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 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KATP开放剂预处理组(开放剂组)及KATP开放剂 阻断剂预处理组(阻断剂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缺血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开放剂组较对照组和阻断剂组显著减少(P<0.05~0.01),阻断剂组与对照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缺血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caspase-8蛋白表达,开放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阻断剂组(P<0.05~0.01),阻断剂组与对照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caspase-8 mRNA表达,开放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阻断剂组(均P<0.01), 阻断剂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开放剂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KATP开放剂可能通过抑制死亡受体通路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内质网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KATP开放剂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抑制机制.方法 2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开放剂组及阻断剂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caspase-1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组,开放剂组及阻断剂组,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caspase-12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达高峰.开放剂组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及阻断剂组(P<0.05或P<0.01).阻断剂组各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KATP开放剂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信号通路,减少神经元凋亡,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3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XB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 <0.01);BIP组较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XBP-1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及预处理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预处理对照组,给予3min全脑缺血;预处理缺血组,先给予3min全脑缺血,48h后在给予全脑缺血15min;缺血组,仅给予全脑缺血15min.采用TUNEL方法观察额叶神经细胞凋亡,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预处理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仅见个别P53蛋白阳性细胞.预处理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再灌注后48h、72h及7d额叶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预处理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再灌注后48h、72h及7d额叶P53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全脑缺血15 min后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增多.全脑缺血预处理能减少额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ep-1-sod对缺血再灌注沙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84只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ep-1-sod组及sod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不同时相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及pep-1-sod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及sod组在不同时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bcl-2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 0.01).再灌注后6h,12h及24 h,pep-1-sod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sod组(P<0.05或P<0.01).pep-1-sod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时点的海马CA1区bcl-2及caspase-3的表达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pep-1-sod可通过促进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来实现抗凋亡作用,进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转录因子4 (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3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l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CAO组12hATF4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O组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ATF4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脑保护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接近缺血核心区出现Bax蛋白阳性表达,6 h后表达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相关蛋白FADD和Daxx在缺血半暗带的表达变化.方法 ①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缺血2 h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后1、3、6、12和24 h处死动物.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FADD、Dax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②免疫荧光双标分别标记神经元核区和FADD及Daxx蛋白染色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者在缺血再灌注前后神经元的定位.结果 再灌注3 h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mRNA:0.441±0.038;蛋白:156.78±13.04),模型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开始上升(mRNA:0.628±0.059,P<0.01;蛋白:131.28±5.99,F=15.692,P<0.01),12 h达到高峰(mRNA:0.971±0.070,F=56.233,P<0.01;蛋白:104.36±8.55,P<0.01),24 h显著下降(mRNA:0.551±0.042,P<0.05;蛋白:123.01±11.87,P<0.01),模型组FADD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在再灌注3 h开始上升(P<0.01),12 h达到高峰(P<0.01),24h显著下降(P<0.05);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较高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模型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一致,再灌注3 h开始上升(P<0.01),此后持续上升,一直至24 h仍维持较高水平表达(P<0.0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FADD的免疫活性位于胞质,Daxx的免疫活性从胞核向胞质移位.结论 大鼠脑缺血急性期FADD、Dax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Bax、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预处理组大鼠建模前12h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HSP70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缺血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和Bcl-2、Bax及HSP70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凋亡细胞和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Bcl-2和HSP70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HSP70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RP78、CHO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预处理、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2-DG预处理组于术前7d腹腔注射2-DG 100mg.kg-1.d-1,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GRP78、CHO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预处理缺血组和2-DG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1,P<0.05),GRP78蛋白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CHO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而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触发了体内的内质网应激过程,对随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所造成损伤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GRP78蛋白的表达和降低CHO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减轻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