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殷东风教授中药配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直至消失,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减药或停药,靶向治疗得以有效延续,无进展生存期已达18个月,总生存期已近36个月,血CEA显著下降,KPS评分明显提高。随着肿瘤治疗观改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衡量肿瘤疗效主要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减轻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毒副作用,预防复发、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上日趋重要。当今提倡多手段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肺癌,中医辨证施治正符合这一思想。虽为个案,仍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病机,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6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中西医结合防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荣 《光明中医》2004,19(5):53-54
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防治疗效。方法 :对 6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全组均存活 ,5 1例术后即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复发 2例 ( 3 9%) ,转移 5例 ( 9 8%) ,此 7例中位无病生存期 5 9年 ;另13例术后仅以西医治疗 ,复发、转移后方开始中药治疗 ,中位无病生存期 3 5年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3 3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预防、延缓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化疗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9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健择+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观察两组无瘤生存期、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3.13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7.84%、43.30%、57.73%;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0.87个月,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79%、55.32%、73.40%;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期、2和3年复发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无瘤生存期,抑制其术后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配合现代医学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减毒增效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单纯中药抑制肿瘤效果不佳,笔者认为中医肿瘤治疗应重视疾病、症状与患者证候的有机结合,立足古代经典,吸收当代中医肿瘤科研成果,在改善患者症状、证候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病症证结合的辨证模式符合当代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现状,亦可极大的提高中医肿瘤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扶正祛邪治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中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中医扶正治法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以毒攻毒等祛邪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分析中医扶正祛邪理论与西医治疗肿瘤理论的相通之处,分析中医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等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及在疗效上的优势。结果:以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指导临床,对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结论:以中医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辨证应用扶正祛邪治法,结合西医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起到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胃癌的现代医学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并结合辅助化疗以及放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中医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手术创伤的恢复、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等方面,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胃癌在防治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难点问题,需要中西医共同寻求应对方法。当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临床角度研究报道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法和经验,显示出中医药良好的特色和优势。我们提倡在肿瘤病证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辨治规律,创新理论,研究有效方药,建立符合循证医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和体系,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胜友  刘玉良  王梦蕾 《中医杂志》2023,(19):2045-2048
中医药参与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发挥增效减毒、减少复发转移等作用,中西医协同诊疗在肿瘤领域逐渐成为共识。临床实践发现,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现代医学疗法作用于机体,会引起舌脉、症状的相应改变,可能成为改变证候的主要因素。应当详细辨析现代医学疗法寒热阴阳属性及其对中医证候的影响,精准运用中药增效减毒;把握现代医学疗法的证候演变趋势,预判病势,从而提高多学科诊疗时中医辨治精准性,促进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G)是我国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复发型肝细胞癌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化放疗、射频消融等常规疗法,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生活明显质量下降。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有延缓肿瘤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应栩华主任医师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肿瘤的诊治工作,尤善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选其治疗晚期复发型肝细胞恶性肿瘤验案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临床治疗肿瘤发挥中医药理论的优势,对抗肿瘤和辅助抗肿瘤,已证实中医药对放疗、化疗有着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 可通过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机体的正气,增强祛邪御邪和免疫力,亦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结果 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药膳,配合中西医治疗肿瘤,亦起到了治疗和预防肿瘤转移的积极作用.结论 利用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肿瘤有其独特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防治肿瘤和转移的研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临床观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孟唤男  赵丽  刘柳  刘建军 《中医药学报》2021,(2):115-118,F0003
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及早防治肝癌至关重要。西医的治疗手段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以经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放射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手段,针对不能耐受西医疗法可选择中医药辨证施治。这些方法单独使用存在着各种问题,现代医学联合中医药治疗能中西优势互补,贯穿治疗全过程;早期—防治癌前病变与手术并发症,加速康复;中期—防治复发与转移,减轻微创、介入、放疗不良反应;晚期—增效减毒,提高带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其远期总体疗效较差。中医药具有整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等优势。同样,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抑制大肠癌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临床防治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相配合治疗肿瘤的思路有:①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调补手术损伤,促进康复,利于患者接受其他治疗;辅助术后治疗,以期防止或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能障碍,以利于手术。②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③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肌损伤、肝肾功能损伤。中医药治疗肿瘤应注意:坚持中西医结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应于每个患者的治疗手段;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最佳机会,一般以放、化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毒副反应较大。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把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在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防复发转移、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转移是肺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目前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辨证治疗肺癌骨转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正气虚弱是肺癌发生的基础,而癌毒则为肺癌发生的直接病因;肾精亏虚是发生骨转移的基础,癌毒是导致骨转移的直接因素。刘伟胜教授强调肺癌骨转移从肾虚论治是其治疗特色,其诊疗特点为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中西医结合,全面诊疗;重视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严重进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IH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可迅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或发生暴发性或亚暴发性肝病。西医学已将免疫抑制剂作为AIH的首选治疗药物,波尼松(龙)单一治疗或加用硫唑嘌呤联合治疗,被公认为是AIH的基础治疗,并被临床广泛运用。多数AIH患者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好,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探寻新的AIH治疗措施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在AIH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就AIH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AIH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述评。方法:通过对脑梗塞二级预防中西医所呈现的优势与不足和中医重要地位的阐述,延伸到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存在诸多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方面能优势互补。结论: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仍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有优势互补,加强治疗作用,是预防脑梗塞复发方面是一条必要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及西医疗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皮肌炎中的确切疗效.方法:以2008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78例皮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52例,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患者26例单纯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治疗一定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细胞沉降率及对TNF-α的影响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和细胞沉降率(ESR)分别为(381.5±85.8)U·L-1和(18.8±13.7) mm·h-1,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均P <0.05;治疗前后肌酸磷酸激酶和细胞沉降率及TNF-α的比较中,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ATNF-α为(0.52±0.17)mg·L-1,较对照组△TNF-α的(0.34±0.09) mg· L-1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 <0.05.结论:在皮肌炎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较西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对TNF-α的影响明显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