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初发和再发脑梗死患者血压波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8例(初发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以及老年病科住院复发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23例(再发脑梗死组)。统计不同季节入院人数及血压波动情况。结果初发脑梗死组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发病分别为219例(27.1%)、170例(21.0%)、187例(23.1%)和232例(28.7%)。再发脑梗死组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发病分别为124例(23.7%)、92例(17.6%)、125例(23.9%)和182例(34.8%)。初发脑梗死组冬季收缩压变异性和脉压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脑梗死组冬季收缩压变异性和脉压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脑梗死组总体收缩压变异性及春季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组,总体舒张压变异性及四季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组,春季和夏季脉压明显低于初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血压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气温越低,血压波动性越大,再发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可能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1999年 10月~2 0 0 1年 10月 ,我院确诊支原体肺炎 10 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7例 ,女 43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2 7.15± 11.8岁。发病季节 :冬季 5 1例 ,春季 2 2例 ,秋季 19例 ,夏季 8例 ,其中 6例分别发生于两个家庭。 13例用 B内酰类抗菌素无效 ,但痰检肺炎支原体阳性 ,而改用敏感抗生素 ,症状体征很快好转。 10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 ,咳痰80例 (6 0例为白色粘痰 ,2 0例为少许黄痰 ,3例痰中带血 ) ;98例发热 (37.5~ 39.6℃ ) ,2 8例半畏寒 ;头痛 6 4例乏力全身不适 6 0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2010年在我科就诊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67例,监测其一年四季血压的变化规律,统计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冬季收缩压、舒张压最高,夏季收缩压、舒张压最低。各季节收缩压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舒张压与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季节舒张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冬季发病率及夏季发病率比春季发病率及秋季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发病率与夏季发病率比较及春季发病率与秋季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呈季节节律性变化,即冬季血压存在最高峰,夏季血压存在最低谷,春季及秋季血压介于冬季与夏季之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季节相关极端天气变化而表现出一定规律,冬季为第一发病高峰,夏季为第二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5.
李法孟  刘玲 《山东医药》2003,43(4):47-48
新生儿闷热综合症是指新生儿因保暖过度、捂盖过严 ,出现缺氧、高热及抽搐为主的征候群。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1993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 65例闷热综合症患儿 ,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5例中 ,男 40例 ,女 2 5例 ,足月儿 5 8例 ,早产儿 7例。日龄 <3天 3例 ,3~ 7天 ,3 0例 ,>7天 3 2例。发病季节 :春季 2 1例 ,夏季 8例 ,秋季 18例 ,冬季 18例。城镇患儿 11例 ( 16.9% ) ,农村患儿 5 4例 ( 83 .1% )。 65例患儿有如下临床症状及体征 :1高热、大汗、脱水 ,患儿体温 3 9~ 40℃ 18例( 2 7.7% )…  相似文献   

6.
鄯善县位于新疆东部 ,吐鲁番地区东北部 ,距乌鲁木齐2 87km,中部火焰山横穿东西 ,夏季最高气温 4 8℃ ,冬季最低温度 - 2 9.9℃ ,全县总人口约 2 0万 ,维吾尔族居民占多数 (6 5 % ) ,其次为汉族和回族居民。为掌握鄯善县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发病特征 ,并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鄯善县 1990~ 2 0 0 1年 12年间急性传染病流行变迁情况进行特征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各种急性传染病历年发病情况在规定管理的传染病中 ,鄯善县每年报告 7~ 10种 ,从1990~ 2 0 0 1年 12年间共收到传染病报告 4 2 13例 ,其中肝炎2 4 …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2002年11月,我们共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30例,现就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及住院CVA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冬春季发病20例,夏季发病3例,秋季发病7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持续或反复痉挛性咳嗽大于1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发病规律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的季节、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男性598例高于女性541例,各个季节中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小于男性2岁.