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围PCI手术期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住院的30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ACS患者围PCI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我院住院的12例ACS患者围PCI手术期未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后对其进行观察指标评价分析。结果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但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减少。治疗组复合终点事件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轻微出血4例发生率为22.2%,对照组轻微出血2例发生率为16.7%。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选择性高、抗血小板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适合ACS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S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2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依替巴肽(受试)组和替罗非班(对照)组,在常规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基础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开始时即静脉予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情况及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MACE事件均末发生;24 h心电图缺血导联数与用药及PCI前相比均减少,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受试和对照分别为21.4%和28.6%.结论 两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拈抗剂在ACS介入治疗中均能起到辅助作用,且安全性好,但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脏标记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PCI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并持续至少36 h.观察院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心肌梗死)及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的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24、48 h,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术后替罗非班组cTnT( 20%vs62%,P<0.05)和CK-MB( 17%vs 56%,P<0.05)增高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替岁非班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ACS择期PCI术后心肌标记物(cTnT、CK-MB)的升高,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18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2组仅于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治疗3组术前即开始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观察4组间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术后出血、血小板计数等情况。结果 PCI术后4组间心肌梗死溶栓出血分级(TIMI)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明显(P<0.05),治疗1组和治疗3组的CK-MB峰值、LVEF改善效果优于治疗2组(P<0.05)。4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早期及冠状动脉内应用能明显提高该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75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A组患者再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实验B组患者再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系数与MACE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计数水平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MACE合计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小剂量应用更为安全,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陈志刚  黄陆力  岳兵  张永春 《中国药房》2012,(18):1693-169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设为ACS组,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组和替罗非班组,支架组给予常规PCI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另选择同期在我院疑似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认冠脉无狭窄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术前1天、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血浆sOX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浆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CS不同的临床类型中,心肌梗死(MI组)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中,sOX40L和hs-CRP含量: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替罗非班组sOX40L水平显著低于支架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CS患者血浆sOX40L水平显著上升,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替罗非班可降低ACS患者PCI后血浆sOX40L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择期行PCI的高龄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罗非班组(3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另加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22.9%VS 17.1%,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7.1%,P<0.05)。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合并症,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应用在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介入前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并继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中TIMI0~2级血流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出血率为14.29%,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2组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血流,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152例ACS患者行支架术,其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后症状、心电图、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PCI术中发生慢血流43例,无复流1例,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有效恢复43例。牙龈、穿刺部位渗血6例。结论:替罗非班对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善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可以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择期PC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使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60例为试验组,常规抗血栓治疗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绞痛、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轻微、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无MACE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于30 d内不明原因猝死,2例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绞痛发生,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6.7%vs.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在进行常规抗血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静脉替罗非班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EMI患者7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36例、对照组38例。盐酸替罗非班组行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并维持泵入至术后36h,对照组行常规PCI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h的ST段回落情况、30d内的梗死和死亡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慢血流和无复流发生率15.8%,TIMI3级血流发生率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1hST段回落70%比例达61.1%,对照组达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d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无梗死和死亡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组血小板活化度明显降低,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有效的,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应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替罗非班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7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出血情况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无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68-3070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PIC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1h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出血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x2=15.594,P<0.0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0%)(x2=13.366,P<0.01).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峰A峰比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 (10/30),对照组为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4,P<0.01).结论 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短期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达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硝酸甘油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例;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出血风险低等优势,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O12年4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8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48h和一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PCI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PCI治疗组,95例),疗程24 h。结果替罗非班组9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和6.3%,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Tirofiban)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239例高危并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组91例、术后立即使用组95例和未使用组53例。术前使用组应至少在PCI术前4 h使用罗非班;而术后立即使用组在PCI术后立刻使用;未使用组在术前术后都不使用替罗非班。对三组血小板聚集率、PCI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TIMI血流情况和7、30、90 d主要心脏不良问题发生几率、急性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发生几率进行观察。结果在PCI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罗非班,能够在手术后的24 h内有效的抑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增加,与未使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在术前、术后以及未使用相比较,术前使用能够提高靶血管的TIMI 3级血流的获得率,三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使用组的发生率较低。三组均没有发生重度和中度出血,轻度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能够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水平,还能够提高手术前TIMI血流,降低术后心肌损伤和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