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6):2236-2238
目的:加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多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控,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综合分析我院PIVAS产生退药的原因后,着重从PIVAS内部工作各环节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质量管控。通过比较自2013年10月开始实施管控后至2014年4月的工作量与退药百分比的变化来评价相关措施的成效。结果与结论:我院PIVAS采取了提高医嘱审核的效率与正确性、调整输液标签打印时间、改进退药模式及加强药品的管理等多方面措施,退药的百分比例由4.51%降到1.50%,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所采取的措施能显著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促进PIVAS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赵方允  王丽 《中国药房》2009,(10):796-798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对PIVAS药品损失记录与影响工作效率的电话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配置差错和退药问题;临床要求打单发药的电话最多,严重影响了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科室内培训,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可全面提高PIVAS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退药的具体情况。方法:对本院2013年3—5月558张退药处方,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和退药药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科退药现象较普遍,因患者出院或转院退药所占比例最高,退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结论:PIVAS与住院药房不同,医、药、护间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减少不合理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4):506-508
目的:改进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信息化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工作实际,从医嘱接收、标签查询与补打印、药品管理、收费、退药、综合查询统计等方面不断改进各功能模块,并对比改进前后的工作质量。结果与结论:经过优化改进后,改变了接收医嘱分配批次的方式,增加了标签查询和补打印的模式,建立了PIVAS二级药库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费用的自动计费系统,增设了退药系统相关功能及PIVAS工作量查询统计功能。与PIVAS工作初期比较,摆药差错由0.8%降低至0.1%,分批次工作耗时由120 min缩短至30 min,减少了PIVAS缺药情况发生,促进了临床服务质量。通过优化改进PIVAS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PIVAS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8):4026-4029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退药归位差错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以风险优先(RPN)值评估PIVAS退药归位环节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并探讨该环节可能造成差错的原因,提出降低退药归位差错率的可行性方案,并评价实施3个月后的干预成效。结果:在PIVAS退药归位环节中共找出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RPN值为100)、不熟悉"看似"药品(RPN值为36)、退药数量多(RPN值为20)等8项高风险失效模式。据此制定了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优化PIVAS管理系统等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经过3个月的干预管理后,前3项的RPN值分别降为20、16、8,退药归位差错率由1.98%降低为0.62%(P<0.05)。结论:我院PIVAS应用FMEA方法,降低了退药归位差错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退药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PIVAS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解放军第180医院 2010年2~3月和2011年6~7月PIVAS的退药次数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开展PIVAS初期(2,3月)每个月退药率分别为3.6%,3.5%;采取解决退药措施后(6,7月)每个月退药率分别为2.3%,1.9%。结论解决退药问题应重视退药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发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加以控制,以减少差错。方法我院PIVAS通过设计药品批号的目视标识、物品定位标识、规章制度壁挂式,按类别、分步骤医嘱审核,细化批次调整,并设计高危药品成品输液标识、非整支用量标识、退药标识,细化药品管理以及采取信息化交互手段等举措,以提高工作质量。比较实施细节化控制前(2014年7-12月)与实施细节化控制后(2015年1-6月)调配差错率的变化,评价相关措施的成效。结果 PIVAS工作中细节化的控制,使差错率由实施前的0.497/10 000降低到实施后的0.128/10 000。结论关注PIVAS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可以优化PIVAS工作中某些环节,降低调配差错率,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优化了医院人力资源,但过于方便、简化的退药流程易造成停退药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医师停药的随意性。为进一步提高PIVAS的工作效率,完善信息技术,改善流程管理,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对PIVAS停退药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方芳  赵兵  罗梓涵  杨继红  郑志昌 《海峡药学》2022,(1):237-238,112
目的 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退药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 于2017年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流程优化项目,对比改进前(2017年9~11月)和改进后(2018年9~11月)的退药率、PIVAS退药医嘱处理时间.结果 退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结果:PIVAS的外部差错率为0.02%,内部差错率为0.18%,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药师审方、排药核对、输液配置、成品核对、退药等工作环节。结论:通过差错分析,落实差错上报制度,提高审方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药品的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可降低差错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符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要求的药品调剂模式。方法对比传统药品调剂模式与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排药差错率、排药秩序、报损率、工作质量、耗材成本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率、规范排药秩序、降低报损率、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耗材成本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结论批次药品调剂模式优势显著,适用于任何规模的PIVAS,是值得推广的PIVAS新型药品调剂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成  李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167
