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的疫情数据,了解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资料,数据汇总整理,分析2007年的监测结果。结果2007年全国监测点总的居民感染率为0.92%,比2006年下降了42.31%;80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均〈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高峰出现在50~60岁组;黄牛和水牛仍是主要感染家畜,总的家畜感染率比2006年下降明显;活螺平均密度为0.4300只/0.1m^2,感染螺框出现率为0.06%,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7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6%,都比2006年有所下降。结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牛感染率和钉螺疫情已连续3年下降。  相似文献   

2.
南涧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南涧县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4.39%和83.29%,且均降至1%以下,2005年以后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钉螺面积下降了70.01%,2007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南涧县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收集2008年全国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监测结果。结果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分别为9.86%和0.67%,家畜感染率为1.62%,较2007年均有明显下降,但监测点家畜圈养仅占6.07%。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177.70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7.64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2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5%。结论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及螺情均较2007年有所下降;家畜依然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需进一步加强家畜管理,同时应关注螺情监测和钉螺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南陵县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59.0%的耕牛被淘汰,57.6%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安全用水率29.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3.9%.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感染螺密度下降10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10个重流行县各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0个试点村牛、羊、猪、犬等传染源饲养量分别下降92.7%、70.8%、14.3% 和20.2%.76.0%的住户建造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气池,安全用水率75.9%,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5.8%,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9.8%,感染螺密度下降75.0%,钉螺感染率下降6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东至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安装家庭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家庭(户)自来水安装率74.6%,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1.8%,感染螺密度下降了71.4%,钉螺感染率下降了和87.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990~2008年湖南省南县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新尚村开展了螺情及人畜病情监测。结果显示19年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8.52%下降至0.27%,家畜感染率由54.83%下降至3.33%,活螺密度由0.8200只/0.1 m2降至0.1581只/0.1 m2,感染螺密度由0.0500只/0.1 m2降至0。表明该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但居民血检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高原峡谷地区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特点和控制效果。方法 2004-2014年每年在云南省洱源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上反复查灭螺、对阳性螺区的阳性螺点实施春秋2次灭螺,对上年发生急感的自然村6~60岁居民扩大保虫宿主的化疗,并采取有螺地带禁牧,改水,改厕,控制传染源及中小学生上血防课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2004-2014年洱源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9.18%下降至0.24%,下降97.12%;家畜感染率由2004年的6.02%下降至0.52%;钉螺自然感染率由0.53%下降至0;阳性螺点由2004年的460点下降至0;2004-2006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11例、2007-2014年无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发生。结论 2004-2014年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明显降低,已无阳性螺点。  相似文献   

9.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宣城市宣州区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38.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1.7%,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了100.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 2009-2018 年应城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以掌握全市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科学评价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方法 按照国家和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9-2018 年在应城市选择有代表性的 3个流行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建立分年度监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18 年,应城市监测点共报告血吸虫病终审病例 738 例,其中确诊病例 92 例,10 年间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 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由 2009年的 6. 31%下降到 2018 年的 0. 91%,居民感染率由 2009 年的 2. 15%下降到 2014 年的 0。 男性、60 岁以上年龄组血检阳性率及血吸虫感染率均较高。 家畜累计开展查病 834 头,查出阳性 6 头,均为 2013 年以前查出。 钉螺感染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 2009 年的 0. 195 0 只 / 框下降到 2018 年的 0. 031 6 只 / 框,有螺框出现率由 2009 年的 10. 90%下降到 2018 年的 2. 69%。 结论 近年来应城市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大幅下降,目前血吸虫病处于低度流行水平。 下一步要继续维持监测能力,综合治理,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和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评价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沼型的贵池、水网型的枞阳和山丘型的桐城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2个行政村, 一个村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治理措施,另一个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3个村,2年后贵池和枞阳试验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6.26%、58.95%,桐城试验村2年均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个试验村分别下降了85.58%、77.36%、68.41%。实施一般防治措施的3个村,2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9.7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27.32%,桐城试验村发现1例新感染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52.17%,桐城试验村下降了30.2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55.09%。结论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4-2008年公安县、江陵县开展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无害化厕所建设、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和安全用水等策略的年报资料。结果与2004年策略实施初期相比,2008年公安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4.43%和74.18%,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9.42%;江陵县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29%和63.6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75.78%。2县连续3年均未发生突发疫情,散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均降为0。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将示范区按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和问卷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90.00%和65.22%。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和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和68.09%,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1%。结论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荆州区和江陵县2008年在感染季节实施2次人畜药物化疗及查灭钉螺措施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降至1.45%和2.73%,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3.30%和3.01%;钉螺感染率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28.96%和16.62%。2008年考核评估与2007年预评估比较,现场查病抽查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由2007年的2.87%降至1.26%,耕牛感染率由2007年的4.42%降至1.80%。血吸虫感染季节2次化疗可显著降低人畜血吸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水利血防工程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国家重点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疫情消长情况。结果工程建设后,4个工程所在区域钉螺面积分别下降83.69%、21.62%、66.20%、28.36%,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98.41%、86.07%、61.63%、78.96%,活螺密度分别下降99.55%、89.70%、55.10%、76.19%,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4%、100%、60.00%、10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77.56%、71.94%、88.60%、24.46%,家畜(牛)的感染率也相应下降。结论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有积极作用。工程竣工后须加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了解阳新县富河水系10年来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3-2012年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以及防治资料, 对人畜病情、 螺情等指标变化进行纵向分析。结果 结果 与2003年相比, 2012年阳新县富河水系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7.50%和99.44%; 急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分别下降了100%和21.09%, 病牛数下降了99.85%; 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26.97%和100%。结论 结论 阳新县富河水系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 但仍需加强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化疗对防治肠道线虫病的效果,并为制定下阶段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签县(市)分层抽样,采用相同的方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驱虫服药、社会经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肠道线虫总感染率、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由防治前的59.32%、39.51%、21.80%、27.30%和36.08%下降为3.01%、0.83%、1.07%、1.31%和2.78%。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6.96%、97.65%和91.43%。全省1994~2005年共驱虫服药8390万人次,人均服药1.40次。苏南、苏中和苏北人均服药0.97、2.03、和1.26次。苏中地区服药率最高,感染率下降幅度最大。结论服药驱虫对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今后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高危人群的防治,对不同感染率地区采取分类指导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沙市区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 分析人、 畜病情及螺情变化。结果 结果 2009-2013年, 沙市区人群和耕牛血吸 虫感染率分别由2.24%和1.92%下降到0.63%和0, 分别下降了71.88%和100%; 钉螺面积由760.40 hm2 下降至715.08 hm2 , 下降率为5.69%, 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6.32%和0.67只/0.1 m2 下降到18.30%和0.53只/0.1 m2 , 分别 下降了30.47%和20.90%。2012-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人、 畜感染率, 能有效控制螺情。  相似文献   

19.
肇源县实施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社区干预后, 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基线调查的67.43%降至7.12%, 居民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知晓率分别上升124.55%和156.03%,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