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1健脾清热汤组成:生黄芪30 g,党参15 g,生白术20 g,生地黄8 g,黄柏8 g,升麻6 g,当归6 g,陈皮6 g,青皮8 g,炙甘草5 g,六神曲8 g。功效:健脾养胃,清热行气。主治:便秘(脾胃虚弱、大肠热结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重在补益中气;臣以党参、生白术健脾,黄柏清热降火;佐以升麻清热散火,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滋阴增液,陈皮与青皮行气导滞,六神曲助运消食,其中当归与黄芪配合有益气生血之功,升麻与黄柏相伍一升一降,有恢复胃肠道气机升降之用;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有补虚和中之妙。  相似文献   

2.
内伤发热┌─────┬──────────────────────────────┬───────────┐│证型 │辨证 │施治 ││ ├───────────────────┬──────────┼─────┬─────┤│ │脉证 │辨证要点 │治法 │代表方 │├─────┼───────────────────┼──────────┼─────┼─────┤│阴虚内热 │ 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发热,或 │ 午后夜间发热, │滋阴清热 │清骨散 ││ │骨蒸;颧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 │手足心热,心烦…  相似文献   

3.
郭秀平 《山西中医》2001,17(6):30-30
在临床各类肝病中 ,手足心热为常见症状之一 ,有时症状较明显 ,患者以主诉形式表达出 ,有时症状轻微 ,详细问诊才能获知 ,其病机多为阴血不足 ,内热烦扰。笔者临证四诊合参 ,辨证论治手足心热 ,对控制病情有积极作用 ,兹举临床验案 4则。1 阴虚内热郝某 ,女 ,6岁 ,1997年 6月 5日初诊。主因皮肤、巩膜发黄 10天入院 ,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 )。予茵栀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10天 ,病情未见好转 ,伴鼻衄 ,乏力 ,纳食差 ,服清热利湿之剂 ,茵陈、金钱草、丹参、赤芍、龙胆草、败酱草、焦三仙等 ,服用 6剂后 ,黄疸不降且显著上升 ,…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是北方地区常见病,急性期患者多伴便秘,心悸等症状,治疗较困难,笔者用滋阴清热法,以生地50g、麦冬50g、玄参50g为主药,便秘为主者加花粉50g,心悸为主者加炙甘草20g、人参10g,治疗75例便秘患者,61例服药两天后缓解,5例3~5天内缓解,4例因反复发生肺感染,大便秘结不通,上方加大黄5g,服一剂缓解。62例心悸患者,50例服药2~3W 后心悸消失,12例无效。  相似文献   

5.
一、滋阴清热法此法适用于阴虚发热之长期午后或夜间潮热,或手足心热,两颧发红,或心烦盗汗,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加减。药用银柴胡12克,地骨皮15克,胡黄连10克,知母12克,秦艽12克,丹皮12克,鳖甲10克先煎)。若阴虚较甚者加入生地、玄参以滋阴;失眠较著者,加酸枣仁、  相似文献   

6.
尹剑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34-534
内伤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笔者辨证施治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阴虚内热 王某,女,40岁.2年来午后低热,体温常为37.6℃~37.8℃,自觉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盗汗,失眠多梦,夜间两腿发麻,精神萎靡.舌无苔、质偏红,脉细而稍数,左关微弦.诊为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予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12g,怀山药15g,丹皮9g,柴胡7g,茯苓、山萸肉、白芍各10g,五味子6g,肉桂(后下)4g.服7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7.
健儿消食口服液是由黄芩、黄芪、白术、陈皮、麦冬等7味药材制成的中成药,具有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等症.本实验研究了健儿消食口服液对小鼠胃肠功能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方药:饭锅巴、面锅巴各150g,怀山药15g,莲子、薏苡仁、白术各10g,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9g,砂仁(后下) 6g,甘草3g。用量:每天1剂,水煎服。5d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醒胃,消食导滞。主治:小儿厌食。病例验证:李某,男,5岁。患儿因春节期间过食瓜果肥腻之品,逐渐出现厌食、形体消  相似文献   

