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海马中药材的高效薄层鉴别系统,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胆固醇和胆甾4-烯-3-酮为对照品,对海马中药材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不同提取方式,不同展开系统、不同点样量、不同薄层板、不同显色剂对海马药材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经优化后的高效薄层色谱条件,海马药材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海马药材的有效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一书,共收582种中药材的薄层色谱图1016幅,沙及植、动、矿物1243种。本书的目的尤如作者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药材苹果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苹果花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山柰素对照品为对照进行鉴别;特征图谱采用YMC ODS-A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260 nm,色谱数据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分析。结果建立了苹果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以根皮素为参照峰,建立了由6个特征峰组成的苹果花HPLC特征图谱。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为苹果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前列舒通胶囊中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前列舒通胶囊中当归、赤芍、甘草、柴胡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各薄层色谱斑点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行性强。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9)
目的:对柴胡属5种药材北柴胡、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和锥叶柴胡进行性状、薄层色谱及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关方法,对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描述;以柴胡皂苷d和柴胡对照药材为指标性成分和标准物质,建立了柴胡属5种易混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DNA条形码鉴别方法对5种易混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5种药材从性状特征上能够准确予以区分;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锥叶柴胡和其他几种柴胡区别较大,能够快速鉴别,竹叶柴胡及藏柴胡与正品柴胡较为一致;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可用于5种柴胡药材的物种鉴定。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性状及薄层色谱方法在鉴别这5种药材上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DNA条形码技术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也为竹叶柴胡和藏柴胡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1990,(6)
刘训红等编著的《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一书,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与读者见面.该书共收583种中药材的薄层色谱图1016幅,涉及植物1283种.文献来源于1988年底以前的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丹参药材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薄层色谱斑点上的Rf值、斑点颜色、大小以及整个色谱的指纹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级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属植物进行鉴别;通过数码摄影实现了对丹参药材水溶性物质群和脂溶性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提出将以往数值分类法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材物质群指纹特征的表达,用信息量来量化指纹图谱的特征信息,可得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材麦芽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结果全面的描述了中药材麦芽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横切面、纵切面的显微特征,以及其薄层色谱特征。结论所描述的特征可做为麦芽的鉴别特征,为其药材的鉴别以及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用于产地、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2批贵州余庆吴茱萸药材、9批其他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2种伪品进行薄层色谱的比较分析。结果:贵州余庆产12批吴茱萸药材的薄层色谱图和轮廓图十分相似,均有6个斑点和对应的6个峰;各峰在峰强度上有差异,体现了不同产地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在含量上有差别;不同产地吴茱萸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2种伪品没有上述特征。结论: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可用于采购及生产中的快速检验,为评价吴茱萸药材品质优劣和GAP规范化种植、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将全息论引入到中药薄层色谱鉴别领域.提出样品全信息量;薄层板多层次、多成分分离检出性能;展开剂的广泛适用性及多层次、多成分显色检视技术等理论基础.结果:样品的全信息量,简化了前处理程序.薄层板的多层次、多成分分离检出性能,提高薄层板的使用效率5倍.不同层次上的多信息、多成分检视技术,提供了同一薄层板同时检测数种药材的基础保证.结论:本研究对中药易混淆品种、同成分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区分,提高复方中药制剂中药材的鉴别增订率及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少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半夏与水半夏两种中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镜观察和薄层色谱比较,来找出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特征,两者的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均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两种中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丁锤  张炜  边樱  张朝凤  许翔鸿  张勉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44-2248
对来源于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萎软紫菀A. flaccidus和块根紫菀A. asteroides的藏紫菀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描述,拍摄了药材照片;对药材粉末进行了显微观察,描述了主要显微特征,并制备了粉末显微图谱;以灯盏甲素和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藏紫菀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3种来源藏紫菀在药材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区别,二者结合可以较好的区分3种不同的来源;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来源于缘毛紫菀和萎软紫菀的药材薄层色谱图较为一致,块根紫菀具有一定差别。该实验建立的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方便、有效地区别3种不同来源的藏紫菀药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中药材川牛膝薄层色谱鉴别的新方法,为川牛膝的鉴别提供更优方案。方法:对川牛膝及其常见混伪品麻牛膝、杂牛膝、牛膝的薄层色谱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并确定最优条件。结果:从供试品溶液制备、展开剂组成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分别考察了影响薄层色谱效果的温度、湿度、稳定性、专属性等多个因素,建立了一种薄层特征明显、可有效地区别川牛膝及其混伪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定性特征明显,重复性好,适用于川牛膝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且比现有的药典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蒙药制剂棘豆止咳散中川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棘豆止咳散中川贝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建立了蒙药制剂棘豆止咳散中川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颈康片由熟地黄,何首乌,杜仲,鹿衔草,骨碎补,钩藤,葛根,三七,莱菔子等9味中药材组成,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国中成药标准汇编一骨伤科分册》,标准代码为WS-10154(ZD-0154)-2002。在该标准鉴别项下,虽然对葛根、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做了规定,但对处方中其他药材薄层色谱鉴别问题尚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我们又对制剂中的鹿衔草、钩藤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别屏南产菝葜、重楼、黄精3种药材,检测黄精药材多糖含量,评价3种药材的品质。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相关规定对3种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及黄精药材含量测定。结果屏南菝葜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屏南重楼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的相应位置在主成分含量上表现出差异;屏南黄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黄精多糖含量的UV测定方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在3.34~20.05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4.47×10~(-2)C-5.64×10~(-2)(r=0.999 2)。结论建立了3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黄精多糖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为3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质量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血藤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集来自贵州六批次小血藤药材,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对小血藤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建别、水分检查、总灰分检查及浸出物检查。结果:六批小血藤的性状特征相似,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水分为8.90%~10.08%,平均值9.52%;总灰分为11.1%~12.7%,平均值11.8%;水溶性浸出物为12.83%~16.55%,平均值14.9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小血藤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丹参药材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薄层色谱斑点上的Rf值,斑点颜色,大小以及整个色谱的指纹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级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属植物进行鉴别;通过数码摄影实现了对丹参药材水溶性物质群和脂溶性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提出将以往数值分类法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材物质群指纹特征的表达。用信息量来量化指纹图谱的特征信息。可得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天然药及其复方成药的真实性时,按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考察生药材时以形态学的性状鉴别为主;考察含有药材生粉的成药时,以显微加上薄层色谱鉴别为主;考察全提取物制成的成药时,则以全方位的薄层色谱鉴别为主。本文对薄层色谱用于鉴别的具体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完善地方药材水蜈蚣的生药学鉴定及薄层色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基源、药材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水蜈蚣药材的生药学鉴定依据,为水蜈蚣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