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1.5 T MRI中乳腺肿瘤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是否对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共计44个病灶),分别测量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增强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结果给药前后DWI图像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给药前后的ADC值(t=-4.023, P=0.001)及eADC值(t=4.082,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给药前后的ADC值(t=-1.700, P=0.103)及eADC值(t=1.341, 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治疗的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对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MPR诊断时69例分叶征、68例细短毛刺征、62例血管集束征,均多于薄层扫描(P<0.05);两种诊断方法胸膜凹陷、空泡征差异不显著(P>0.05);SSD诊断时66例分叶征、54例胸膜凹陷,多于薄层扫描(P<0.05);SSD诊断中0例空泡征(占0%),低于薄层扫描(P<0.05);两组诊断方法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联合应用MRI的双激发式稳态自由进动(BTFE)序列与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e-THRIVE)成像序列分析岩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其与同侧三又神经的空间毗邻关系.方法 选取41例面肌痉挛及气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飞利浦公司ACHIEVA NOVA DUAL A-serial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成像.成像序列为BTFE与e-THRIVE序列,主要观察脑桥小脑角区岩静脉及其与三叉神经的窄间毗邻关系.结果41例共82侧岩静脉及同侧三叉神经均显示清晰;岩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呈局部游离状态.岩静脉主干支数为1、2、3支者分别为70侧(86%)、10侧(12%)、2侧(2%).37例共74侧岩静脉(91%,BTFE、e-THRIVE序列)位于三叉神经根的背外方,3例共6侧岩静脉(7%,e-THRIVE序列)位于神经根的腹外方,1例共2侧岩静脉(2%,BTFE 序列)位于神经根的正上方.结论 联合应用BTFE与e-THRIV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岩静脉及三叉神经,并可以准确评估两者间的空间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提供局部影像学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感染性脊柱炎在低场强MR的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感染性脊柱炎的低场强MR图像,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42例病变中39例累及多椎体,3例累及单椎体。42例中35例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为主,在T2、W1上可见条片状低信号,7例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在STIR及TSHIRT脂肪抑制序列上所有病变均呈不均匀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所有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35例脊柱结核中有20例表现为边缘强化,29例脊柱结核及3例真菌感染的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6例惟体结核存在寒性脓疡。结论低场强MRI可以发现感染性脊柱炎中椎体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结合临床,部分病例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隐痛20d。体检:全身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余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7.2×10~9/L,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MRI:壶腹与胰头之间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等T_1、稍长T_2信号为主,内见大范围不均匀低及无信号区,约56 mm×50 mm×70 mm,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与胰头境界欠清,胰腺实质信号正常,胰管轻度扩张(图1,2)。MR水成像显示肝总管及胆总管扩张,直径约2 cm,胆总管远端明显变细,轻度向外侧移位,胆总管下段相当于壶腹附近突然中断(图3)。CT扫描:胆总管下段壶腹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38 Hu,内见多个散在团块状高密度影,其CT值约为109~150 HU;增强扫描后肿块软组织部分强化明显,其CT值约为60~87 Hu。胆总管上段、肝管扩张明显(图4,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不同成像序列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行MRTA检查,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成像序列(3D-TOF)、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TFE)、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观察血管神经走行关系,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MRTA检查共发现责任血管115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13例;术中观察发现责任血管122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6例。MRTA检查与术中观察情况一致121例(95%)。本组治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 MRTA检查对发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3D-TOF、B-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可显示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术前评估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PACS的ICD-10编码系统在放射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开发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ICD-10编码系统,本系统编码数据库包含总编码表和常见疾病编码表,ICD-10编码搜寻查找功能直接与总编码表相关联,导出的编码及相应文字存储于常见疾病编码表中;ICD-10编码自动匹配功能与常见疾病编码表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原发少见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的海绵状血管瘤4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淋巴瘤4例,2例呈等T1、长T2信号,另2例呈略短T1或等T1、略长T2信号,2例病变见椎体以及附件破坏;血管脂肪瘤3例,T1WI呈不均匀低到等信号,其内夹杂少量高信号,T2WI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病灶内见小点条状流空低信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例,病变呈“钳状”包绕脊髓,T1WI和T2WI上均为等信号。以上病变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占位病变的定位以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