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颜敏  侯宏伟 《四川医学》2018,39(9):1036-1039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衰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140例T2DM合并心衰患者,收集时间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西格列汀+基础抗心衰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基础抗心衰治疗,对比两组降糖效果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PG、Hb A1c、2Hpg、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FPG、HbA1c、2hPG、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FPG、Hb A1c、2hPG、hs-CRP、TNF-α、IL-6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NT-proBNP、LVEF%、LVE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NT-proBNP、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NT-proBNP、LVEDd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LVEF%较治疗前显著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西格列汀治疗T2DM合并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562例,观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具有f QR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存活出院率,1 a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1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269例,对照组29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16.73%与10.24%)、Ⅳ级(11.90%与6.83%)、新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15.96%与9.56%)、1 a心性事件发生率(45.02%与29.61%)高,存活出院率(85.13%与90.78%)以及1年存活率(75.00%与85.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f QRS波的AMI患者心功能差,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f QRS是预测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指标对于其短期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确诊AMI患者180例(AMI组)和体检健康研究对象100例(健康组),对两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的DC、DRs值差异,并观察不同DC、DRs危险分层的AMI患者6个月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的DC、DR2、DR4、DR8的测定值均显著的小于健康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中高风险比例(45.00%)显著的高于健康组的(11.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低风险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的低于中、高风险AMI患者(P<0.05),低风险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的高于中、高风险患者(P<0.05)。高风险的AMI患者的心源性病死率(18.18%)、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36.36%)、心律失常率(40.91%)、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50.00%)均显著的高于中、低风险的AMI患者(P<0.05)。结论AMI患者的DC与DRs指标较正常人群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根据其风险分层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黄维国  陈愉快  余伟清   《四川医学》2018,39(4):431-4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尿毒症伴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63例尿毒症伴心衰患者,收治时间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30例在常规血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RRT治疗(CRRT组)、33例患者仅采取常规血透、内科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电解质、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CRRT组和对照组的LVEF%、LVEDd、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LVEF%显著的高于对照组,LVEDd、血浆BNP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RT组和对照组的BUN、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BUN、Scr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RT组和对照组的Na~+、K~+、Cl-、HC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RT组患者的Na~+、K~+、Cl-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HC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对尿毒症伴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心功能功能恢复、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3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20例对照组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UA增高组血浆L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CHF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UA对照组(P<0.05),随CHF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高,且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值呈负相关,血清尿酸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AMI(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趋化因子-16(soL-CXCL1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 01~2017. 01)收治的140例AMI患者(AMI组)、健康体检对象7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并根据冠脉病变支数、PCI治疗前后进行组内分层分析。结果 AMI组患者的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支病变的AMI组患者的血清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双支病变患者的血清hsCRP、MMP9、soL-CXCL16显著高于单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CI治疗后3天,AMI组患者的血清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较术前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CI术后第7天,AMI患者血清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MI患者hs-CRP、MMP9、soL-CXCL16、NT-proBNP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对于评估病情及PCI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萍 《河北医学》2015,(6):956-959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心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1例。按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ms,分为QRS时限正常组135例(QRS时限≤110ms),QRS时限延长组176例(QRS时限>110ms)。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浓度,心功能,Killip分级及主要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QRS时限延长组患者NT-proBNP 浓度、Killip分级水平均显著高于QRS时限正常组,而左心射血指数(LVEF)显著低于QRS时限正常组(P<0.05)。与QRS时限正常组比较,QRS时限延长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衰或休克、急性肺水肿、再梗死及住院病死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 P<0.05)。结论:QRS波时限延长的老年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因此,在全面评估AMI患者预后时,要考虑心电图QRS时限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冠脉血管病变和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QRS波终末变形(QRS+)组81例和无QRS波终末变形(QRS-)组39例,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检测hs-cTnI.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和hs-cTnI水平.结果 (1)QRS+组:男68例(83.95%),女13例(16.05%);QRS-组: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QRS+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QRS+组患者hs-cTnI的水平高于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无变形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病率高;QRS波终末变形与血清hs-cTn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了40例有U波倒置(试验组)和44例无U波倒置(对照组)的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及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试验组梗死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34.1%(1544,P<0.01)。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更易发生[62.5%(2540)/27.3%(1244,P<0.01)],发生心功能异常的情况也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通过冠脉造影发现试验组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碎裂QRS波(f QRS波)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指标,具有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f QRS波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f QRS波出现和消失及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直接介入治疗效果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肌钙蛋白T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情况及心力衰竭病因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oche公司生产的ElecsysSystem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6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者对照绗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清cTnT测定值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P<0. 