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多柔比星(阿霉素)肾病综合征(NS)幼年大鼠肾损伤过程中核因子(NF)-xB和血管紧张素ATⅠ、AT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阿霉素造成NS模型,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ATⅠ、ATⅡNNF-kB。结果肾病组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NF-kB和ATⅠ、ATⅡ表达的强度和部位均呈增强趋势,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则两者都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结论在阿霉素肾病损伤过程中NF-kB和ATⅠ、ATⅡ起着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测定 43例糖尿病肾病组 ,55例糖尿病非肾病组病人和 2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及尿微白蛋白 (UmALB)的水平。结果 DN组和NDN组病人ATⅡ、VEGF、GHbALc及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糖尿病肾病组ATⅡ、VEGF及UmALB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 (P <0 0 1) ;两组糖尿病病人血浆ATⅡ和VEGF、Um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γ =0 465,γ =0 485,P <0 0 5)。结论 糖尿病病人血浆ATⅡ和VEGF明显升高 ,可能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大鼠肾病综合征病理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阿霉素肾病(AN)模型,将大鼠分为阿霉素肾病组和缬沙坦及苯拉普利治疗组,检测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尿素氮及其他生化指标,并取肾脏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并没正常对照组。结果 缬沙坦及苯拉普利可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排泄,改善生化指标。结论 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效应,减轻肾损伤,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氯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对核因子κB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A组喂以高胆固醇饲料 ;B、C组在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 ,分别以氯沙坦粉剂 10mg·kg-1·d-1和 2 5mg·kg-1·d-1溶于温水中灌胃 ,1d 1次 ;D组为正常对照组 ,喂以普通饲料。观察 12wk。实验结束时 ,分别抽静脉血测血脂。麻醉后分离血管段 ,取主动脉弓处的血管组织行组织学和电镜检查 ,剩余的血管段制成组织匀浆用放免法检测主动脉组织AngⅡ的含量。用RT PCR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NF κB的基因表达。结果 A组动脉内膜下斑块形成明显 ,而B、C组斑块形成减少 ;A组NF κBmR NA表达增高 (P <0 0 1vsD组 ) ,B、C组NF κBmRNA表达与D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从受体水平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抑制组织NF κBmRNA的表达 ,而降低单核细胞内膜下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Ⅰ型(AT1)和Ⅱ型(AT2)、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和AngⅡ加缬沙坦组,作用不同时间,检测AT1/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的蛋白表达和NO的生成。结果:在HUVECs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Ⅱ、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AngⅡ作用36h显著抑制NO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在HUVECs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并能逆转Ang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曾赤佳  孟霞  胡河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294-1295
目的 比较糖尿病肾病 (DN)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等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 (DM )和DN患者血浆VEGF、ATⅡ的含量。结果 DN组和DM组血浆VEGF和AT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VEGF、AT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VEGF在糖尿病肾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厄贝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2型受体(AT2R)及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致心力衰竭模型。苯那普利或(和)厄贝沙坦连续给药8wk,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心肌和血浆AngⅡ含量、心肌中AT1R、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LVEDP、血浆和心肌AngⅡ的含量及心肌AT1R、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心脏指数、LVEDP明显下降;苯那普利组血浆和心肌AngⅡ的含量降低,厄贝沙坦组心肌AT1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而AT2R和ACE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改善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与AngⅡ和AT1R的下调而AT2R和ACE2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洛汀新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娅  卢义侠 《江苏医药》1999,25(1):28-29
