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标本放置方法及时间对血清葡萄糖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方法及时间对血清葡萄糖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40例门诊患者标本于普通真空采血管内,分别在离心后即刻及离心后放置4℃冰箱,2、4、6、8、12、24、48、72、96h测定普通采血管内(测至24h)及吸出血清管内葡萄糖浓度,观察放置时间对血清葡萄糖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普通采血管4℃冰箱放置8h后,血清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放置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管4℃冰箱放置96h血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及吸出血清后放置4℃冰箱2h、48h内测定葡萄糖浓度可不影响检测结果 。  相似文献   

2.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化钠抗凝管离心前、后放置时间对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血液标本置于5支肝素钠-氟化钠管和5支酸化氟化钠管中,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分别于即刻、0.5、1、2、4 h离心后再检测血糖浓度;另一组立即离心,分别于即刻及放置0.5、1、2、4 h后检测血糖浓度。结果肝素钠-氟化钠管和酸化氟化钠管离心前放置0.5、1、2、4 h的血糖测定值与即刻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抗凝管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氟化钠管和酸化氟化钠管及时离心后放置0.5、1、2、4 h的血糖测定值与即刻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抗凝管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前、后肝素钠-氟化钠管和酸化氟化钠管血浆葡萄糖测定值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化钠抗凝管如及时离心,血浆葡萄糖浓度可稳定4 h。若不能及时离心,肝素钠-氟化钠管血糖浓度将在4 h内降低,而酸化氟化钠管能稳定4 h。因此,为了立即抑制糖酵解,血液需要酸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普通真空采血管、促凝真空采血管、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各抽取两管静脉血,将同一受检者的相同采血管分别分入室温组和冷藏组,编号并于室温放置0.5h离心,离心后立即将冷藏组置于冰箱,并检测室温组Hcy浓度;同时立刻吸取每例受检者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清及血浆200μL于1mL EP管并置于2~8℃冰箱冷藏保存,为分离组。在离心后3、6、9h测定室温组及冷藏组Hcy浓度,测定完成后选取冷藏组普通真空采血管及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继续在冰箱中放置为未分离组,并在24、48h测定分离组与未分离组Hcy浓度。结果 4种采血管标本的Hcy即刻值血清标本高于血浆标本(P0.05)。同组相同采血管放置3、6、9h与各自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测定时间比较同种采血管室温组与冷藏组的Hcy浓度结果,9h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及时分离血细胞层,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和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血浆中Hcy浓度在2~8℃下,48h结果与即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样采集管,不同存放时间及不同存放温度都会影响循环酶法Hcy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凝血全血以及离心后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 h、2 h、4 h、6 h、8 h、12 h、24 h时PT、APTT的结果,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高值)标本PT在2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在4 h,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箱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与0 h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宜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 h内完成测定;不离心室温放置的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过程中试剂衰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PT试剂分别在仪器上、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后再检测正常组和异常组各20例;两批标本分别检测完成后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后检测标本各20例.用新配制新鲜试剂同时检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试剂在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后检测结果无差异,而试剂在仪器托盘上放置18、20 h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完20例标本试剂放置16 h后、检测80例标本后放置1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必须要引起重视,一是要正确保存使用中的试剂,冰箱冷藏是保证活性成分的有效手段;二是在批量检测过程中,须确保试剂的质量能满足要求,必要时可将质控品随每批标本一起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血浆与血清中的差异及放置不同时间检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以EDTA-K2抗凝管和分离胶管收集42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液,于即刻及放置3h后分离血浆及血清。选EDTA-K2抗凝管立即离心分离血浆后于室温放置1h、3h、6h及2-8℃24h;分离胶管放置30min待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于室温放置1h、3h、6h及2-8℃24h,使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分离胶管取血放置30min后离心分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较即刻分离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13.2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血放置3h后离心检测血清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取血后即刻离心检测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两者相差12.47%和12.5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血浆与血清在室温放置1h、3h、6h及2-8℃24h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血浆,分离血清或血浆前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影响,分离后血浆或血清在2-8℃保存,24h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快速分离血浆标本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或分别设立血浆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正常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8.
