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药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对本病区2016年8月—2018年8月住院的120例拒服药患者拒服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拒绝服药的表现行为,分析患者拒服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药原因有:患者精神病症状及自知力影响(75.0%),陌生环境的影响(33.3%),药物不良反应(25.0%),对疾病的认知(21.6%),肇事肇祸情节严重程度高(41.7%),社会支持度的影响(25.0%)。拒服药方式有:藏于舌下及两侧颊部(37.5%),夹在手指部(16.7%),吐入水杯(16.7%),直接拒服(12.5%),藏于衣袖(8.3%),服后呕吐(8.3%)。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药主要原因是精神病症状及自知力差、环境影响、药物不良反应;拒服药方式主要有藏于舌下及两侧颊部、夹在手指部、吐入水杯等。针对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包括组织集体服药,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家庭、社会的支持度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时间≥1年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常规护理)和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相对稳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为期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NOISE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能够减缓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衰退,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治疗依从性差,拒药行为现象较为普遍,现将其拒药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病程6个月~20年,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30例患者发生拒药行为,男20例,女10例。拒药表现形式:①拒药行为:拒药物治疗,服药时明显不情愿;②拒药言论:常扬言不服药,要为其减药或停药或夸大服药后的不良反应。③产生敌对情绪和敌对行为:常闹情绪,搞破坏行为。2心理分析2.1疾病因素①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差,对精神病性症状无认识能力,对疾病无治疗要求。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研究组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进行4周的观察。结果入组时两组的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末研究组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低于对照组,社会能力因子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观察期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病床精神病患者服药状况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60例家庭病床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服药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干预6个月末对上述内容再次调查,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患者主要存在的服药问题依次为:藏药(36.67%)、药物保管不当(33.33%)、拒绝服药(30.00%)、漏服(25.00%)、吐药(1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护理干预后患者藏药、拒绝服药、吐药、漏服、药物管理不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解决家庭病床患者的服药问题,提高遵医行为,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15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则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154例),疗程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42%和34.4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200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0%(10例)。结论精神科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和观察能力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做到早预见、早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22例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为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6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4.0%(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多见(40.9%).跌倒原因内在因素占50.0%,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36.3%)。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总结便秘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21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便秘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服药种类等因素的关系,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21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73例(33.79%)出现便秘,其中轻度19例(26.03%),中度43例(58.90%),重度11例(15.07%);便秘发生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住院时间和服药种类有关(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4周、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机率高于年龄60岁、住院时间4周、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氯丙嗪引起中重度便秘风险最高(P0.05)。结论便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应根据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服药情况,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收治的203例老年患者,发生跌倒损伤17例,跌倒原因中药物因素、环境因素为最多。结论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张翠芹  韩传平 《全科护理》2009,7(35):3205-3206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1月收入我院住院治疗21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病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验组较对照纽在完成各项相关检查、服药、合理进食、休息与活动、戒除烟酒不良嗜好、维持良好心境等从医行为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从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区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清  黎观梅  杨齐 《护理学报》2006,13(10):57-5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0例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嘱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锻炼、精神放松、戒烟限酒、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对照组不实施社区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两组患者的遵医情况。结果干预组在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精神放松和戒烟限酒、定期复诊与按时服药方面的遵医率较对照组高(P<0.01或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遵医率,从而提高这些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系统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期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58例首次发病的老年期(>60岁)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新入院开始进行系统性心理护理,作为干预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出已经住院治疗6个月以上的单相抑郁症患者58例(>60岁).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师和经过培训的主管护理师从首次住院开始,给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精神鼓励、心理疏导等对症干预,并在社会及家庭的配合下进行.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时记录抑郁症主要症状的分布情况,并在两组问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主要症状言语减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能力减退感、偏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境抑郁、焦虑、自杀意念、自杀行为、疑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生护士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康复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者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者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3315例精神病人的社区防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社区防治护理方法,促使社区精神病人尽快康复,重返社会。方法采取防治结合,配合各种各样的社区康复护理。结果经过一年多的社区防治护理后,3315例患者中,好转2486例,显好率达75%。同时资助927位特困患者每月的药品费用,实施了23位患者的“解锁工程”。结论住院化管理不是精神病人康复的唯一方法,应积极推广“开放式、社会化、综合性”的社区防治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230例,在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在入院时、急性期、康复期、出院前、出院后实施有针对性的全程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后,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降低,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可作为脑卒中护理工作的一种制度化、常规化的干预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入院前伴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70例曾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认为要加强患者的精神症状的护理,帮助恢复自知力,树立治疗信心;端正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态度;谨慎采取强制手段;加强安全宣教,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家属的参与。通过针对性护理,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6例出现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8.
张密 《全科护理》2016,(18):1840-1843
[目的]分析冠心病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伴睡眠障碍病人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调查分析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冠心病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与疾病不适症状、心理因素、病区环境不适、疾病强迫体位等有关;观察组干预后SPIEGEL评分及睡眠进程参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冠心病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性回顾分析对我中心结核病区的45例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住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干预的观察分析。结果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程长、体质差,病人的精神症状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均有影响。结论 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采取各项干预措施,以增加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陈丽娥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207-1208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健康教育对静脉输液的影响。研究选取200例住院病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目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所在病房的常规护理,输液1~4 d对病人进针、拔针的疼痛分级进行评估,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舒适满意率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疼痛分级、舒适、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时应用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