为探讨洛汀新对大鼠阿霉素肾病(AN)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观察洛汀新对AN大鼠尿蛋白、血清蛋白、血清胆固醇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结果显示:AN大鼠血浆及肾组织ATⅡ含量明显升高,洛汀新可降低AN大鼠尿蛋白及血清胆固醇,减轻肾小球损害,降低血浆及肾组织ATⅡ含量。洛汀新对大鼠AN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理与降低ATⅡ(特别是局部AT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解甘肃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n=10);阿霉素组(n=10);黄芪 阿霉素组(n=10).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阿霉素组Ang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黄芪 阿霉素组血浆AngⅡ水平比阿霉素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黄芪 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与阿霉素组相比增高有显著性(P<0.01).黄芪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结论: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早期,肾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P65/Rel-A)表达的趋势及其潜在的病理意义。方法以阿霉素肾病大鼠为实验性肾病模型,于肾病早期第1、2、3周观察大鼠蛋白尿、血生化各指标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P65/Rel-AmRNA表达的情况,并从时相和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上评价P65/Rel-A表达的相关病理意义。结果阿霉素注射后第1周大鼠即出现明显蛋白尿,于第3周即达大量蛋白尿程度(24h)(123±8)mg,同时血生化各指标趋于增高。肾小管中可见大量蛋白管型,肾间质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65/Rel-AmRNA表达于小管上皮细胞胞质。随病变的进展,其核转位趋势明显增加,阳染信号由胞质转至细胞核,P65表达半定量为第1周(4.0±3.3)%、第2周(34.2±2.4)%、第3周(39.9±6.4)%[对照组分别为:(8.5±0.4)%、(8.7±1.0)%、(8.4±0.9)%)]。提示随病变进展肾组织P65/Rel-A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上述变化有明显改善[ACEI治疗组1、2、3周P65分别为:(18.5±3.4)%、(22.8±1.6)%、(26.7±4.9)%]。结论阿霉素肾病早期P65/Rel-AmRNA表达上调,与肾组织病变进展相同步,而给予ACEI有一定的干预治疗效应,间接提示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信号可能参与介导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诱发高血压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Sham)组和慢性间歇性低氧(CIH)组(每日8 h,连续15d)。用无创套尾法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插管法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用立体定位仪进行PVN核团定位并微量注射药物,用Western blot测定PVN中AngⅡ水平及AngⅡ1型受体(AT1R)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IH组大鼠PVN内AngⅡ水平及AT1R表达明显增加。双侧PVN内微量注射AngⅡ(0.03、0.3、3 nmol),均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Sham组和CIH组大鼠MAP,且CIH大鼠MAP升高更明显;双侧PVN内微量注射AT1R阻断剂氯沙坦(50 nmol),对Sham大鼠血压没有影响,但可使CIH大鼠血压降低,并抑制AngⅡ升压作用。结论室旁核中AngⅡ及AT1R功能上调在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发大鼠高血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I型(AT1)和Ⅱ型(AT2)、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和AngⅡ加缬沙坦组,作用不同时间,检测AT1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的蛋白表达和NO的生成。结果在HUVECs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Ⅱ、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AngⅡ作用36h显著抑制NO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在HUVECs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并能逆转Ang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A1(PGA1)对缺氧再给氧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测定内皮细胞NF κB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的蛋白表达,Northernblot分析测定ICAM 1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刺激后NF κB活性显著增加,ICAM 1的蛋白和ICAM 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再给氧后升高更明显;PGA1处理组NF κB活性较缺氧再给氧组明显下降(P<0 01),ICAM 1的蛋白和ICAM 1mRNA表达明显下降(P<0 01),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前列腺素A1通过NF κB介导,下调内皮细胞ICAM 1的蛋白和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作用机制,观察核因子 κB(NF κB)在SAP时动态表达,探讨NF κB在SAP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过程以及NF κB的活化与SAP的关系.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组(阻断肝门部胆管,向胰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001 mL&#8226;g 1)及SAP地塞米松处理组(DEX组,即给SAP大鼠腹腔注射DEX 0.01 mL&#8226;g 1),每组3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脏NF κB活性,同时测定血淀粉酶(AMS)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并于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脏病理改变.结果:SAP组术后1 h NF κB开始表达,TNF α和IL 6开始升高,3 h达高峰,6 h后下降.