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控镇痛对减少妇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青 《上海护理》2007,7(5):48-50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比较剧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许多术后并发症都可能与术后切口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关。因此,安全舒适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很重要,现就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自控镇痛对术后恶心呕吐、肠蠕动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和睡眠质量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6年1—7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200例,包括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挖出术和附件切除术等,年龄23~69岁,体重46~73.5 kg,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肺、肝、肾疾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在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左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全子宫术后硬膜外止痛的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分级~级全子宫切除手术接受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5)用左布比卡因;B组(n=45)用布比卡因,行全子宫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患者12 h和24 h的镇痛效果、镇痛满意程度、各组药物需求量(PCA按压次数×1 ml)以及有关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均无剧痛病例,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全子宫切除手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效果相似,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因良性子宫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例为腹腔镜手术,81例为经腹手术。结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镇痛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显示腹腔镜手术组除手术时间外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应用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对照研究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宫切除术患者IL-6及术后镇痛的影响,现将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ASAⅠ~Ⅱ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者60例,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2组,即帕昔布纳组(实验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内美通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闭经及复潮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内美通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注入麻醉性镇痛药和/或局麻药都可以使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获得良好切口镇痛 ,缓解疼痛所致的肌肉痉挛 ,促进手术后的尽快康复。近年来术后患者持续硬膜外镇痛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推崇[1,2],但其对妇科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鲜有报道 ,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讨。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2月~6月本院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 ,年龄36~48岁。手术方式有子宫次切术、子宫全切术、子宫全切加盆腔清扫术。术前麻醉评估ASA(Americansocietyofanaesthetist)I~II级 ,常规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那100mg和阿托品0.5mg肌注。全部患者均在硬…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行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药物镇痛;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利多卡因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宫颈松弛总有效率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8.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宫颈松弛总有效率(81.3%)明显优于对照组(51.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4.7%)明显少于对照组(1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利多卡因用于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宫颈松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罗哌卡因(A straZeneca,LOTGM 1082)镇痛过程的观察,采用序贯试验法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例,年龄23~34岁,体重55~96 kg,A SA I~Ⅱ级,头位,单胎,妊娠≥36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 cm,产前无服用镇静催眠史,出凝血检查无异常。所有产妇在镇痛前6 h均未用过阿片类或安定类等药物镇痛,当宫口扩张2~3 cm实施镇痛。1.2镇痛方法开放静脉后患者侧卧位,按常规一点法经L2~3间隙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镇痛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外科收治创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镇痛模式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比较镇痛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部分分级患者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2 h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镇痛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VAS评估分级,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23例,Ⅲ级患者12例。三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1.30%、10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2例,头痛头晕2例,低血压1例,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结论:三级镇痛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治疗中,根据患者不同疼痛程度给予针对性镇痛治疗,具有显著镇痛效果和镇痛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自控镇痛留置导尿管拔除时机选择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自控镇痛 (PCA)由于其具有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镇痛灵活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中常发生尿潴留 ,增加了患者痛苦。为此 ,我们对 PCA患者的拔管时机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182例 ,为妇产科手术患者 ,年龄 2 3~ 5 5岁 ,其中剖宫产 14 6例 ,子宫全切 36例 ,均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外接微量泵行患者自控镇痛 ,均为术前置尿管 ,术后留置时间 >4 8h但 <6 0 h,均在拔除自控镇痛泵后拔除尿管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为 91例 ,两组在年龄、置管时间、拔管时间、手术种类分布上基本相似 ,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蓓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4):296-296
