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男,45岁,反复咯血1年,再发20d入院。CT平扫+增强扫描示:左下肺见10cm×11cm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见气-液平面,经肘静脉团注80ml碘佛醇,速率3ml/s,动脉期病变不均匀明显强化,见胸主动脉发出异常供血动脉,直径约5mm,拟诊左下肺肺隔离症并感染(见图1~3)。手术所见:左下肺实变,质硬,有结节,并见左下肺静脉下方有一异常动脉血供由降主动脉发出至左下肺,双重结扎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0岁,因活动后气紧1年余在院外行胸片、上消化道钡餐提示胃底向左后方胸腔疝入胸腔;胸部CT提示左肺下份被抬高的胃占据,伴左下肺不张、双下肺感染灶及间质性变。体格检查:血压14/8kPa,术前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先天性食管裂孔疝(食管旁型)。2005-5-13在全麻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中见左下肺与膈肌粘连,在左侧膈顶位置肠肌明显薄弱,有范围15cm×12cm疝囊疝入胸腔,表面形成完整的疝囊,食管下段和贲门位置正常。术中同时发现左下肺后基底段有范围约10cm×12cm隔离肺组织,该段与邻近肺组织被同一层胸膜覆盖,左下肺后基底段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肺IVLBCL患者的CT和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10例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4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10例胸部CT显示,肺IVLBCL均为两肺多发病变,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减低和弥漫多发斑片及片状磨玻璃稍高密度影,5例沿胸膜下分布,5例随机分布。10例中,8例伴实性和/或磨玻璃样微小结节,微小结节均随机分布;6例合并实变影,包括左上肺下舌段及左下肺后基底段实变影2例,两下肺前内基底段条片样实变影2例,右上肺胸膜下楔形实变影2例;2例合并两上肺小叶间隔增厚。3例合并脾大,2例合并肝大及肾上腺增粗,所有患者均无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同时行PET/CT检查,均显示两肺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弥漫性放射性浓聚,肺内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范围为2.3~8.0,平均4.2±2.6。10例中,3例合并脾脏及骨髓受累,1例合并肝脏及肾上腺受累,1例合并全身肌肉受累,肺外器官SUVmax范围2.7~6.4。结论:IVLBCL...  相似文献   

4.
3岁以内婴幼儿肺结核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立新  贺亚琼  刘建滨  谢安  易正湘  刘宇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01-1005
目的: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肺结核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婴幼儿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将影像表现分为干、湿2种病变类型和9种病变形式,统计各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湿型27例(87.0%),干型4例(13%)。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7例(87.0%),其中左肺门13例,右肺门5例,双侧并纵隔9例,钙化、环状强化(鬼影样淋巴结)各4例。实变灶16例(51.6%),左肺8例,其中左上肺7例,左下肺1例;右肺6例,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下肺3例;双侧2例;膨出征8例,鬼影征2例,空洞左上肺、右下肺各1例。弥漫结节灶、粟粒结节及斑索高密度灶分别为11例、5例和24例,树芽征5例。支气管狭窄及气体潴留总计14例(45.2%),支气管狭窄合并气体潴留者8例;左上侧7例(50%,7/14),右侧6例,其中右上、中、下分别为1、2、3例;双下肺2例。毛磨玻璃密度灶12例(38.7%),其中双下肺10例,上肺2例。组合病灶中淋巴结肿大合并网格灶23例(芽生土豆征)(74.2%,23/31),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实变15例(48.4%),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内结节12例(38.7%),淋巴结肿大合并毛磨玻璃密度灶11例(35.5%);1例系统病变,累及肝脏、腹膜后淋巴结。无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病例。结论:小儿结核CT影像仍有一定特点,主要以淋巴结肿大、实变和气道狭窄为主,上肺多见,多种病变形式、多发叶段病变共存。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3岁 ,因反复气促 2个月 ,加剧 3d ,胸片示“左侧气胸”而收治入院。患儿出生至发病前 ,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检 :神清 ,呼吸略促 ,面色红 ;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 ,心率 132次 /min ,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 ,左下肺见少许团块状软组织影。胸部螺旋CT加三维重建 :左肺下叶背段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肺囊性腺瘤样畸形首先考虑。三维重建显示肿块与气道无直接关系 (图1~ 3)。影像诊断 :左肺下叶背段囊实性占位 ,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手术 :见左肺下叶背段上部囊性病变 ,范围 12cm× 10cm× 8cm ,呈多囊样 ,有黏液胶状分泌物 ,…  相似文献   

6.