夏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较冬春季明显减少(P<0.05);夏秋季变化时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女性变化不大(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男性变化不大(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51岁~60岁较61岁~70岁的人群发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更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玉林市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11251例新发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收集同期玉林市空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同期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与肺结核发病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单污染物-气温交互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气温对肺结核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 2017—2021年玉林市肺结核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高峰集中在春季(27.57%,3102/11251)和夏季(27.89%,3138/11251);男性和农民发病占比较高,分别为74.70%(8405/11251)和87.74%(9872/11252)。2017—2021年玉林市每日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7.00(19.00,41.00)μg/m3、44.00(32.00,64.00)μg/m3、13.00(8.00,21.00)μg/m3、15.00(12.00,21.00)μg/m3、0.82(0.69,0.99)mg/m3、53.00(39.00,69.00)μg/m3;每日气温[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4.50(19.00,29.00)℃;肺结核日均发病6例(11251/1825)。高温(37.00℃)在滞后0~4d时可使玉林市人群肺结核发病数增高,相比于每日气温的中位数(24.50℃,RR值为1.00),37.00℃累计0~4d的RR值为1.20;低温(3.00℃)在滞后0~2d时也可使玉林市人群肺结核发病数增高,相比于每日气温的中位数(24.50℃,RR值为1.00),3.00℃累计0~2d的RR值为1.22。低温(3.00℃)时PM2.5、PM10、NO2、CO对肺结核发病数影响的效应较强,高温(37.00℃)时PM2.5、PM10、SO2、NO2、CO、O3对肺结核发病数影响的效应较弱。结论: 高温暴露或低温暴露可引起玉林市肺结核发病风险升高,尚未发现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物对玉林市肺结核发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75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2—75岁,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季节分布:冬季38例,秋季22例,春季9例,夏季6例,其中秋冬季60例(80%)。75例患者各年龄段发病分布情况16—20岁8例,占10.6%;20~40岁36例,占48%;40—60岁9例,占12%;60岁以上患者22例,占29.3%。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8°05′~29°45′,包括周围20个县.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年平均气温16~19℃,7~9月最高气温可达38~40℃,盛夏季节大部分居民在室外露宿。近10年来,该地区疟疾流行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是我国主要疟区之一~[1],发病人数占该省发病总数的80%以上。为判定传疟媒介,了解流行因素,1985年进行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78~1989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简称脑血栓)53例,其中,在安静状态下患病(简称静脑血栓)28例,在活动状态下患病(简称动脑血栓)Z5例。既往少见文献报道老年人在活动状态下脑血栓形成,现将资料完整的25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7.3:1。45~59岁组11例(44%),60岁以上的14例(58%)。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1~6月发病最多(17例,67.1%)。这可能与气温、气压变化有关。11~12月8例,占32.9%。2.发病时间:按昼夜24小时计算,0~6时发病占8%,7~12  相似文献   

13.
低体温病是一种老年人较多见的预后不良的病理状态。英,美一直将阐明其病理生理和实际发生情况看作是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日本关于老年人低体温病的实际情况几乎无人报告。本文对日本老年人低体温病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作一探讨。调查对象为东京都养育院附属医院1976~1981年6年间死亡的2,055例病人。将其中腋下体温在35℃以下持续3天以上者定为低体温病例并进行以下七方面的分析研究。 1.发病率计低体温病例为79例(男36,女43),占住院患者总数15,523入的0.51%,死亡患者总数2,055例的3.84%。与英国皇家内科学院1945年统计的发病率0.68%大致相近。 2.发病的季节性变化按季节分别计算发病率时,住院患者的发病率春季0.6%,夏季0.34%,秋季0.24%,冬季0.86%。按死亡数算出的发病率春季4.62%,夏季2.72%,秋季1.88%,冬季6.10%。两方面的分析都是冬季较之夏秋,春季较之秋季呈有意义的升高。这说明外部气温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11例,男性3171例,女性2240例;60岁1039例,≥60岁4372例,其中60~74岁1938例,75~89岁2292例,≥90岁142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患者TC、LDL-C、VLDL-C、HDL-C和LDL-C/HDL-C差异。结果 5411例患者中,春季发病1325例、夏季1305例、秋季1385例和冬季1396例,冬季比例最高(24.5%vs 24.1%vs 25.6%vs 25.8%,P0.05)。女性TC、LDL-C、V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LDL-C/HDL-C低于男性[(5.13±1.25)mmol/L vs (4.62±1.10)mmol/L;(1.16±0.34)mmol/L vs (1.03±0.30)mmol/L;(0.77±0.43)mmol/L vs (0.65±0.35)mmol/L;(3.20±0.99)mmol/L vs (2.95±0.89)mmol/L;3.00±1.24 vs 3.08±1.19,P0.01];60岁,60~74岁,75~89岁和≥90岁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夏季发病患者VLDL-C、LDL-C/HDLC较其他3个季节升高,HDL-C较其他3季降低(P0.05,P0.01)。60岁患者不同季节TC、LDL-C、VLDLC、HDL-C和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不同季节HDL-C、VLDL-C和LDL-C/HDL-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季节急性脑卒中发病患者血脂水平存在差异,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结论还需校正众多混杂因素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心血管病人高危死亡时期的护理管理对策,提高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查阅我科12年住院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心血管病人的高危因素。结果:(l)冠心病(CHD)死亡人数占首位(64.7%,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压、风心病、心肌病、夹层动脉瘤及其他;(2)各季节死亡人数:①冬季死亡最高99例(36.8%),x2=272.713,P0.05,其他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②冬季CHD死亡最多,79例(79.8%),x2=272.713,P0.05,高血压居第二位,主动脉夹层为第三;③在174例CHD死亡患者中,冬季死亡率最高,79例(45.4%),x2=272.713,P0.05;④在41例高血压死亡病例中,春季死亡率最高,为20例(48.8%),x2=272.713,P0.05,其他依次是冬、季、秋季、夏季;(3)心血管病人在住院24h内死亡率最高,96例(35.7%),x2=67.946,P0.05;(4)24h内CHD病人死亡率最高,75例,x2=272.713,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压、心肌病、风心病、主动脉夹层;(5)死亡时间段:以8~12点死亡率最高(30.5%,P0.05),其他依次为4~8点,16~20点,0~4点,12~16点,20~24点。结论:心血管病人死亡与病因、季节、时间等相关;护士长要掌握这些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加强重要环节管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     