我院自 1999年 1月以来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随机抽取其中 10 5例与单纯术后肌注杜冷丁镇痛效果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2 12例 ,年龄 34~ 6 1岁 ,平均年龄 42岁。子宫全切术 93例 ,子宫次全切除术 10 9例。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病史 ,亦无镇痛、镇静药成瘾史。其中 10 5例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 ,10 7例术后单纯肌注杜冷丁镇痛作为对照。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出血量均无差异。1.2 方法 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采用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75-3576
将我院自2014年3~2016年3月收治的共18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PCA、齐曼丁多模式镇痛;对照组采取PCA、齐曼丁联合镇痛。手术后72h观察患者的V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的降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模式和齐曼丁、PCA自控镇痛模式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升骨科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剖宫产手术的术后疼痛主要来自腹壁切口痛和间断的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剖宫产患者因害怕影响术后排气及哺乳,对于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比较排斥。TAP阻滞作为一项新技术,能够有效的阻断腹壁前侧的感觉神经支配,达到腹壁的镇痛效果~([1.2])。传统的Petit三角作为进针点的盲穿易出现失效及并发症,本研究拟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3,4]),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黄富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51-1952
回顾性分析开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TVH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略少于TA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TA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非脱垂子宫患者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镇痛减轻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清宫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B组(60例)和P组(60例)。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5 mg,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2.5 mg/kg;P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2.5 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200 mg/min。结果 B组患者苏醒即刻、苏醒后15 min及30 min宫缩痛的VAS评分分别为(2.1±0.9)、(6.5±1.4)及(1.2±0.6)分,明显低于P组的(8.9±1.7)(、34.4±2.5)及(6.1±1.6)分(P0.05)。结论布托啡诺镇痛能减轻清宫术后的子宫收缩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持续硬脊膜外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将9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持续硬脊膜外镇痛留置尿管的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3组,分别是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术后第2、3天拔除尿管;且观察90例患者3d内是否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并于术后3d内给病人常规检测尿常规,统计出现尿道感染的例数。结果3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持续硬脊膜外镇痛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机率均等,P>0.05;第1、2、3组出现尿道感染的例数分别为7、3、1,1组分别与2组和3组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2组和3组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第1组泌尿道感染出现的机会多,缩短停留尿管时间可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持续硬脊膜外镇痛患者宜在术后第1d拔除尿管,可降低子宫动脉栓塞患者的泌尿道感染率,且可提高子宫动脉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韩宁 《临床医学》2008,28(12):115-11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服用散结镇痛胶囊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拟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散结镇痛组(A组)和孕三烯酮组(B组),以疼痛疗效、不良反应等为考察指标。比较应用散结镇痛胶囊和孕三烯酮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散结镇痛胶囊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孕三烯酮组在缓解疼痛和累积复发率和降低血清PGF2α、CA125值方面疗效相当(P>0.05),在术后妊娠率患者耐受治疗不良反应各方面明显优于孕三烯酮。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用于腹腔镜下盆腔子室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安全有效,提高妊娠率,副作用小,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用于妇科手术152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32-33
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52例妇科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进行术后镇痛,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2例,15~67岁,37~76kg。其中子宫次全切除50例,子宫全切39例,宫外孕手术20例,子宫肌瘤切除1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手术11例,输卵管再通术8例,黄体破裂手术5例,前庭大腺囊肿切除5例。1.2方法本组患者手术均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法,手术结束前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剂负荷量,配方为布比卡因37·5mg、吗啡2mg。观察10m in无呼吸抑制和缺氧症状后接上PCEA泵回病房,泵内镇痛剂配方为…  相似文献   

19.
杨昶 《华西医学》2010,(9):1704-1705
目的观察曲马多超前镇痛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5月,40例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n=20)。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3mg/kg)和生理盐水。术后12、24h,观察Bolus次数和芬太尼的用量,患者疼痛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2、24h,曲马多超前镇痛组Bolus次数和芬太尼的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前给予曲马多超前镇痛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38-1039
将80例择期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L2~3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试验组使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对照组使用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比较两组术毕后48h内VAS疼痛评分及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和尿储留等不良反应。两组术后4h、8h、12h、24h、48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尿储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瘙痒以及嗜睡的发生率也高于试验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