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致血小板减少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男 91岁。咳嗽、咳痰、发热 1d。查体 :体温 38 6℃ ,左肺可闻及湿性罗音。血常规 :WBC 17 3× 10 9/L ,N0 812 ,L 0 99,PC 6 8 7× 10 9/L ;胸片示 :左下肺感染 ;痰培养 :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出现咳嗽发热前半个月血小板 14 6× 10 9/L。既往有脑梗塞后遗症病史 ,长期卧床。诊断 :(1)左下肺炎 ,(2 )脑梗塞后遗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10d后 ,患者咳嗽、发热症状消失 ,复查血常规 :WBC 7 4× 10 9/L、N0 5 92 ,L 0 2 4 2 ,PC 10 9× 10 9/L ,复查胸片左下肺感染已吸收。例 2 ,男 76岁。咳嗽 3d ,发热 1d。查体 :体温 38 3℃ ,两…  相似文献   

7.
陈朝辉  高明  秦明超  陈博昶  耿起 《武警医学》2002,13(10):637-637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32岁。因咳嗽伴黄色粘痰、痰中带血 1月就诊。无恶心、呕吐及发热。体检 :胸廓基本对称 ,左下肺可闻及湿音及肠鸣音。患者幼时起肺部曾反复感染 ,易感冒。X线检查 :左下肺纹理增多、紊乱 ,贲门及胃底位于膈上胸腔内 (见图 1) ;CT检查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片状密度增高影 ,其内见多个小囊状透亮区 ,邻近胸膜略增厚 (见图2 ) ,左下肺野内见含气胃影及液平面 ,其下方见脾脏影 (见图3)。诊断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膈疝。行左下肺叶切除术 ,术中见左下肺与胸壁广泛粘连 ,左侧膈肌完整 ,但膈肌菲薄 ,与肺底紧密粘连并明…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2年12月~2003年5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4例,其中46例曾做报道。所有病例均行胸部摄片,67例住院期间每隔1~2d摄胸片1次,9例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累及单侧肺50例(67.57%,50/74),以双下肺为多,占39例;病变累及双侧肺24例(32.43%,24/74),以同时累及右下肺和左下肺为多,占16例。肺部病变表现为多形态改变占28例,以肺部同时出现淡薄片状、云絮状及点片状影多见,占11例;单形态改变45例,以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纹理间散在点片状影多见,占24例。67例有完整资料的住院患者影像学表现变化模式具有多样性,以进展~逐渐吸收模式多见,占42例;2例出现实变;5例出现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67例中有3例在住院后期出现条索状影,2例复查后条索影吸收好转。所有病例纵隔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出现于单侧下肺,可表现为单形态或多形态,主要形态有点片状影、淡薄片状影、磨玻璃影、云絮状影、网状影及实变;病变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主诉左侧胸背部疼痛5个月余,咳嗽、咳痰3个月。体查: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听诊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实验室检查:ESR14mm/h,肿瘤标记物测定阳性,血液生化、免疫均为阴性,支气管镜、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部正侧位:左下肺外基底段见一约7.5cm×9cm球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整,无明显深分叶及毛刺征,其外侧缘与左侧胸壁接触紧密。X线诊断:左下肺肿块性病变,性质待定(图1,2)。CT平扫:肺组织窗示左下肺外基底段见近似椭圆形肿块影,约7cm×8cm×6cm,CT值14.7Hu,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整,无血管…  相似文献   

10.
