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术. 方法 选择2001年- 2009年内固定治疗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失败16例,股骨近端防旋螺钉(PFNA)固定失败2例.失败后对13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结果. 结果 12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2.3年.本组患者2例出现术中并发症;3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l例出现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牵引治疗.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4分,术后1年平均83分.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能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骨科医院关节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THA治疗的3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THA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6.21±6.42)分,治疗后12个月为(88.45±7.19)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3.11±7.25)分(t=14.310、26.640,P均=0.000);治疗后12个月,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2.790、22.190、7.367、12.760、12.630、6.332、12.160、12.160,P均=0.000)。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予以THA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7~97岁,平均78.5岁.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9.6±7.5)min,术中出血量(150.5±40.2)ml,骨折愈合时间(9.1±2.2)周.3例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余患者皆获满意疗效.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得分为(88.5±6.3)分.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亚洲改进型(PFNAⅡ)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随访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完成的53例6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4.5个月。PFNA治疗组22例,PFNAⅡ组31例。记录并比较其年龄,骨折类型(AO分型),术前合并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首次行走时间,测量术后初次X线片检查的尖顶距(TAD)并记录术后2周Harris评分;随访记录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情况及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及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PFNAⅡ组手术持续时间低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NA组,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明显低于PFNA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其余各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PFNAⅡ均可实现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PFNAⅡ操作更为顺畅,可有效降低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更适合身材相对瘦小的亚洲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驻马店段庄孙全贵骨科医院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9.631、22.162,P均<0.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助行器辅助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7.842、12.135、43.875、18.229,P均<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246,P<0.001),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38,P<0.001);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2%,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3%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凯  陈安富 《空军医学杂志》2016,(4):261-263,26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 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DHS内固定治疗32例(DHS组),PFNA内固定36例(PFNA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隐性失血量,监测髋关节功能变化,比较2组预后。结果 1DHS组总有效率为93.75%,与PFNA组的94.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3PFNA组术后1、2~3、4~5 d隐性失血量均少于DHS组(P<0.05);4术后,2组Harris评分均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3、6、12个月后评分上升幅度均高于DHS组(P<0.05);5术后3、6、12个月PFNA组日常生活活动力表(activies of daihy living,ADL)评分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整体效果好,患者隐性失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稳定型(Evans分型1组及Ⅰ型2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LP组(21例)和PFNA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骨折愈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短于PFLP组[(10.80±2.93)周vs.(15.14±2.10)周、(5.33±3.24)周vs.(8.38±2.6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PFNA组少于PFLP组[(206.67±62.18)m L vs.(296.67±98.9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达7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PFNA与PFLP均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优秀内固定选择,但PFNA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更快,更适用于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初始内固定失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7 ~ 76岁,平均54岁.Ⅰ期失效的内固定包括动力髋螺钉(DHS)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8例,Gamma钉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国产重建钉2例.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100~240 min),出血量平均800 ml(400 ~2 000 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 6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8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36 ~ 48分[(42.1±3.2)分],末次随访为62 ~ 94分[(87.2±3.8)分](P<0.05).X线片测量颈干角平均130°时(110°~ 142°),未发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表现.结论 对于活动能力强、股骨近端残留骨量多、髋关节无严重损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收治8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85岁,平均68. 8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0例,III型20例。置换术组40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3~84岁,平均68. 7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1例,III型19例。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置换术组(P <0. 05)。PFN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 00%)低于置换术组(22. 50%,P <0. 05);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 50%)高于置换术组(75. 00%,P <0. 05);PFNA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 24±8. 61)分高于置换术组(79. 48±6. 32)分(P <0. 05)。