血标本放置时间与方式对10项血生化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讨论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K 、Na 、Cl-、葡萄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30份血标本,每份分3管,1管放置室温(20 ℃),1管血放置冰箱(4 ℃),第3管分离血清放冰箱(4 ℃),分别对其保存2 h、12 h、24 h进行上述各项检测,将各时段测定值与即刻值(凝固20 min,即离心取血清检测值)作为配对t检验,各时段检验值与即刻值之差值作多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血标本室温放置2 h除CK外其余9项降低,血标本冰箱放置2 h后Cl-降低;12 h后K 增高;24 h后AST、LDH、TP增高;CO2CP、Glu从2 h后开始降低.分离血清冰箱放置2 h后,ALT、LDH、K 、Na 、Cl-、TP降低;12 h后Na 、Cl-增高:24 h后K 、TP增高;CO2CP从2 h后开始降低.以上3种不同保存方式检测值与即刻值比较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12 h以上,除ALT、CK无明显变化外,其他8项均有变化.结论 血标本离体后会因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不同而引起生化检验值的变化,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检验的血标本,应根据其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和适当的保存时间对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及温度对血清胸苷激酶1(STK1)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2例血液标本,分别在室温[(23±2)℃]、4℃及-20℃放置不同时间后再测定STK1浓度,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室温2h及4℃24h后测定的STK1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放置28d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与放置时间对标本STK1浓度有影响。室温环境下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加样,标本于4℃冷藏最多放置24h,若置于-20℃可较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孙秋瑾  王宇 《检验医学》2011,26(5):334-337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保存温度对2~6岁幼儿末梢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体检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方法取40名幼儿末梢全血用乙二胺四乙酸三钾(EDTA-K3)抗凝,分组标记后保存于不同温度中。应用ABX-Micros 6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将分装标本分别在0.5、4、8和10 h测定。结果保存于室温和4℃冰箱冷藏环境下,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百分率(LY)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均有下降的趋势。标本于室温8 h及4℃冷藏10 h以后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h时室温与4℃冷藏放置2组数据比较,大多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对幼儿末梢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中的一些参数有明显影响,在4h之内检测,室温与4℃冷藏2种环境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末梢血标本放置在4℃冷藏条件下10h内完成检测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的不同保存方法和时间对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试验分3组。1组采集自愿者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标本2例,将离心血浆分别放置4℃冰箱及室温(20±5)℃保存,在不同的时间点取出标本进行检测;1组采集自愿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21例,每7例标本分别在冰浴、4℃冰箱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离心,检测血浆ACTH;1组采集自愿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2例,将标本离心后,放4℃冰箱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在不同时间点取出一定量上层血浆进行ACTH检测。结果血浆标本、不同时间点离心的标本、离心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的标本,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保存方法组间检测结果在24h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抗凝标本检测ACTH时,标本室温或4℃冰箱放置时,在24h内检测结果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心血管疾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的患者,每例患者抽取6管血液标本,将其中1管用移液器将血清吸出加入4支冻存管中,分别于即刻、2~8℃冷藏过夜及-20℃冷冻24、72h后检测,另外3管于室温分别放置1、3、6h后检测,剩余2管先在室温下放置6h,随后分别于-20℃冷冻24和72h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游离脂肪酸(FFA)。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各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1h后LDH、FFA呈升高趋势,m-AST、IMA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冷藏过夜及室温放置3和6h后LDH、FFA明显升高(P0.05),m-AST、IMA明显降低(P0.05),6h后LDH、FFA升高更为明显(P0.01)。即刻分离血清并-20℃冷冻24、72h后的LDH、FFA、m-AST和IMA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6h后再-20℃冷冻24、72h的LDH、FFA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P0.01),m-AST、IMA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对LDH、FFA、m-AST、IMA的检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对血氨检测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肝病组用分离胶管采样,对照组用分离胶管及EDTA-Na2抗凝管采样.结果EDTA-Na2管组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分离胶管采样于4℃放置4h及20℃放置1h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0℃放置2h比对照组即刻值显著增高(P<0.05);肝病各组即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刻值(P<0.05),肝性脑病组显著高于各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重症肝炎组(P<0.05).