一例44岁男性患者,以双侧肺炎入院。平片示双下肺实变,左膈面模糊,CT片示肺门下3~4匣米层面大片致阴密影,左下叶大支气管内见液平面,更下层面见左半胸有均一的软组织密度的区域,与脾脏、胸膜和横膈均不能区分,未能作出诊断。而超声波检查则清楚地显示左膈上的中等回声区域,其间有多发的、分支状的、无搏动  相似文献   

11.
杨艳辉  彭如臣   《放射学实践》2013,28(6):636-638
目的:分析和总结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CT表现,评估其影像学特点。结果:首次检查仅有3例有阳性表现,41例患者于中毒早期(1~7d)死亡8例,余者CT主要表现为仅支气管血管树增多、模糊10例,磨玻璃影18例,实变影4例,胸膜下线11例,肺索条影15例,支气管扩张5例,胸腔积液2例。中毒中期(8~14d)出现4例患者死亡,余者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轨道状支气管扩张12例,磨玻璃影13例,肺实变13例,肺索条影9例,气胸1例,胸膜下线8例。中毒后期(>15d),死亡3例,余者CT表现以肺间质改变、肺实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为主。结论:百草枯中毒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演变有很好的一致性,提高对CT的认识,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至2012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P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PC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轻,5例为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3例胸痛不适;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高分辨及增强扫描。18例患者中:(1)多发病灶型(结节/团块)10例;(2)单发结节型:孤立性结节6例;(3)实变型:大叶楔形实变2例。所有结节或实变都位于邻胸膜下,16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6例出现厚壁空洞;2例周边出现"晕征",1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16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2例大叶实变病变内散在片状坏死液化灶;3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病理:18例光镜下均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特殊染色六胺银及粘液卡红均可见新型隐球菌。结论 PC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肿块位于肺外周并呈宽基底紧贴胸膜,病变内部以坏死为主且无钙化;但CT表现上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癌、普通肺炎或肺结核;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的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32例,以右下肺或双下肺分布多见;磨玻璃影22例,双肺弥漫性分布多见;结节影10例,均为多发、双肺分布,直径均<3 cm(其中直径<1 cm者7例),包括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3例;网格样影或线样影4例,分布于两肺上叶2例,广泛分布于两肺各叶2例.不同感染类型表现,细菌感染以实变影最常见,其次为磨玻璃影;真菌感染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均较常见.结论 CT对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42岁。发现双下肺肿块2个月 ,无呼吸道症状。既往体健 ,无结核史、外伤史。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后前位胸片 ,见双下肺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的肿块影 (图 1)。切线位片 ,示右下肺偏后肋膈角区分叶状肿块影 ,约7cm× 5cm大小 ,侧后肋角填塞 ;左下肺稍偏前见椭圆形肿块影 ,约 7cm× 6cm大小 ,肿块上缘与胸壁夹角成锐角 ,2个肿块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X线诊断 :双下肺肿块多系囊性病变。