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同时感染高危型HPV和伴有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对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外阴活检、阴道镜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并同时在阴道镜下取材进行子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18例病理诊断外阴尖锐湿疣病例中,子宫颈高危型HPV—DNA阳性287例,占68.66%;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率20.56%;高危型HPV—DNA阴性131例.占31.34%.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率7.63%。组织病理检查:未出现子宫颈HPV感染167例,占39.95%:子宫颈HPV感染182例,占43.54%;CIN—Ⅰ51例,占12,20%;CIN—Ⅱ16例,占3.83%;CIN-Ⅲ2例,占0.48%;未检出宫颈癌,1例外阴尖锐湿疣合并VINⅡ-Ⅲ。结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存在混合感染和出现多个部位病损的情况:外阴尖锐湿疣可以认为是一个有特征的临床症状,提示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并伴发CIN的可能性:妊娠期妇女具有更高风险感染HPV病毒。对有外阴尖锐湿疣病史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宫颈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第二代杂交捕获(HC2)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以指导子宫颈癌筛查方式的选择。方法门诊就诊同时行HC2HPV检测、L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共545例,以病理学结果作为最终诊断,分析HC2HPV检测、LCT、LCT序列试验、HPV序列试验、LCT-HPV平行检测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评价不同筛查方式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545例中病理结果: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41例,CIN2级69例,CIN级120例。高危型HPV(HR-HPV)阳性率为64.22%(350/545);HR-HPV对子宫颈CIN2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4.71%、88.48%、30.68%、99.12%,LCT分别为84.20%、89.53%、85.53%、36.69%、91.76%,LCT序列试验分别为81.03%、95.96%、78-33%、40.69%、92.92%,HPV序列试验分别为81.03%、95.26%、78.33%、42.15%、95.92%,HPV-LCT平行试验分别为99.20%、81.53%、90.03%、32.09%、99.33%。结论HPV-LCT平行检测可显著提高高级别CIN及子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喉癌、癌前病变及喉良性病变HPVDNA表达的阳性率,探讨HPV感染与喉癌发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流式荧光杂交法以及型特异性PCR方法对于46例喉癌组织、14例喉癌前病变组织及19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中HPVDNA进行检测分型。结果:运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在79例喉病变标本中检测HPVDNA阳性率为10.13%,其中46例喉癌阳性率为6.52%;癌前病变组阳性率为35.71%;喉良f生病变均为阴性。型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出2例喉癌HPV16阳性,与流式荧光杂交法所检测到的2例相同。结论:HPV是喉乳头状瘤的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而与喉癌的发生关系似乎不是很密切,但尚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核酸扩增(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深圳市30—59岁两社区人群(上梅林社区、紫薇社区)和两医院人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中合格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对每位妇女同时取3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用于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高危型HPV 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两种HPV检测方法任一阳性或细胞学结果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下直接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筛查宫颈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Ⅲ)的准确性,并与HC-Ⅱ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在1988例有效样本中,CINⅡ/Ⅲ和宫颈癌占4.0%。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和HC-Ⅱ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9.8%和17.8%。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Yon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83.1%、75.4%、18.3%和99.6%,HC-Ⅱ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97.4%、85.5%、82.9%、21.5%和99.9%。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87.8%,Kappa值为0.60。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的HPV病毒载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P〈0.0001)。[结论]高危型HPV Multiplex PCR荧光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与HC-Ⅱ相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类子宫颈癌基因(HCCR)、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子宫颈炎,62例CINⅠ~Ⅱ级、49例CINⅢ级及52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HCCR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HPV16/18的表达。结果 HCCR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28)、35.48 %(22/62)、61.22 %(30/49)和88.46 %(46/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 Ⅲ级到子宫颈癌组逐渐增加,分别为7.14 %(2/28)、33.87 %(21/62)、65.30 %(32/49)和92.31 %(48/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 %(3/28)、40.32 %(25/62)、69.39 %(34/49)和84.62 %(44/52),除子宫颈癌与CIN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1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HCCR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及HCCR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转归。方法选取206例CINⅡ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予以LEEP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及24个月随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第二代捕获杂交法(HCⅡ)和23种HPV分型检查。结果206例CINⅡ患者LEEP治疗后3、6、12及24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39.3%、74.8%、92.7%和96.6%;随访24个月, HPV依然阳性的患者中,96.6%(199/206)患者HPV转阴,未转阴的患者中,HPV的负荷量降低幅度≥50%的患者比率为1.9%(4/206),高于降幅﹤50%患者的0.1%(2/206)及上升患者的0.4%(1/206)。在治疗后第3个月,54.0%(53/98)感染16型或者包括16型在内的多重感染转阴,与其他高危型感染25.9%(28/1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而在治疗后的6、12及2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的CINⅡ患者在LEEP治疗后多数在2年内转阴,治疗6个月后,16型或者包括16型在内的多重感染与其他高危型感染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0例标本,其中卵巢上皮癌3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来检测高危型HPV-DNA病毒。结果①30例卵巢上皮癌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11例(3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2例(6.67%);正常卵巢组织中无1例阳性。②卵巢上皮癌组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织的高危型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7.95,P<0.05;χ2=13.47,P<0.05)。③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的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40,P>0.05)。④卵巢上皮癌组织中7例(23.33%)HPV16阳性,4例(13.33%)HPV18阳性,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001,P>0.05)。结论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16INK4α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HC2法检测子宫颈高危型HPV-DNA,收集HPV阳性的慢性子宫颈炎组织3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48例(CINⅠ级16例、CINⅡ级14例、CINⅢ级18例)及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p16INK4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子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及鳞状细胞癌组中p16INK4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31)、25%(4/16)、100%(14/14)、100%(18/18)及100%(48/48)。 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组中p16INK4α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及CINⅠ级组(P<0.05)。结论 p16INK4α蛋白阳性表达可反映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p16及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显色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6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2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HPV16/18 、p16及Her-2的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 在正常子宫颈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HPV16/18和p16的阳性率均逐渐升高,分别为0(0/21)、9.68 %(3/31)、46.67 %(14/30)、71.67 %(43/60);0(0/21)、19.35 %(6/31)、93.33 %(28/30)、96.67 %(58/60),HPV16/18除正常组子宫颈组与CINⅠ~Ⅱ组间、p16除CINⅢ组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的阳性率在CIN Ⅲ组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3.33 %(4/30)和31.67 %(19/60),Her-2基因扩增率分别为3.33 %(1/30)和21.67 %(13/60),正常子宫颈组与CINⅠ~Ⅱ组Her-2阳性率和Her-2基因扩增率均为0,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与CIN组、正常子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HPV感染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触发因素之一;p16蛋白的表达与Her-2基因的扩增可能参与调控了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1623例患者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①1623例患者中有798例检测出HPV感染,HPVDNA阳性率为49.2%。30—39岁患者HPVDNA阳性率(54.3%)最高,20—29岁患者HPVDNA阳性率(27.3%)最低。@798例HPV感染患者中620例(77.7%)患者单一基因型HPV感染,178例(22.3%)患者多重基因型HPV感染。③除HPV43型以外,其余20种亚型均被检测出,其中以HPVl6型(55.4%)阳性率最高,其余依次为HPV52型(14.9%)、HPV58型(13.7%)、HPVl8型(9.1%)、HPV33型(7.5%)等。结论年龄与HPV阳性率有一定的关系。本地区HPV感染患者以单一基因型感染最为常见,主要高危型包括HPVl6型、HPV52型、HPV58型等。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