地塞米松明显下调NF κB的表达,抑制TNF α和IL 6的产生,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使SAP病情明显缓解.结论:信号转录因子NF κB参与了大鼠SAP时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地塞米松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减轻SAP时肺组织损伤,这与其对NF κB表达的抑制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别及雌激素水平对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大鼠血管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ACE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轴的影响。方法45只SPF级SD大鼠制备两肾一夹(2K1C) RVH动物模型,分为雌性手术组(2K1C-F)、雄性手术组(2K1C-M)、雌性去势组(2K1C-OVX)。常规喂养32周,测量血压;取血,检测血清中雌二醇的浓度,血浆中AngⅡ的浓度;检测血管组织中ACE1、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_1R)和2型受体(AT_2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2K1C-F组的收缩压明显高于2K1C-M组和2K1C-OVX组(P <0. 05)。2K1C-F组的AngⅡ的含量明显低于2K1C-M组和2K1C-OVX组(P<0. 01)。与2K1C-F组相比,2K1C-M组ACE1、AT_1R、AT_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0. 05),2K1C-OVX组ACE1、AT_1bR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 <0. 05),AT_2R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 <0. 05);与2K1C-M组比较,2K1COVX组ACE1、AT_1bR、AT_2R mRNA的表达,以及ACE1、AT_2R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 05)。结论血管组织中ACE1、AngⅡ、AT_1aR、AT_1bR的mRNA及蛋白表达存在性别及雌激素差异性,雌激素可降低ACE1-AngⅡ-AT_1R轴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扈玉华  张庆俊  史学芳 《河北医药》2002,24(10):772-774
目的 明确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acutespinalcordinjury,ASCI)后胶质原酸性蛋白 (glialfibril laryacidicprotein ,GFAP)变化分布 ,以及与核因子κB(NF κB)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 2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损伤组 ,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使用免疫组化分别测试GFAP与NF κB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变化。结果 ASCI后 6h ,白质内GFAP表达开始增强 ,ASCI后 5d ,灰白质内仍有大量的GFAP阳性表现 ;AS CI后 1h ,NF κB的免疫反应在病灶内和边缘部位可以探测到 ;ASCI后 5d ,NF κB的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NF κB部分参与了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 ,抑制NF κB的表达 ,将一定程度上抑制GFAP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elatonin ,MT)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胃粘膜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影响 ,阐明MT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浸水 -束缚 (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 30min ,MT 5、2 0mg·kg-1组和应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MT 5、2 0mg·kg-1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应激 6h后 ,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变清况 ,对溃疡指数 (UI)进行评分 ,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胃粘膜内丙二醛 (MDA)含量和NF κB活化清况。结果 :WIR应激6h后 ,与应激组比较 ,MT 5、2 0mg·kg-1组大鼠胃粘膜病变明显减轻 ,UI显著降低 (P <0 .0 1) ,胃粘膜MDA水平和NF κB活性也显著下降 (P <0 .0 1)。MT 2 0mg·kg-1组大鼠UI(P <0 .0 5 )和胃粘膜MDA水平 (P <0 .0 1)均显著低于MT 5mg·kg-1组 ,但两组间胃粘膜NF κB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T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MT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NF κB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脑皮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AT1R、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D雌鼠妊娠期缺氧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ot法检测子代大鼠大脑皮质ACE mRNA表达以及AT1R、AT2R蛋白表达.结果 缺氧组子代大鼠大脑皮质ACE 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强(P<0.05),AT1R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减少(P<0.05),而AT2R蛋白表达却增多(P<0.05),以上改变随年龄增长仍持续性存在.结论 妊娠期缺氧可增强子代大鼠成年后大脑皮质ACE及AT2R表达并抑制AT1R表达,这可能与妊娠期缺氧引起子代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丹参对体外培养的类缺血神经细胞进行干预治疗后再复氧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 κB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治疗组NF κB的表达分别为 (38.7± 4 .83) %和 (2 0 .8± 3.2 4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丹参对NF κ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