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群华  唐省三 《中国药房》2009,(27):2100-210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假手术、I-R、MgSO4及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复制脑I-R损伤模型大鼠,观察灯盏花素对模型大鼠GFAP和NOS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GFAP免疫染色呈强阳性,血清中NOS和诱导型NOS(iNOS)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I-R组比较,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大鼠GFAP免疫染色则呈阳性-弱阳性改变,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iNOS显著降低(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I-R损伤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和NOS表达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低(25 mg/kg×2)、高(50 mg/kg×2)剂量灯盏花素组。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脑创伤的同时尾静脉注射灯盏花素,8 h后重复给药一次。检测各组大鼠脑创伤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MDA和SOD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别。大鼠脑创伤后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灯盏花素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含量(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减轻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其对大鼠脑创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大鼠CYP2D6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3组,即对照(生理盐水)和灯盏花素高、低剂量(0.54、0.18mg·100g-1)组,静脉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各组分别于第15天注射美托洛尔溶液,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mL,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美托洛尔的浓度。结果:静脉给予大鼠注射用灯盏花素14d后,灯盏花素高剂量组美托洛尔的AUC和t1/2显著高于对照组,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灯盏花素低剂量组虽然也有相同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剂量注射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抑制大鼠CYP2D6的体内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I-R组和灯盏花素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L-选择素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清、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血清、肾组织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均<0.05);灯盏花素组血清、肾组织MDA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P均<0.05)。I-R组血清和肾组织NO、NOS明显高于Sham组,灯盏花素组NO、NOS水平低于I-R组(P均<0.05)。I-R组肾组织L-选择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灯盏花素组L-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结论灯盏花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与其减少L-选择素蛋白表达,提高SOD活性,降低NOS、NO、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Caspase-3、NF-κB p65表达的研究。方法:本实验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喂服灯盏花素。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灯盏花素中剂量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用药4周后,检测NF-κB 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Caspase-3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Caspase-3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光镜显示:灯盏花素各剂量组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①灯盏花素能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降低转氨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②灯盏花素可以降低Caspase-3、NF-κB p65表达,抑制星状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高、中、低剂量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小鼠灌胃4周,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中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血清SOD含量,并制作小鼠胰腺病理切片。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灯盏花素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P<0.05);提高葡萄糖耐量水平(P<0.05)并使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提高胰岛素分泌指数(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P<0.05);提高血清SOD含量(P<0.05);同时能对四氧嘧啶所致选择性胰岛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结论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达康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盐酸地尔硫(14mg/kg)组与心达康高、中、低剂量(6、4、2mg/kg)组,灌胃给药,给药7d后复制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心肌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显著增强,SOD和GSH-Px活性显著减弱,心肌细胞ATP酶活性显著减弱,Bax表达显著增强,Bcl-2表达显著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达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显著减弱,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强,心肌细胞ATP酶活性显著增强,Bax表达显著减弱,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或P<0.05)。结论:心达康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改善心肌细胞ATP酶的能量代谢,以及抑制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脑损伤时对脑细胞凋亡及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及其相关介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模型组(IR组)、灯盏花素组及假手术组各6只。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IR)模型,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LA2在脑细胞中的表达,用[3H]标记大肠杆菌膜为底物的液闪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sPLA2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缺血0.5h再灌注24h,IR组海马与皮质凋亡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和灯盏花素组(P<0.01)。缺血0.5h再灌注12h,IR组海马sPLA2阳性细胞数及皮质sPLA2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和灯盏花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0.5h再灌注12h,IR组TNF-α、sPLA2及PGE2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灯盏花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MCA-IR脑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在于抑制sPLA2的激活、表达及其相关介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陈宇清  薛梅  张亚明 《中国药房》2010,(47):4439-444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HIBD动物模型,将60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和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在HIBD后48h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和脑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和突触素Ⅰ(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HIBD后48h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IBD后48h模型组中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HIBD后48h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抑制脑损伤后MEF2A基因表达,并抑制Synapsin-1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欧亚旋覆花总黄酮提取物(TFI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假手术、模型、金纳多及TFIB高、中、低剂量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IB高、中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TFIB高、中剂量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1);TFIB高、中剂量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显著改善;TFIB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TFIB高、中剂量组胞浆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FI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并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增强机体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咖啡酸溶液,10、30、50mg·kg-1),每组7只,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寻台潜伏期为指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固定视野内神经元细胞计数,并考察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5d内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和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咖啡酸可能通过降低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实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MT组及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各20只,对照组12只。MT组及ISO组给予ISO皮下多点注射ISO建立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MT组给予MT治疗,ISO组不给予MT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置。8周后,随机从各组选取存活大鼠各10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定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ISO组及MT组大鼠LVEDD、LVESD明显扩大(P〈0.05或P〈0.01),LVEF、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与ISO组大鼠比较,MT组大鼠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5),LVEF、FS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下降(P〈0.05),SOD、GSH-Px活性亦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MT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并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硫普罗宁(MPG)对阿霉素(ADM)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ADM损伤大鼠心脏模型,灌胃给予MPG,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脑钠肽(BNP)、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DM大鼠心脏模型组相比,MPG干预ADM处理后大鼠的血清cTnⅠ、CK—MB及BNP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力显著增高,MDA、NO含量,总NOS活力及iNOS活力显著降低(P均〈0.01),心肌组织病理积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MPG对ADM心脏毒性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MPG可能通过恢复心肌组织SOD的活力、抑制iNOS活性使心肌组织NO产生减少,从而减轻ADM所致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氮氧自由基(N1)对心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分别建立脑I/R模型和心肌I/R(MI/R)模型,将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阳性对照(传统的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100 mg/kg)组和高、中、低剂量(N1,100、50、10 mg/kg)组,每组6只,均在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就脑I/R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百分率评价N1的脑保护功能;就MI/R模型,通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舒张期压力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价N1的心脏保护功能。结果:脑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M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N1对大鼠的心脑I/R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强于Tempol。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姚鸿萍  杨晓玲 《中国药房》2014,(21):1940-1943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早期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实验(他莫昔芬10、5、2.5 mg/kg)组,每组4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建模后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24 h给药1次。考察给药后4、8、12、24、72 h和7 d时各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的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脑水肿情况以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脑组织中FADD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脑水肿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实验组大鼠的FADD阳性细胞数(给药后24、72 h)、凋亡细胞数(给药后24、72 h和7 d)和脑组织含水量(给药后72 h)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的FADD阳性细胞数(给药后8、12、24、72 h)、凋亡细胞数(给药后12、24、72 h和7 d)和脑组织含水量(给药后12、24、72 h和7 d)均明显减少(P<0.05),各剂量实验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水肿范围变小、程度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固缩细胞减少,肿胀细胞增多,细胞周围间隙变小,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他莫昔芬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的FADD阳性细胞表达,减少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同时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发挥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