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龙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36-137
目的探讨0.12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最适宜的量。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产妇12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A、B、C、D四组,于硬膜外注入A组:0.125%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3μg/mL)药液10mL;B组:0.125%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药液10mL;C组:0.125%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药液10mL;D组:0.125%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药液10mL。在疼痛缓解后,接麻醉泵,持续给各组相应局麻药浓度和舒芬太尼剂量的麻醉药6mL/h。记录疼痛明显缓解时间(T),宫缩镇痛评分(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Bromage),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四组宫缩镇痛评分(VAS评分)均明显减轻,VAS评分≤6分。C、D两组宫缩镇痛评分(VAS评分)与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C组、D组疼痛明显缓解时间(T)与A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D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有6.7%。结论 0.12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最适宜的量为0.5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应用舒芬太尼复合0.2、0.3、0.4μg/mL0.125罗哌卡因。于手术后4、8、16、24、48h观察患者的模拟视觉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使用剂量、低血压例数、追加量(5mL/次)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累计追加量逐渐下降,术后4、8、16hA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或0.01),BCS评分低于B组、C组(P<0.01或0.05)。术后8、16h,A组的Ramsay评分低于B组、C组(P<0.05或0.01)。A组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低血压例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3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哌卡因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也增了舒适度,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适合高龄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0.08%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时,不同设置的镇痛效应、分娩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腔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妇,以0.08%罗哌卡因和0.4μg·mL-1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进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根据PCEA泵的不同设置随机分为3组,G0组:PCA 6 mL、锁定时间20 min;G3组:3 mL·h-1、PCA 5 mL、锁定时间20 min;G6组:6 mL·h-1、PCA 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各组的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局麻药用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镇痛满意度.结果:G6组第二产程的VAS评分低于G0组,PCE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低于G0组和G3组,G6组PCEA每小时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高于G3组,G6组的产妇镇痛满意度高于G0组(P<0.05).三组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0.08%罗哌卡因混合0.4 μg·mL-1舒芬太尼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分娩时,背景剂量6 mL·h-1结合必要时自控给药组优于无背景剂量和背景剂量3 mL·h-1结合自控给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应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镇痛泵内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 L,B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1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 L,C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03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 L。对三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状况、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C组下肢运动状况均显著优于B组和A组(P<0.05),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A组(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程短于B组和A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联合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起效快,效果好,产程短,不良不应少,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0.125%罗哌卡因和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择期行TURP术的患者56例,ASA分级Ⅰ~Ⅲ。随机分成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组(L组)。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R组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L组配方为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记录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使用、患者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时VAS评分均高于同一时点安静时评分(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后静注吗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恢复和对镇痛的整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应用0.125%罗哌卡因或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镇痛均能获得满意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下肢手术且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0.75μg/ml舒芬太尼和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给予0.05mg/ml芬太尼和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VAS评分、48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按压次数、48h内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药总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16、24、48h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48h内PCA按压次数和48h内PCEA用药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拟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0.075%罗哌卡因、B组给予0.1%罗哌卡因、C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D组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四组给药后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后6、12、24及48 h,B、C及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术后4~24 h运动障碍评分显著高于A、B及C组(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及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临床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牛富国  任炜  崔峰  赵馨 《河北医药》2012,34(4):501-502