结论分离胶管作为检测采样管可以更好反映血氨的生理水平,血氨水平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在室温和冰箱两种放置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血细胞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门诊40份血标本,每份标本稀释2管,第1管20℃室温放置(20℃组),第2管4℃冰箱放置(4℃组),分别在即刻,0.5、1.5、3.0h后用仪器对两组标本进行分析测定,取平均值。结果随放置时间的不同,两组各检测值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细胞分析20℃组与4℃组比较中,中间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标本放置在室温(20℃)条件下应在1 h内检测完毕,置于冰箱保存,可适当延长测定时间,但不适宜超过2h,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方法采用血栓弹力图仪器TEG-5000分别对20份新鲜冰冻血浆(FFP)和20份普通冰冻血浆(FP)融化后0、2、4、6、12、24h测定凝血时间(R)、Angel角。结果新鲜冰冻血浆在4℃冰箱放置12h后R值有明显改变,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4h后R值、Angel角均有明显改变,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冰冻血浆在4℃冰箱放置12、24h后R值、Angel角均有明显改变,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血浆融化后要及早输注,从而保证凝血因子的活性,确保输注患者血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的血液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新鲜血液标本,即刻离心(0h),采用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分别于室温下放置1、2、4、6、8h后,再次检测血糖水平,比较不同放置时间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标本在室温下放置1、2h后,血糖检测结果与0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在室温下放置4、6、8h后,血糖检测结果较0h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糖检测标本,促凝效果良好,有效阻止了血液离体后红细胞的糖酵解过程;另一方面,高原地区的干燥环境引起的水分蒸发对血糖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鑫  陈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131-1132
目的 探讨室温条件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 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00份血液标本(广济医院门诊患者20例,每人同时采集静脉血5管),室温(22℃)下离心分离血清,随即测定血糖.依据离心时间设为0.5、1.5、2.5、3.5、4.5 h组,0.5 h组为对照组.结果 1.5 h组血糖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3.5、4.5 h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1 h内血糖浓度无明显下降,而2 h后血糖浓度显著降低,提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分离血清并完成检测,以确保血糖测定结果 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对止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7月于该院进行止凝血指标检测的患者60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次日早晨空腹抽取2份凝血标本,每份3mL,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后,3 000r/min离心15min,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其中一份血液止凝血指标及DD水平,另一份放入4℃冰箱中,分别于保存2、4、7.5h后上机检测止凝血指标及DD,分析不同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对止凝血指标和DD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冰箱保存标本与常温保存标本均能测得止凝血指标和DD,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2、4h的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结果与室温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7.5h的标本PT、APTT、TT、DD检测结果高于保存2、4h的标本和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2、4、7.5h的标本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科在室温下2h内未能检测的标本应放入冰箱中保存,并在7.5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分析前因素,以提高HbA1c检测质量.方法 选择36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志愿者,设置不同血液标本采集、贮存、放置、分离条件,用HITACHI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胶乳凝集法).结果 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锂抗凝血测定的HbA1c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测定结果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28 ℃、标本放置48 h后测定与2 h内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7 ℃、标本放置24 h后测定结果下降5.0%,48 h后下降9.1%;抗凝血标本静置3 h与2 000 r/min(离心半径12.4 cm)离心2、5 min分离血细胞层测定HbA1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离心1 min的分离标本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操作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标本采集、运输、贮存和标本前处理,这样才能保证HbA1c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样本4℃冰箱放置不同时间,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差异,以确定最佳检测完毕时间。方法采集住院患者29例标本,1h内分离血浆,室温即刻及随后加盖直接于4℃冰箱分别放置2、4、6h后测定PT、APTT、TT、Fib。与即刻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4℃冰箱放置2、4、6h与即刻测定PT、APTT、TT、Fi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可将在室温下2h内检测不完的样本离心后加盖直接放入4℃冰箱中,于7.5h内检测完毕,可减少分装样本带来的误差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