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铁代谢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2例冠心病患者50例健康人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测定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血清铁和铁蛋白比正常人高(P〈0.01)。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铁和铁蛋白呈现由低到高的动态改变,认为:人体内铁储存增加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危害因素之一;动态监测血清铁和铁蛋白浓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6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FS)值,结果显示: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FS值较对照组高(P<0.01),白血病组、再障及溶血性贫血组SF值较对照组高(P<0.01),白血病组在化疗有效时SF值下降。说明SF对IDA诊断有特异性价值,可作为白血病化疗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后铁代谢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铁代谢的改变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期,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血清和尿铁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测定嗜中性粒细胞NBT试验阳性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1d,血清铁水平下降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伤后3d血清铁下降和血清铁蛋白升高最显著(P<0.001),NBT试验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铁水平降低可能是铁蛋白合成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的结果。这些改变可能是机体在颅脑损伤后的一种免疫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铁水平及CHD患者不同性别、族、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时间的血清铁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方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13例AM)、80例健康对照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CHD患得SFP升高较女性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一试剂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健康组、肺癌组、肺部炎症组和肺结核组患者血清唾液酸,并对41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肺癌组血清唾液酸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肺部炎症组及肺结核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肺部炎症组、肺结核组血清唾液酸均有升高,但不如肺癌组显著,与健康组比较P<0.05。③肺癌组中30例患者经手术及化疗后病情缓解,血清唾液酸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1,另11例患者治疗后病情恶化,血清唾液酸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此结果提示:血清唾液酸测定对肺癌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冠心病社区有效控制方法。方法: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216例冠心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观察以下指标有明显差异:住院人次数、心绞痛发作显著减少(P<0.01);猝死率明显下降(P<0.05);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ECG的ST-T显著改善(P<0.01);A型行为显著改善(P<0.01);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P<0.01;P<0.05);HDL-C增高明显(P<0.05),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1)。结论:综合心理学干预法是冠心病社区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的免疫学机理及利用免疫调节药物防治冠心病。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 E L I S 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2例老年前期和老年冠心病(包扩心绞痛、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前期和老年人血清 s I L 2 R 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 I L 2 R 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明显( P< 001),随着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s I L 2 R 浓度亦不同程度增高( P< 001)。结论:老年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4例老年冠心病和41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TNF浓度,并以35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NF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l);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血浆TN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TNF可能参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80例正常人与3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铜、锌、铁、镁四种元素,并探讨了这些元素与冠心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冠心病组血清锌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铜/锌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铜、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机体免疫改变,测定了ITP患者血清和骨髓IgG、SIgA、胃动素(MTL)和铁蛋白(FRT)含量并讨论其临床意义。ITP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8岁,均经临床、周围血象和骨髓象检查确诊,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和骨髓IgG、SIgA、胃动素(MTL)和铁蛋白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ITP患者血清IgG(P<0.01)和SIgA(P<0.01)明显升高,MTL(P>0.05)和FRT(P>0.05)无明显差异。ITP患者血清IgG和SIgA升高之间呈正相关(r=0.476,P<0.05),ITP患者血清和骨髓中IgG、SIgA,MTL和FRT含量无差异。ITP时血清IgG和SIgA可明显升高,且两者升高呈正相关。提示测定ITP患者血清IgG和SIgA含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血清铁离子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经超声影像学方法诊断的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病例组及40例健康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铁、铁蛋白测定值[(105.17±24.52)μg/dL,(146.57±68.28) ng/dL]与对照组[(85.45±26.84) μg/dL,(90.58±49.71) n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血清铁诊断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69(P<0.01)、123.5 (μg/dL)、82.5%、60%、40 %、17.5%。应用铁蛋白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73(P<0.01)、134.9 (ng/dL)、75.0%、72.5%、27.5%、25.0%。结论 NAFLD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出现升高,与超声诊断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前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5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A和hs-CRP的含量。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稳定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顺序降低(P〈0.05);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依照SAP、UAP、AMI顺序显著增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PA含量逐渐降低(P〈0.05),hs-CRP的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PA、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老年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另选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冠心病各亚组与对照组及PCI术后血清PAPP-A、IGF-1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IGF-1水平高于术前(P<0.0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PAPP-A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PAPP-A、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与血尿酸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CI)的发病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428.76±22.10)μmol/L,女性(380.21±18.3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396.91±17.30)μmol/L,女性(323.46±16.34)μmol/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CI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尿酸增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同期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并以国际通用的Judkins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和AMI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Fractalkine、MCP-1和IL-8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趋化因子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以评估CH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