9.
王某,女,23岁,未婚。1年来月经周期每月提前8~9天。初期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近数月来,月经半月一行、量仍多、色红质稠,腰膝酸困,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证属虚热伤络。法当养阴,清热,调经。用加减清经散。地骨皮15g,生地20g,白芍9g,丹皮9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玄参20g,阿胶9g,黄柏2g,肉桂1g。3剂,水煎服。服药后诸症大减,前方减肉桂又服6剂。月经周期已恢复正常,但仍腰膝酸困,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嘱每晚睡觉前服知柏地黄丸1颗,坚持数月,月经正常,半年后结婚,现有一子。…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7岁。产后1年多来恶露淋漓不绝,量少,色紫黯有块,小腹隐痛,久治不愈。近期经常感觉腰膝酸痛,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尤甚,大便干燥。舌黯红,边有瘀点,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祛瘀止血。予加减生化汤:当归9g,川芎6g,桃仁6g,益母草9g,地骨皮15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生地黄12g,酒大黄6g,甘草6g。3剂,水煎服。3剂服完诸症大减,又服3剂痊愈。此乃产后瘀血阻滞胞中,冲任不畅,新血不得归经,以致恶露不止。又因产后恶露淋漓,久治不愈,导致阴血亏虚,虚火内盛。而内盛之虚火不仅煎血耗阴,更加重胞中瘀血,以致产后恶露淋漓不绝,变症纷起。今用滋阴清热、  相似文献   

11.
笔者辨治老年顽固性便秘,疗效较好,举例如下。 1 滋阴润燥法 张某,女,71岁,2000年12月13日诊。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二甲双胍、消渴丸。近2年来经常大便干燥难解,2~3日一行,甚或每周1次,服果导片方能得解。近1周来除便秘外常感头昏眼花,少气乏力,口干多饮。诊见形体消瘦,其脉稍弦而细数,舌尖红苔根稍黄而腻。处方:火麻仁(打碎)24g,生柏子仁18g,生地、元参、黄芪、枸杞子各12g,麦冬、钩藤、菊花各10g,党参14g,白芍、生白术各20g,甘草3g,苍术15g。3剂,水煎服,日3次,2日1剂。服药3剂尽后大便已较前通畅,精神较佳,头昏消除,但仍口干欲饮,脉、舌稍有好转。原方改苍术12g,黄芪15g,加生石膏15g,又进3剂,大便通畅。随访至今,便秘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2.
黄××,三岁,男,1985年6月初诊。患儿腹痛三月余,隐隐作痛,时痛,时止,纳呆食少,口渴喜冷饮,手足心热,便干,形体日渐消瘦,有多次伤食病史,发病后曾用中西药治疗而未效,延中医诊治。诊视见:患儿唇色鲜红,舌鲜红无苔,腹部柔软,按之疼痛显著部位当心下胃脘之处。脉细数。综合脉症实属胃阴虚内热。治则:滋阴清热。药用:石膏15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牛膝5克、白芍10克、麦芽10克,投三剂,一日分四次服。二诊时腹痛已止,唯阴虚之症尚存,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唯石膏、知母稍减量,并加六曲10克,服四剂后其症痊愈。按:本证属阴虚内热之症,胃阴不足,胃络失于濡养,脉络拘急,而出现心下胃脘处疼痛。然小儿腹痛之病自古有积痛、食痛、虚痛、虫痛四因;《医宗金鉴》论小儿腹痛有食痛、虫痛、寒痛食感寒痛四种,  相似文献   

13.
温邪久羁,消灼肝肾之阴,出现下焦温病阴伤证。近代由于大多能及时补液,典型的阴伤证似属少见。但补液和滋阴,各有千秋,不能等同。笔者重温《温病条辨》下焦篇,吴鞠通对其论述精辟,理论宏富,立法用药条分缕析,堪为后世治温病所借鉴。现按邪少虚多、阴虚火炽、邪留阴分、阴虚欲痉4种证型,略作讨论。1 邪少虚多 救阴复脉《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一条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第二条说:“温病误表,津液…  相似文献   