515例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复发的季节规律探讨/陈文焕∥福建医药杂志.-1989,11(1)-50~51 515例中,首次发病于春季者45.63%;复发341例,复发于春季占34.9%,均高于其它季节(P<0.05)。而夏、秋、冬三季节发病率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春季气温突变,引起易感素质和患者生理,生化改变,诱发起病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气温条件下急性脑梗死病灶周边区的代谢变化。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8例临床和MRI确诊为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定点分辨选择序列(PRESS)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ROI)。采用Efilm workstation软件计算出梗死灶外缘距ROI的距离。根据脑梗死发生当天的平均气温和ROI距病灶区8.0 mm以内条件分为0~5℃、5℃~10℃、10℃~15℃及15℃~20℃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 0~5℃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胆碱代谢物(Cho)、肌酸/磷酸肌酸(Cr)值均较其他组升高,除Cr值与10℃~15℃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5℃~10℃组NAA、Cho、Cr值均较其他组低,除Cho与15℃~2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虽然10℃~15℃组与平均15~2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10℃~15℃组NAA、Cho、Cr值均较15℃~20℃组大。结论平均气温<5℃时,梗死灶周边区损伤随气温降低而减轻;平均气温>10℃时,梗死灶周边的损伤随气温升高而加重;然而,平均气温5℃~10℃组梗死灶周边损伤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2018—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气温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兰州市2018—2020年流感发病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温与流感发病的关系。结果2018—2019年兰州市共报告流感2 568例,男女性别比1.05∶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流感日发病数与气温呈负相关(r=-0.472)。DLNM拟合结果显示,以日均气温11.16℃为参照,低温在-9℃,滞后1 d(lag 1 d)时RR值最大(2.20,95%CI:0.92~5.30);高温在21℃,lag 3 d时RR值最大(2.90,95%CI:1.42~5.94)。当温度为-4.9℃(P5)时,对0~5岁儿童累积效应在lag 14 d时最大,RR值为42.76(95%CI:1.91~960.10);当温度为24.7℃(P90)时,对0~5岁人群累积效应在lag 7 d时最大,RR值为12.46(95%CI:1.03~151.42)。2020年兰州市共报告流感1 065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流感日发病数与气温呈负相关(r=-0.379)。DLNM拟合结果显示,以日均气温11.14℃为参照,低温在4℃,lag 5 d时RR值最大(1.28,95%CI:0.48~3.45);高温在27℃,lag 0 d时RR值最大(1.27,95%CI:0.37~4.33)。当温度为22.0℃(P90)时,6~15岁人群的累积效应在lag 3 d时最大,RR值为42.53(95%CI:1.20~1 734.06)。结论 气温在不同滞后日与流感日发病数呈非线性关系,低温效应持续时间高于高温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3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3 5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和大连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大连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单项回顾性1∶1配对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分析滞后0~3 d平均气温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日气象因素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同时探讨卒中亚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的冬季(12、1、2月)高发,夏季(6、7、8月)低发。(2)滞后分析:气温每降低1℃时,滞后0、1 d急性脑梗死发病的OR值分别为1.034(95%CI:1.012~1.056)、1.025(95%CI:1.00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当日气温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相关性最高。(3)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负相关(r为-0.392、-0.260,均P0.01),与日平均气压呈正相关(r为0.403,P0.01);其中心源性栓塞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最高,与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0.733、-0.629(均P0.01)。结论寒冷、气压高的天气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尤其是心源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1997~2001年腾冲县疟疾发病及流动人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 ,在约 14 8km边境线上有 3乡(镇 ) ,5个小额贸易口岸 ,16条出入境通道。 2 0 0 1年全县总人口为 5 990 2 4人。有 2 2乡 (镇 ) ,2 2 4行政村 ,2 92 9自然村 ,总面积约 6 5 92 km2 [1 ] ,海拔 70 0~ 375 0 m,年平均气温为 2 0℃± 1℃ ,降雨量为 174 0 mm,属亚热带气候。2 0 0 1年人均国民经济收入为 30 98元 ,农民人均收入 15 2 5元。全县有 12 6 6卫生技术人员 (占 2 .1‰ )。1997~ 2 0 0 1年累计疟疾发病 4 119例 ,其中外源性病例392 3例 ,占疟疾发病的 95 .2 % (表 1)。 1997~ 2 0 0 1年据不完全统计 ,入境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