目的通过对我院PIVAS开展一年来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优质药学服务作参考。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编药物学》等相关资料,针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PIVAS差错率为0.08%,主要是不合理医嘱、漏审和误审、排药核对差错、配置差错、退药没及时找出。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差错,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差错率明显下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8,(5):595-598
目的:提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管理水平,减少调剂差错,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PIVAS进行质量管理,以"降低冲配药品调剂内差率"为主题,分析调剂差错发生原因,确定改善重点;制订改进方案,通过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管理确定有效对策;比较活动前(2016年2月)及活动后(2016年8月)的有形成果(调剂差错率)及无形成果,评价活动效果。结果:制订并实施了包括统一排班、引进PIVAS MATE流程管理软件、人员全岗培训、加强退药管理及目视管理等措施。取得的有形成果为调剂差错率由活动前的1.81‰下降为0.53‰、目标达成率达108.47%、目标进步率为70.72%;无形成果包括优化了药品调剂的工作流程,使退药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标准化,增进了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合作意识、凝聚力等;另获得一项避光储药盒的实用新型专利。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可有效提升PIVAS工作流程中的管理质量,促进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黎刚  冯润好  黄永英  高岍  严鹏科 《中国药房》2012,(21):1975-1977
目的:介绍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优化后的信息系统功能。方法:对我院新旧PIVAS信息系统在医嘱管理、查询统计和药库管理上的各功能项目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与旧系统比较,新系统在医嘱管理的工作界面、修改批次记录和退药功能上更加完善,并可准确查询、统计退药和配置袋数量,库存管理工作更加简单和快捷。新系统应用后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工作更加精确和系统化,促进了PIVAS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改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工作效率.方法 比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后功能模块,根据临床科室个体化需求和PIVAS自身发展改变工作流程.结果 改进PIVAS信息管理系统后对于流程优化可降低不合理用药医嘱漏审率,降低临床科室退药率,缩短摆药时间.结论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静脉输液制剂集中调配模式的运行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采用“统排统配法”集中调配全院静脉用药,临床药师以静脉输液加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制定个体化输液计划,实施条形码扫描“后计费”模式收取药费和配置费。结果与结论:全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改善,药品调剂和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一次性耗材消耗量明显减少;药品“后计费”模式大大减少了病区静脉药物的退药现象。PIVAS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院药学服务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1):71-73
目的: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水平的提高。方法:从审方、记费、复核贴签与摆药、复核包装、退药各环节比较我院PIVAS信息系统优化前后的情况。结果: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系统在实现与医护人员的即时交流、记费的自动化和准确性、自动提示标签相关信息、病区成品送货时自动编号、规范退药操作及统计查询功能方面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准确率和服务质量。结论:PIVAS通过不断优化其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智能化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退药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9年7—9月开展静脉配置中心退药管理智能化建设项目,对比改进前(2019年4—6月)和改进后(2019年10—12月)月退药发生率、出院病人紧急退药日均次数、护士对PIVAS满意度、改进前后医药护工作量比较.结果 智能化建设后,月退药率由...  相似文献   

19.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科学管理药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明确配置中心责权归属,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摆药流程,鼓励调动药师工作积极性,妥善处理好管理关系。结果:PIVAS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药品管理,减少药品浪费,为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结论: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工作需要科学管理部署,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素质,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探讨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在HIS系统的住院药房系统下开发PIVAS系统。PIVAS系统仅作为住院药房系统的二级系统,不具备药品管理功能,仅管控PIVAS内部流程。为此,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PIVAS与住院药房间的数据共享,降低了药品管理成本,保障了工作流程的顺畅,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和药房管理水平。本文表明,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可有效地整合住院药房与PIVAS的各项工作流程, 有利于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和运行,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