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慧莹  曹阳 《卫生软科学》2020,(3):38-44,53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异地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ARLS数据,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框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7535名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7535名老人中,有异地养老意愿的995人(13.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居住地、居住模式、生活来源、本地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老人异地养老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居住地、居住模式、本地医疗服务满意度均为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较低。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细分老年人群,引导多样化异地养老形式;确保医疗资源供给,简化异地就医手续;完善保障政策,提高异地养老老人经济收入,从而提高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城市老年人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了解其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老年人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较低,受教育程度、职业、医保类型、主要照料人四个因素对老年人的支付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体系,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适老性,细...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社会迫切需要大量为老服务人才。通过对涉老机构的为老服务人才需求评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学生的就业去向等的分析,从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中医药特色三个方面对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特色建设,指导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的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养老政策和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选择现状,采用卡方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养老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1.26%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化涉中医药的非医疗服务行业人员的从业管理,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方法:采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比例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结果:在涉中医药非医疗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服务范围不明确、安全性无保障等主要问题。结论:应实现涉中医药的全行业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管理主体、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实施以来,远郊区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上海市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安德森模型,自编问卷调查远郊区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远郊区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结果 955位老年人中77.2%选择居家养老,13.2%愿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庆市高校社区养老现状,分析影响高校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为制定重庆市高校养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19所高校所属社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调查对象希望享受的养老服务主要有家政服务(63.1%),安全保障服务(62.3%),生活照顾(57.3%),应急医疗救助(57.2%),一般医疗服务(52.5%),文化娱乐服务(48.5%),护工照料(45.0%),精神慰藉(39.3%)。如果把以上服务整合起来,66.9%的老年人愿意尝试这种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生活自理情况、居住情况、社区是否能提供养老服务、每月能接受的养老费用对调查对象是否愿意尝试整合照料式养老有显著影响;民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每月能接受的养老费用对调查对象是否希望高校医院提供整合照料式养老有显著影响。结论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尽快以高校医院为基础,构建高校医院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城市空巢老人医疗养老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1)82.64%的城市空巢老人知晓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51.85%的城市空巢老人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7.96%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感到满意;(2)空巢老人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率为87.73%,意愿签约率为23.15%;(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有无医疗保险,是否患慢病,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满意程度7个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解释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疾病经济负担、受教育程度。结论: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式服务知晓度高,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率大,意愿签约率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服务基层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3 240名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2 995份,有效回收率92.4%。结果 2 995名基层卫生人员中,2 375名(80.4%)愿意继续服务基层;76.2%的人员认为需提高薪酬待遇,49.3%认为需改善从业环境,48.7%认为需提高社会地位,26.3%认为需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服务基层意愿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职称、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重程和岗位培训情况(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342,P = 0.004)、年龄大(OR值>1,P<0.01)、第一学历低(OR值<1,P<0.05)、接受过岗位培训(OR = 1.630,P = 0.004)、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重程度高(OR值>1,P<0.05)的基层卫生人员服务基层意愿更高。结论 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服务基层意愿较强,但仍有待提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卫生人员服务基层的意愿,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南省医养机构工作人员长期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医养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医养机构工作人员中愿意长期业占比89.10%(2167/2432),不愿意长期从业占比10.9%(265/2432)。与医养机构工作人员长期从业意愿相关的因素包括月收入、薪资水平满意度、岗位工作量、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评价、工作整体满意度(P<0.05)。其中月收入1500元以下(OR:1.711, 95%CI=1.113~2.633)、岗位工作量非常多(OR:17.191, 95%CI=2.167~136.359)、工作环境非常差(OR:4.196, 95%CI=0.289~47.081)、职业前景迷茫(OR:1.174, 95%CI=0.484~2.848)以及工作整体满意度很低(OR:2.583, 95%CI=0.375~17.784)可增加医养机构工作人员的离职风险。结论 目前医养机构工作人员长期从业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要重点关注薪资水平、岗位工作量、工作环境等因素对长期从业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上,而缺乏对其社会可持续性问题的关注.笔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估体系,并以2013年的中国家庭收...  相似文献   

12.
医养结合是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合理优化配置医疗养老资源。通过回顾总结日本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中医药医养服务等问题,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提出多维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五全六能"楼/院式养老模式在城市社区的适应性及条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咨询的方法对年龄≥30岁社区常住人口(≥60岁养老对象不少于70%)进行调查。[结果] 4个社区1304位≥60岁者乐意选择"五全六能"养老模式,占全部老人的53. 95%,模式中"生活照料、医护保健、经济支持"服务需求依次排前3位;93. 37%调查者认为社区养老资源或条件适应该模式;女性、良好婚姻状态、收入水平中或低等是该模式选取的积极因素。[结论]该模式在南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有阶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There is evidence that occupational healthcare (OHC) may improve employees’ work ability. 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study whether common quality improvement (QI) activities in the OHC quality network (OQN) – a voluntary collaborative forum –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disability pensions.Methods: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rised employees under the care of 19 OHC units in Finland affiliated with the OQN. The association of 12 QI activities with new disability pensions during the years 2011–2017 was analyzed by Bayesian mixed effects modelling.Results:Patients of OHC units affiliated with the OQN have fewer full permanent disability pensions [odds ratio (OR) 0.77, 95% credible interval (CI) 0.60–0.98] and full provisional disability pensions (OR 0.68, 95% CI 0.53–0.87) than patients of unaffiliated units. Of the studied QI activities, the measurements of intervening in excessive use of alcohol had the strongest association with the incidence of all disability pensions (OR 0.53, 95% CI 0.41–0.68). Participation in the focus of work measurements and quality facilitator training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incidence of disability pensions (OR 0.84, 95% CI 0.71–0.98, and OR 0.92, 95 CI 0.84–0.99, respectively).Conclusions:Affiliation with a quality network seemed to improve outcomes by reducing full disability pensions or replacing them by partial disability pensions. Some QI activities in the OQN we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disability pens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失能等级老年人的医养需求特点,为未来机构养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抽取57家养老机构,对入住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医疗服务方面,老年人相对更需要医疗巡诊、临床治疗、医学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方面,更需要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生活服务方面,更需要助浴、助厕等必需的日常服务。结论: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受损率较高,建议为不同失能等级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切实满足老年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此外,应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成为 学术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上,而缺乏对其社会可持续性问题 的关注。笔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估体系,并以 2013年的中 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可持续性进行了测算,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减轻社会贫困方面的力度远低于保持职工退休前后收入稳定方面的力度, 这也揭示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在社会公平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效且持续地运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欠发达地区-以贵州省为例,与发达地区养老现状综合比较,为政府及现有养老机构探索可行养老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实施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比重、老龄化趋势不成正比;养老床位仅为我国发达地区的1/10、国际标准的1/20;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各种养老政策和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到位。结论:欠发达地区养老模式单一,应结合自身现状,借鉴发达地区各种先进管理及运营经验,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村,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382份,有效率94.14%;老年人最需要的养老服务中,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服务分别为48.9%和43.2%;最希望的养老方式中,依托子女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分别71.6%和22.9%.结论: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养老服务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具有明显优势,需要在医保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 分析南汇区乡村医生的现状 ,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对策。  [方法 ] 采用表格式问卷 ,调查全区 675位乡村医生的情况。  [结果 ] 全区有 5 46位乡村医生退休养老进入了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结论 ] 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 ,有利于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