目的 研究下腹部术后,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吗啡、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3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0例:A组硬膜外给予0.10 μg/ml舒芬太尼+吗啡0.01 mg/ml+ 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B组硬膜外给予1.00 μg/ml芬太尼+吗啡0.01 mg/ml+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比较术后0.5、1、4、8、16、24、48 h2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记录镇痛质量、PCEA情况以及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镇痛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吗啡、甲磺酸罗哌卡因可用于术后PCEA,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硬膜外给予芬太尼联合吗啡、甲磺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与吗啡用于子宫切除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S1组(舒芬太尼0.5μg/mL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0.237 mg/mL)、S2组(舒芬太尼0.75μg/mL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0.237mg/mL)、F组(芬太尼5 μg/mL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0.237 mg/mL)、M组(吗啡0.06 mg/mL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0.237 mg/mL);负荷剂量5 mL,速度2 mL/h,单次给药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以及Ramsay评分.结果:4组患者术后4 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M组术后8h,16 h评分低于S1组(P<0.05),S2,M组镇痛满意率更高(P<0.05).M组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0.75 μg/mL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0.237 mg/kg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孙震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3-24,79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初产妇足月单胎150例随机分为3组: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组)、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取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FHR)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分娩作用效果优于布比卡因,能使产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对母婴安全、不良反应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20)。分别使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1)记录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挤压PCA次数。(2)记录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产科术后PCEA,24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垆〈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3~6h、6~12h和24h内总按压PCA次数,B组、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其中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仰发 《海峡药学》2011,23(12):99-102
目的探求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较合适的浓度。方法 18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9组,每组20例(n=20),各组术后行PCEA,舒芬太尼3种浓度(0.5μg.mL-1、0.75μg.mL-1、1.0μg.mL-1)和罗哌卡因3种浓度(0.10%、0.125%、0.15%)贯序组合为9种配比,0.5μg.mL-1舒芬太尼+0.10%罗哌卡因组简写为(0.5S+0.10L)组,其他各组相应地简写为(0.5S+0.125L)组,(0.5S+0.15L)组,(0.75S+0.10L)组,(0.75S+0.125L)组,(0.75S+0.15L)组,(1.0S+0.10L)组,(1.0S+0.125L)组,(1.0S+0.15L)组。PCEA镇痛模式为:背景剂量2mL.h-1,PCA 0.5mL/次,锁定时间15min。术后4、8、20、24、48h观察镇静效果,并在平静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麻木等不良反应或不适。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或者罗哌卡因的浓度增高,镇痛效果相应增强,VAS评分降低,但是相应出现的臀部或者大腿麻痹不适感比例也增加;(0.75S+0.125L)组、(0.75S+0.15L)组、(1.0S+0.125L)组、(1.0S+0.15L)组的镇痛效果均较理想,但4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0.75μg.mL-1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2mL.h-1的镇痛方案适合于剖宫产术后的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住院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57例设为观察组,应用0.15%罗哌卡因1.0 mL复合舒芬太尼4μg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自控给药剂量4 mL/次,输入量为35 mL/h,锁定时间15 min;另选择同期收住院的55例未加任何镇痛干预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产后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完全不痛者37例(64.91%),轻微疼痛18例(31.58%),较为疼痛2例(3.51%),痛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为(110±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 h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l、5、10 min Apgar评分均大于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好,对母婴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测定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本院拟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每组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cm),选择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A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B组给予舒芬太尼4μg;C组给予舒芬太尼6μg;D组给予舒芬太尼8μg,每组产妇均将舒芬太尼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后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而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同时连接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物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总量为100ml,首剂量设定为6ml,维持剂量为6ml,PCEA剂量为6ml,锁定时间为30min,PCEA维持至第一产程结束。观察各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EA首次给药时间及用药量、运动阻滞情况,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结果C、D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C、D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B、D组PCEA给药量少于A组(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B、C组(P〈0.05);但D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A、C组(P〈0.05);各组在运动阻滞情况、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选用4-6μg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产科分娩潜伏期镇痛,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卢宜民  林光燕  张勇 《中国医药》2009,4(9):703-70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腰椎与硬膜下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60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对照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舒芬太尼4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至50ml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芬太尼20μg共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加生理盐水至50ml行PCA;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2.5ml硬膜外腔配置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5Tnl行PCA。观察并记录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前后3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显效时间,舒芬太尼组[(2.1±1.1)min]和芬太尼组[(2.5±0.7)]优于对照组[(5.5±1.6)min];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罗哌卡因用药量均分别为(16.5±5.3)mg、(17.8±5.7)mg少于对照组(38.5±8.O)mg(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镇痛效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韩丽莹 《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06-107,143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并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CEA组与CSEA组,选择同期无分娩镇痛产妇30例为对照组(C组)。CEA组以2%利多卡因为实验量,随后注入0.1%盐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mL;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5μg。两组均采用0.08%盐酸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PCA。记录疼痛评分,下肢肌力,产妇满意度,产程,新生儿Apart评分,产妇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下肢肌力、新生儿Apart评分、产妇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CEA组与CSEA组VAS评分显著降低,第一产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相比,CSEA组镇痛起效更快,产妇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于CEA和CSEA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镇痛,CSEA因起效快,产妇满意度高更适合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