认识并指导肺系病的诊疗.结果:“肺毒”形成病因主要有六淫、内伤、吸烟等;“肺毒”致病特征主要包括伏藏性、依附性、从化性、正损性、顽恶性;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气、解毒、扶正.结论:“肺毒”学说的构筑将为脏腑毒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模板,可为肺系难治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或为肺系病新药开发或诊疗方法优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药毒性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新马禁用黄连事件 ,日本柴胡剂事件、巫丹事件 ,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 [1]的发生 ,从一个侧面提示研究中药毒性反应的必要性。本文从中药毒性观的历史演变 ,看中药应用的发展。1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性”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 ,即中药的偏性。认为凡药均有偏性 ,“毒性”即药物的效用 ,“毒药”即为治病中药的总称。《周礼·天官》有“医师掌握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注 :“辟邪安正 ,惟毒乃能。以其能然 ,故谓其毒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推…  相似文献   

9.
毒药一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 ,在古代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 ,即指药物的偏性。明·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狭义之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和不利影响 ,即如今通常所指之毒 ,也为许多本草书藉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或“小毒”。兹就中药狭义之毒探讨如下。1 毒性的认识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 ,毒药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 ,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 ,如半夏…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自然科学家,出身于医药世家,著有《本草纲目》、《濒湘脉学》等。虽出身于医药世家,但其学术思想水平及品德远远超出其家。学习《内经》理论,综百家医术,而又发展了《内经》之学,胜于百家之术。如对阴阳水火、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理论,均有较大发挥,又如对人身“脑”的认识,内经有“脑为髓之海”、“脑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和藏医药都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二者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都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但是,毕竟藏医学深受藏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与中医理论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比较二者的异同,更有利于两种医学的交流与借鉴,更好促进两种医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外藏药的发展现状。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自2014年收录的藏药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总结国内各类研究热点,比较国内外研究关注点及方法的异同。结果:藏药研究年发文量较为稳定,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分别是是青海省藏医院、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中英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有单味藏药、药理学、治疗应用等。结论:国外藏药研究主要聚焦药理学和治疗应用两个领域,国内藏药研究聚焦分离和提纯、遗传学、药理学、药物作用和治疗应用5个领域,国内外关于藏药的研究各有侧重,在知识和应用层面能够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3.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1992-2011年藏蒙医学科技论文进行检索,并从学科、地域、机构、引文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20年间藏蒙医学发展和研究情况,为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医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知网获取藏药药理相关文献155篇,构建中文藏医药药理实体识别语料库,设计基于BiLSTM-CRF深度学习模型的藏药药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采用信息抽取技术从科技文献中提取并识别藏药药理,为藏医药文献研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eated moxibustion and bloodletting in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 of Dunhuang Heritage.It proves that the external therapies in Tibetan medicine such as heated moxibustion and bloodletting are of very high level since the 8th century,which inspires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It also shows that the extensive exchange between Tibetan medicine and various kinds of medicine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南派藏医药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南派藏医药起源于四川省甘孜州,善用草药,有突出特点。目前南派藏药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采挖使藏药资源蕴藏量大幅度下降,藏医技术人才缺乏,藏药成方秘方多,但商品化程度低,藏药生产厂规模小、剂型单一、产品质量低。发展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GAP生态种植园,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藏药材资源,改善制药工艺,增加藏成药剂型,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历代藏族统治阶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古人对丹药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先认为其无毒有益、延年益寿,不断探索其炼化方法,后逐渐认识到丹药毒性,服食修摄之风渐止。这种认识的转变来自实践经验,需要推翻前人观点的勇气和魄力,同时对于探索中医理论更新与重组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藏药干预肝硬化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超观察。方法:运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对56例患者进行检测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主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12周进行检测,检测指标有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和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M),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PVX),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SPVM)。结果:肝硬化患者经藏药治疗4周及12周时DPV、PVX、PVM、DSV、SPVX、SPVM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藏药治疗后12周较治疗后4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到藏药对肝硬化的干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a prevailing conviction that if traditional medicine (TRM) 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are integrated into healthcare systems, modern scientific medicine (MSM) should retain its principal status.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is position is misguided in medical contexts where TRM is established and remains vibrant. By reflecting on the Chinese policy on three entrenched forms of TRM (Tibetan, Mongolian and Uighur medicines) in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paper challenges the ideology of science that lies behind the demand that all traditional forms of medicine be evaluated and reformed according to MSM standards. Tibetan medicine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ndicate the falsity of a major premise of the scientific ideolog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per integrative system for TRM and MSM is a dual standard based system in which both TRM and MSM are free to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medical stand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