14.
1小儿厌食症刘某,女,3岁半,1993年9月8日诊。其母代诉:患儿素喜零食,骄纵执拗,择食、厌食半年余。诊见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稀黄,腹胀,舌红苔白,手足心热,脉细稍数。证属脾虚食积,治以健脾消食和胃:太子参、焦术、云苓、炙黄芪、使君子、麦芽各100g,陈皮、焦植各809,鸡内金60g,胡黄连30g,二丑10g,龙骨、牡蛎各120g。以蜂蜜然青,每次服用2匙,日3次,连服3个月。嘱患儿和家人一起用饭,避免强迫进食,减少零食,定时进餐。3个月后,患儿食量增加,体重增加1kg,面色转红润,随访2年.生长发育正常。2小儿遗尿症陈…  相似文献   

15.
玉屏风散加味儿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屏风散是治疗表虚自汗及体虚易于伤风者的专方。笔者用本方配合消食、化痰等法用于儿科多种疾病,凡病机相合,每获良效。1 厌食孙某,男,4岁半。1990年2月初来诊。患儿纳呆4年,平素易患外感,此次支气管炎病愈后纳呆加重,证见:精神欠活泼,面色萎黄,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质偏淡苔白厚腻。辨证为:肺脾气虚,积滞内停,治宜健脾益气,佐以消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1~3岁25例,4~8岁73例,9~12岁22例;厌食伴咳嗽者32例,伴腹痛者112例,大便干燥者56例,大便溏薄者64例,多汗者11例。120例患儿中96例先后用过抗生素、胃动力药西沙必利等无效。实热型:饮食停滞,瘀久化热,脾胃失调,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欲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寒型:身体虚弱,运化无力,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倦怠,手足发凉,大便稀溏,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疗方法 主穴取开脏腑、四横纹,配穴:实热型配清脾胃,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虚寒型配补脾,清天河水,咳嗽者配四…  相似文献   

17.
1 肺痨便秘陈某,男,54岁。1992年10月10日初诊。诉:患陈旧性肺结核12年,于今年7月份开始系统服抗痨药物治疗,服至2个月时,大便干结如羊屎,或有便意之感而虚坐努责。曾服蜂乳、当归等润下和芒硝、大黄等泻下之品,以及外用开塞露等均无显效。观其面色淡黄少华,纳呆食少,舌淡、苔腻,脉沉细而缓。证属湿困脾阳,肠燥津枯。治宜燥湿健脾。试投:漂白术60g 生地黄15g 麦门冬10g 炒升麻5g 炙甘草3g,3剂。药后便通,诸症缓解。2 神衰便秘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养胃舒软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举涛  陈明  刘丛彬  刘金旗 《中成药》2008,30(2):309-310
养胃舒软胶囊原方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收载,由党参、陈皮、白术(炒)、黄精(蒸)、山药、干姜、菟丝子、北沙参、玄参、山楂、乌梅等11味药组成。具有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之功效。主要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  相似文献   

19.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 ,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或刺痛并有烧灼感 ,伴有胸闷脘胀 ,不思饮食 ,喜食酸物。笔者多年来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胃阴不足型临床表现胸闷脘胀 ,不思饮食 ,便结溲黄 ,心烦少寐 ,手足心热 ,舌质红 ,苔黄少津。治宜滋阴养胃 ,选用玄参、麦冬、玉竹之类 ,辅以乌梅、五味子、山楂等酸味药助以化阴。案 1:李某 ,男 ,65岁。胃脘疼痛 5年余 ,伴腹中嘈杂 ,恶心 ,食欲不振 ,四肢倦怠 ,咽干口燥 ,大便 2日一行 ,脉沉细数 ,舌质绛苔腻。胃镜检查 :胃粘膜红白相间 ,糜…  相似文献   

20.
郭某某,男性,农民,2004年3月5日就诊。数年来口腔溃烂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灼痛,有时伴口臭、牙龈出血、手足心热等。西医诊断为慢性口腔溃疡。曾多次服清热解毒、滋阴养胃中药及抗生素、维生素等西药治疗,病时发时愈,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刻诊:口腔溃烂,舌尖及上唇内侧各见一淡黄色溃疡,感患处灼痛,进食刺激性食物疼痛加重,食欲较差,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水,小便清,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口疮。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