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17例肺部病变患者,行CT平扫+增强后,在电视透视导引下行经皮肺部病灶细针穿刺活检,统计分析穿刺术的成功率,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17例中穿刺成功,获得活检标本212例,成功率达97.7%,获得病理结果206例,阳性率达95.0%,并发症:气胸23例(10.6%),肺出血27例(12.4%),疼痛不适12例(5.5%),穿刺失败5例(2.3%).结论:结合CT平扫+增强,在电视透视导引下行经皮肺部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成功率、阳性率高,并发症低,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2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应用活检枪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统计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并发症,计算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结果:经皮穿刺切割活检组织经病理学诊断97例,其中鳞癌39例,腺癌34例,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肿瘤(类型不定)5例,转移腺癌1例,间皮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2例,结核球6例,霉菌球1例,慢性炎症5例。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为95.1%。并发症:气胸9例(8.8%),出血4例(3.9%)。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高,并发症轻,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工作通道可视下穿刺活检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该院行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28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56.4岁;男16例,女12例。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CT和MRI检查,为单椎体或者相邻椎间盘病变,提示椎体骨质不同程度破坏。其中,胸椎4例(T112例,L122例),腰椎24例(L13例,L24例,L35例,L45例,L57例),均在局麻下行C臂引导下辅助椎间孔镜成像系统穿刺活检术,工作通道下穿刺取出病变组织并病理检查。统计穿刺成功率,同时比较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3例,炎性病变11例,正常组织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6.4%。2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2.3%;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1例。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骨的嗜酸性肉芽肿。胸11椎体活检术后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刺痛,随访未见肿瘤种植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可视化下穿刺活检术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能够在可视下取得较为充足的标本量,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较高,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活检术)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行CT引导下胸部经皮穿刺活检术患者的CT引导定位方法、穿刺取材法。比较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48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成功穿刺取材47例,失败1例;成功穿刺的47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4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胸部病变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100%。并发气胸9例,并发肺出血3例,并发穿刺后咯血痰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胸部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CT导引经皮胸部穿刺病变104例.病灶位于上肺野22例,中肺野34例,下肺野38例,纵膈病变10例.病灶大小0.5~10 cm,使用18G穿刺针抽吸活检.结果 活检成功率100 %,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67例,良性病变29例、未见恶性征象但无明确良性诊断8例.并发症包括轻度气胸6例,咯血2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细针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共轴针法在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联合应用17G、18G切割针和21G抽吸针、PTC针对139例胸部病变进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灶直径1.2-7.8cm,其中直径<3cm者32例。结果139个病灶共取材291次。活检总阳性率90.7%(126/139),细胞学阳性率和组织学阳性率分别为61.2%(80/130)和84.8%(117/138)。穿刺后发生气胸11例,轻度咯血6例。结论CT导引下胸部病变的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穿刺次数,细针抽吸和粗针切割活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6例超声诊断不明的肝占位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7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US组),99例行超声造影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CEUS组).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分析两组一次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CEUS组一次取材成功率为98.0%(97/99),诊断准确率为96.0%(95/99);US组分别为91.8%(89/97)和87.6%(85/97).CEUS组在取材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上均显著高于US组.此外,US组68例恶性病灶中,2例病灶活检阴性,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再次活检,均被确认恶性.结论 超声造影可准确判断肝占位病变坏死、液化区,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引导准确进行定位取材,提高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及诊断准确率,在肝占位病变穿刺活检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宫敬  白莉  初占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9048-9048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07个病灶)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结果、并发症及手术病理结果、临床转归。结果 19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组织满足病理学检查,穿刺物结果与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结果相符,穿刺诊断正确率100%。常见并发症为气胸。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是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8例肺内病变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8例中 ,穿刺成功率 10 0 % ,活检诊断准确率 93% ,2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周围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肺部疾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证实为周围型肺部病变,超声引导下使用BARD枪及18G活检针穿刺抽取病变肺部组织进行组织学病理检查,其中65例获得手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病理结果,并与穿刺病理结果对照;同时观察穿刺活检并发症。结果 247例第一次取材成功239例,首次取材成功率96.8%(239/247),第二次取材成功率100%,其中154例为恶性病变,93例为良性病变;65例患者中64例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穿刺病理结果一致;6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咯血2例,气胸3例,胸膜反应1例。结论超声引导肺周围型病变活检术安全、便捷、可靠,并发症少,为周围型肺病变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穿刺活检在胸部介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Cook公司生产的Quick-core穿刺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69个胸部病变进行了活检。结果:69个病灶共进行了126次穿刺,21G活检针穿刺取材成功为81%,18G活检针成功率为100%。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59个。恶性病变中57个病灶阳性,2个假阴性,敏感性97%,特异性100%。