CT平扫 :右下后胸壁 3 5cm×4 0cm× 7 0cm肿块 ;左下侧胸壁5cm× 7cm× 9cm肿块 ,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患者的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结果9例中病变位于左下肺7例,右下肺2例;病变呈"珊瑚状"7例;密度不均匀9例,表现为多数囊样稍低密度区,增强后尤为明显;边缘光滑、清楚8例,模糊1例;病灶与主动脉分界清楚9例,相邻横膈面胸膜肥厚7例,呈肋骨样肥厚;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多数扭曲、紊乱的血管影9例,可见明确供血动脉2例,肿块边缘及主动脉旁见圆形血管断面强化影9例。结论实性肿块型肺隔离症在发生部位、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CT表现全面分析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肺脂肪瘤比较罕见,我们根据3例肺脂肪瘤的诊断,探讨其CT征象和诊断价值。1病例报告例1女,33岁。胸部不适10年,不咳嗽。X线胸片:两肺弥漫性絮状及条索状影。左上纵隔增宽。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胸部CT扫描:左上纵隔增宽,伴纵隔旁肺实变,突人肺野内约6cm,密度均匀,边界不清,实变区向纵隔间隙沿大血管及肺血管蔓延,伸入两肺,呈弥漫条索状,不规则结节状密度增高影。CT值-110~-120Hu。病变以两肺内、中带明显。左上纵隔旁肺内呈堆积样肿块。肿块与纵隔胸膜,胸壁胸膜粘连,局部胸膜增厚。病变沿血管发展,大血管旁病变明显。…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8岁.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2周入院.体检:左下肺呼吸音减弱,余无异常.CT检查:左侧下胸腔巨大肿块,大小约20 cm×13.3 cm×7.4 cm,呈囊实性,内见脂肪密度影,未见钙化,病灶上缘清楚,下界累及膈面(图1);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中央脂肪密度无强化(图2、3).CT拟诊:左侧胸腔巨大囊实性肿块,考虑来源于胸膜的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18.
读片窗     
患者 男 ,4 1岁。咳嗽、咳痰、胸痛 1年余 ,近来痰中有少量血丝并伴有低热、盗汗。实验室检查 :WBC 4 .5× 10 9/L ,N 0 .70 5 ,L 0 .2 2 9,Hb 16 2g/L。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胸部X线片示左肺中野一结节状高密度影 (图 1) ,直径约 3cm ,边缘模糊。CT肺窗示左肺上叶舌段一结节影 ,大小约 2cm× 3cm×3cm ,密度均匀 ,边缘可见多条长短不一的毛刺 ,其中有两条伸向胸膜 ,形成兔耳征 (图 2 )。纵隔窗见病灶密度均匀 ,CT值为 4 0HU ,边界尚清 ,边缘不光整 ,有浅分叶 (图 3)。请分析病变性质 ,答案见第 35 2页本病例术前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反复胸闷不适1个月入院.体检:左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AFP、CEA、CA125、CA199)均未见异常. CT定位相显示左下肺巨大实变阴影,左侧膈面显示不清,左侧肋膈角闭塞(图1),平扫显示左下胸腔内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7.6 cm×14 cm× 17.5 cm,边界尚清,密度基本均匀,肿块内见斑片状钙化,平扫CT值约43HU(图2、3),肺窗显示左下胸腔被肿块大部分占据,左下肺部分肺组织受压不张,紧贴肿瘤边缘,右下肺见局限性肺大泡(图4),增强后动脉期显示肿块轻度强化,CT值增加10~20 HU,并见一支粗大的肿瘤血管显示(图5、6),实质期冠状面重组显示病灶更完整,肿块内缘紧贴左心缘及心膈角,外缘紧贴左侧胸腔内缘,占据整个左下胸腔(图7),容积再现显示肿瘤血管来源于腹腔干动脉上缘(图8).  相似文献   

20.
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均诊断为左下叶背段周围型肺癌。手术所见 左肺下叶背段可触及质硬肿块 ,约3cm× 3cm× 4cm大小 ,略分叶 ,边界不清 ,无完整包膜 ,局部与壁层胸膜粘连紧密 ,分离困难。术中诊断为肺癌 ,行左下叶切除术。镜下所见 :肺泡壁增厚 ,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肺泡内充以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局部支气管扩张、破裂 ,内见炎性肉芽组织及较多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 :左下肺胆固醇性肺炎 (支气管扩作者单位 :1 0 0 0 91北京解放军 30 9医院放射科 (全昌斌、李红 ) ;1 0 0 0 91北京解放军 31 6医院放射科 (王浩 )张所致 )。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