05);重度心衰(心功能Ⅳ级)组的血清cTnT测定值及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心衰(心功能Ⅲ级)组, (P<0.01),中度心衰组血清cTnT测定值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心衰(心功能Ⅱ级)组, (P<0. 05);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cTnT测定值,冠心病组与肺源性心脏病组间有差异(P<0. 05),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但血清肌钙蛋白T与心力衰竭病因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李发  储岳峰  陆善荣 《吉林医学》2011,32(16):3193-319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86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及50例对照组血清U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增高组血浆LAd、LVEDd均显著高于UA正常组;LVEF显著低于UA正常组(P<0.05)。CHF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CHF程度的加重UA水平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Ad、LVEDd均显著高于Ⅱ级组;LVEF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王静  郭其凤  汤进 《重庆医学》2015,(31):4413-4415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QRS波群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62例,列为观察组,QRS波群时限小于110ms48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观察组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为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Ⅳ级构成比为4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Ⅱ级=12.366,χ2Ⅳ级=15.332,P<0.05);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proBNP=18.771,tLVEF=16.318,P<0.05);观察组患者QRS波群时限与血浆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1=0.62,r2=-0.65,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死亡=18.315,Fisher′s心源性休克=10.773,Fisher′s恶性心律失常=9.185,Fisher′s急性肺水肿=12.317,均P<0.05),且QRS波群时限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在心电图QRS时限大于或等于110ms时,AMI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健康体检志愿者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FPWV、血清NT-proBN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C-FPWV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Hcy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的LAD、LVEDd、LVMI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A值在两组比较,心衰组低于对照组(P<0.05);C-FPWV测定值在两组间比较,心衰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的C-FPWV测定值与LVEF%、E/A测定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心衰组患者的C-FPWV测定值与LAD、LVEDd、LVMI测定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C-FPWV测定值显著的升高,并且与心功能衰竭程度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 Q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的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其SYNTAX-Ⅱ评分,分析其心电图记录有无f QRS波。根据SYNATAX-Ⅱ评分高低将病例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比较3组SYNTAX-Ⅱ评分、f QRS阳性率的差异。再根据有无f QRS将病例分为无f QRS组和有f QRS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差异,同时分析f QRS与SYNTAX-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27. 91±11. 08)分]、中危组[(37. 79±9. 84)分]、高危组[(43. 62±10. 14)分]之间的SYNTAX-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危组(11. 6%)、中危组(36. 3%)、高危组(33. 3%)之间f QRS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有f QRS组SYNTAX-Ⅱ评分[(39. 54±8. 24)分]高于无f QRS组[(33. 62±9.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YNTAX-Ⅱ评分、肌酐清除率均与f QRS有关(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f QRS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国为 《海南医学》2005,16(2):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博适(BIOSITE)公司生产的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塞/心衰诊断仪检测24例心肌梗塞(AMI)患者,20例正常人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1、心梗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Q波心梗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无Q波心梗组(P<0.01)。2、心梗组cTn-I(肌钙蛋白I)检测灵敏度为83.33%,其中无Q波心梗组为75.00%,Q波心梗组为87.50%,对照组未出现异常值;心梗组肌红蛋白(Myo)检测灵敏度为91.67%,其中无Q波心梗组为87.50%,Q波心梗组为93.75%,对照组未出现异常值;心梗组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灵敏度为75.00%,其中无Q波心梗组为62.50%,Q波心梗组为81.25%,对照组未出现异常值。心梗组、无Q波心梗组、Q波心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高度显著,(P<0.001),无Q波心梗组与Q波心梗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79例入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ACS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检测Lp-PLA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P<0.01);三支病变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1),而双支病变亚组与单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相比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Lp-PLA2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Lp-PLA2水平可间接反映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老年AMI患者180例,QRS时限>110 ms为延长组,≤110 ms则为正常组,各90例,分别检查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延长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为300~15 000 nmol/L,高于正常组的70~7400 nmol/L,且取其对数值进行比较,延长组亦高于正常组(P<0.01),而LVEF值低于正常组(P<0.01);2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存在显著差异(P<0.01),延长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 QRS时限延长的A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大于QRS时限正常患者,QRS时限在对老年AMI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32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心电图检查。检查后被证实为冠心病患者230例,非冠心病患者9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单支血管病变68例,双支血管病变74例,多支血管病变88例。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左前降支49例,左回旋支71例,右冠状动脉110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59例,重度狭窄104例,完全闭塞67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碎裂QRS波检出率为60.3%,显著低于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碎裂QRS波检出率为77.0%,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的88.6%(P<0.05)。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碎裂QRS波检出率为61.0%,显著低于重度狭窄与完全闭塞(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碎裂QRS波检出率为76.0%,显著低于完全闭塞的91.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中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与狭窄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等指标可否作为冠心病标志物评估斑块稳定性。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者,在介入治疗前测定血清MMP-2、hs-CRP、IL-6及血浆MMP-9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MMP-2、IL-6和MMP-9水平都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P组MMP-9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1),UAP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易损斑块的方法。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有助于评估冠脉状动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