结论:穿刺活检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可常规应用于CT导向下胸部介入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总结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icker1200SX专家型CT扫描仪,SIEMENS Somaton Balance螺旋CT扫描仪,各种型号抽吸针及切割针对72例胸部占位病变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病变直径1.5~15.6cm。结果:穿刺成功率97.2%(71/72),活检阳性率87.5%%(63/72)并发症:气胸11.0%(8/72)血胸5.6%(4/72)咯血4.2%(3/72)均无须作特殊处理。结论: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及活检阳性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症状轻,对胸部占位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经皮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穿刺活检4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穿刺活检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42例行CT引导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者的活检资料、手术及术后病理及穿刺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经穿刺得到确切病理结果,成功率85.7%(36/42),其中良性病变15例,恶性病变21例,36例中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符合率94.7%(18/19),3例穿刺取得的病理组织不足,未能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占7.1%(3/42),3例活检失败,占7.1%(3/42),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活检时病变骨组织与周围软组织肿块采用不同的活检器材分别取材,可提高活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随诊的胸部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244例,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病灶相关因素(病灶良恶性、大小、位置、病灶深度及有无空腔)、操作相关因素(病人的体位)。对所有观察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①244例胸部病变最终诊断165例为恶性、79例为良性,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2.4%(201/244)。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9.6%(55/79)和88.5%(146?蛐165),χ2=13.1,P=0.003;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3.97±1.80)cm和(3.11±1.44)cm,F=8.81,P=0.033。②应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病灶的良恶性(Wald χ2=7.126,P=0.008)、病灶大小(Wald χ2=4.951,P=0.026)是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因素。其它因素对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的良恶性和病灶大小是影响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联合电子水平仪技术引导下经皮肺对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直径≤2.0 cm)穿刺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结节大小、病变所在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0例肺微小结节患者分别采用CT联合电子水平仪引导穿刺(联合引导法)和常规穿刺(常规法)活检,每组30例,由同一医师操作,术后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节以切除术后病理及临床诊疗后随访12月以上的诊断结果为最终结果。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穿刺结果。 结果 60例病灶中,联合引导组和常规组穿刺靶点到位率分别为100%和96.7%,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3.33%(16/30)和20.00%(6/30),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别为14.16±2.27、19.33±4.59 min。联合引导组中28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相符,2例因取材组织过少病理无法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活检确定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8例;穿刺诊断符合率为93.33%。常规组中26例穿刺活检得到的组织细胞学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或临床最终诊断相符,3例因取材组织过少病理无法作出明确诊断,1例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咳血,患者要求终止操作,其中活检确定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8例,穿刺穿刺诊断符合率为86.67%。联合引导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2种方法穿刺成功操作时间比较,联合引导法低于常规法(P<0.05)。联合引导组和常规组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40%(12/30),经处理后均治愈,联合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联合电子水平仪技术可明显提高肺部微小结节病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睾丸、附睾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睾丸、附睾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睾丸及附睾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所取组织以能作出明确组织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否则为不满意。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结果为最后诊断。结果 20例共22个病灶均取材满意,每个病灶取材2~3次不等,所取组织为白色或红白相间。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睾丸及附睾病变的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临床确诊睾丸、附睾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患者46例(58个肿块),CT薄层扫描定位下行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结果:46例穿刺成功率100%,病理诊断恶性肿瘤40例,良性病变6例,术后发生少量气胸4例,咯血3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有助于肺部肿块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影响其准确性及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肺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184例病例。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84例肿瘤中,穿刺病理证实的肿瘤170例,准确率为92.4%(170/184)。假阴性14例,假阴性率为7.6%(14/184)。无假阳性。并发症:气胸16例(8.7%),出血35例(19.0%),咳血12例(6.5%)。结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如手术能减少穿刺次数、经过最短的肺组织、缩短操作时间可增加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腹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男20例,女7例,年龄7~88岁。穿刺部位包括肝内肿物10例,胰头肿物3例,脾脏肿物、肾脏病灶各1例,腹、盆腔内肿物9例,腹膜后肿物3例。使用岛津SCT3000TC全身CT扫描机作导引,选用18-22G(150mm)Chiba活检针,选择最佳层面、进针路径及取材点穿刺抽吸。结果:腹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阳性率88.9%,2例首次活检为阴性结果,再次活检得到阳性结果,首次活检阳性率82.8%。无任何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腹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正确率高、安全,活检方法简便、实用,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代谢影像导航在脑内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颅内部病变患者28例,采用1H-MRS分析病灶组织的生化及代谢情况,采用自主设计软件Biopsy NAV将MRS代谢影像与3D结构影像融合,设计合理的穿刺轨迹和靶点,取得穿刺病理标本。28例中27例患者穿刺活检后再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8例颅内部病变患者病理诊断成功率100%(28/28)。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符合率100%(27/27),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1H-MRS代谢影像导航能提供病变的代谢信息并帮助确定最佳活检取材点,穿刺活检诊断成功率较常规结构影像导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