结论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PFP)与抗旋髓内钉(PFNA)两种股骨近端固定方案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近远期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南岸区人民医院、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LPFP组(55例)和PFNA组(55例),分别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6.55±1.34)cm、手术时间(68.41±7.50)min、术中X线透视剂量(11.53±2.93)m Sv、术中失血量(163.30±24.79)m L均显著优于LPFP组(10.93±2.24)cm、(77.80±9.35)min、(19.10±4.63)m Sv、(220.14±35.62)m 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3.76±1.05)个月和(3.38±0.9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髋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接近,但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固定方案在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手术创伤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6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PFNA治疗(PFNA组),28例采用ATBA治疗(ATBA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分别为(42.9±11.8)min、(84.2±27.5)mL、(85.3±20.6)mL、(65.3±21.6)mL、(28.7±10.3)d、(80.9±12.5)分;ATBA组分别为(101.1±18.7)min、(311.3±105.4)mL、(273.1±45.5)mL、(217.4±35.2)mL、(5.9±3.2)d、(77.2±14.1)分,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TB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方面明显长于ATB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ATBA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PFNA组高于ATB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可作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有早期下地负重需求的患者而言ATBA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唑来膦酸与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患者260例。A组127例患者术后2周内每天皮下注射降钙素50IU,2周后使用降钙素鼻喷剂20μg/日喷鼻治疗;B组133例患者术后2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2周后每天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A组和B组骨折术后1周和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结果 A组和B组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分别为(103±28.7)d和(104±29.8)d,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68.87±4.78)和(69.21±4.67)、VAS评分(0.34±0.37)和(0.33±0.38),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7±0.06)和(0.76±0.05)g/cm2,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8±0.05)和(0.80±0.05)g/cm2,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年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77±0.06)、(0.78±0.05)g/cm2和(0.72±0.05)、(0.73±0.07)g/cm2,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分别为(0.76±0.05)、(0.79±0.05)g/cm2和(0.73±0.04)、(0.76±0.05)g/cm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1年B组患者的骨密度恢复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短时间内差异不明显,在术后较长时间恢复中唑来膦酸更有利于骨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侧卧位下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与平卧位牵引床上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9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侧卧组31例和平卧组31例。比较两种方法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间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组手术时间[(1.116±0.174)h和术中出血量(64.516±40.235)m L]均明显优于平卧组[(1.321±0.403)h,(108.387±49.806)m L,P0.05]。结论侧卧位下手法闭合PFNA内固定手术可满足骨折复位要求,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包括PFNA组、DHS组、ALP组,每组3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内固定术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与PFNA组比较,DHS组和A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明显较多(P0.01),但3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肢体缩短、延期愈合、肺部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PFNA组未出现髋内翻的情况;DHS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和AL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6%,略高于DHS组和ALP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DHS、ALP 3种内固定术均有效地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LCP组)固定,49例采取动力髋螺钉(DHS组)内固定,50例采取髓内钉(PFNA组)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LCP组及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高于LCP组76.19%及DHS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00%,高于LCP组71.43%及DHS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LCP组19.05%及DHS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固定、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4年11月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220例,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不同分为唑来膦酸组(观察组)和降钙素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椎体和髋部骨密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VAS评分、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腰椎骨密度和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81±0.05)g/cm2、(0.79±0.06)g/cm2,对照组分别为(0.77±0.07)g/cm2、(0.74±0.07)g/cm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同时并未影响骨折的愈合及髋关节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排除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选取54例,分别采用DHS(DHS组,n=20)以及PFNA(PFNA组,n=34)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数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要优于DHS组,而手术切口长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分:DHS组优良率为85%,PFNA组优良率为91.2%。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及愈合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对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经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的22例(对照组)和采用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的28例(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1)在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的对照中,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对照中,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88.8±10.5)%大于对照组(85.1±10.1)%、矢状面Cobb角(5.7±3.2)°小于对照组(6.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对照中,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86.0±10.4)%大于对照组(80.6±10.4)%、矢状面Cobb角(6.8±3.6)°小于对照组(12.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时间、出血量实验组分别为(125±20.5)min和(252.6±48.4)m L,均大于对照组(100±26.4)min和(146.4±50.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后凸畸形矫正、骨折椎体高度重建、术后恢复上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时间长,出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