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较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诊断价值。方法:48例经临床确诊资料保存完整的颈椎病,对其X线平片和CT影像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X线平片采用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45°角);CT扫描层厚2~5mm、层间距2~5mm、普通或螺旋扫描。结果:X线平片组,颈椎生理弯曲改变25例占52.08%、韧带钙化9例占18.75%;椎间隙狭窄18例占37.5%;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0例占83.33%;椎间孔变窄29例占60.42%;钩椎关节可见退变15例占31.25%。CT扫描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1例85.42%;椎管狭窄变形,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形34例占70.83%;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退变14例29.17%;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移位33例占68.75%;韧带钙化骨化7例14.58%。结论:X线平片是颈椎病诊断主要方法,CT影像可为颈椎病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振文 《北方药学》2013,(10):105-105
目的:分析脊柱滑脱的X线、CT影像表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定诊断为腰椎滑脱的病例27例,全部病例行腰椎正侧位片摄影。结果:在27例病例中有16例为真性滑脱,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9例,确诊8例,CT扫描10例,确诊8例;假性滑脱11例,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7例,确诊5例,CT扫描6例,确诊6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小关节及间盘退变。结论:腰椎双斜位摄影更容易直接显示真、假性滑脱的存在;CT扫描对显示病变区椎管形态、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及软组织状况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43.9.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98.1%。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CT扫描和X线平片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探讨两种方式对于腰椎结核的诊断依据以及存在的优缺点。方法整理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2007年至2010年的30例腰椎结核患者的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资料,分别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病例中,28例CT扫描和X线平片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前者对腰椎结核可以诊断出破坏的类型、范围、附件和椎管内有无累及、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和钙化等问题,后者可以诊断出受累椎体、椎间隙狭窄及后突畸形等问题;其余2例病例中,CT扫描显示出2例病例均出现轻微的骨质破坏,而X线平片则为显现出异常。结论 CT扫描和X线平片对大多数的腰椎结核及相关疾病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CT扫描能发现早期潜伏的轻微骨病,而X线平片可以观察多节段的椎体,二者结合能提高胸柱结核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79-1280
目的:探讨终板骨软骨炎(终板炎)在脊柱椎间盘退变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07年5月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腰椎673例,颈椎66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的改变。结果:673例腰椎间盘退变中,192例有椎体终板炎,占28.5%,共累及326个终板;135例有Schmorl结节病灶,其中40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炎类似改变。662例颈椎间盘退变中,139例有终板炎,占21.0%,共累及275个终板;29例Schmorl结节中16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炎类似改变。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炎分为4型。结论:终板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终板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将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脱出以提高其平片影像的诊断依据和认识。方法 :73例腰椎间盘脱出中 ,男性 4 8例、女性 2 5例 ,年龄 2 4— 79(平均5 1 5岁 ) ,均摄有常规腰椎正侧位平片及CT扫描并进行了统计对照分析。结果 :腰椎退变共 2 15个 ,椎间关系间隙增宽或狭窄共 2 0 8个 ,椎体前后移位 4 3个 ,移位平均值为 4mm。结论 :73例平片X线表现其诊断实用价值以侧位片为主要诊断依据 ,对临床治疗和无CT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X线平片及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胸椎10例,胸腰交界处20例,腰椎7例,男32例,女5例,平均年龄36岁,伤后全部行X线正侧位平片和CT平扫,并CT多层面重建。结果 X线平片,CT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椎板骨折,棘突间成椎弓间距增大。结论 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行CT证实。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CT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表现,研究腰椎滑脱的CT特征,探讨其病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16例121个滑椎CT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滑脱部位、程度、硬脊膜囊受压程度及小关节面倾斜角进行测定。结果CT扫描显示腰椎峡部裂、椎小关节退变、椎管前后延长或椎管狭部裂、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呈双边影、小关节间隙倾斜角变小,占75%以上,椎间盘、脊柱周同肌肉及韧带退变也是重要因素。结论腰椎滑脱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认识,掌握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6例病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实验室证实的腰椎慢性布氏杆菌性病变的影像资料,包括腰椎 X 线片,CT 扫描并行 MIP、VR、MPR、MRI 检查,并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好发于下腰椎,本组病例共19例累及腰4椎体,15例累及腰5椎体,均可见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和修复共存,骨质破坏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且到后期增生硬化改变多于骨质破坏,同时伴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钙化,亦可伴椎旁脓肿形成等改变,多排螺旋 CT 扫描多方位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及增生硬化改变,磁共振平扫检查更加明确病变累及椎体及椎间盘信号改变,椎体周围脓肿范围等。结论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在影像学表现上有其特征性改变,但该病常常需要与脊柱结核鉴别,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史,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余忠  刘丽 《江西医药》2007,42(12):1183-118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X线平片所见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经CT扫描和X线平片照摄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腰脊椎侧弯和生理曲度变直及侧凸改变、椎间隙改变、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相邻椎体后缘局限性骨吸收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CT扫描的主要征象有:脱入椎管的髓核块影,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水肿及移位,脱出髓核的部位部分钙化或骨化和髓核碎裂并在椎管内上下滑移等.CT的阳性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分别为100%和61.29%.结论 CT和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千秋,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但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李云  李迎春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5-856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9例椎弓腰椎峡部裂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25例病人进行了X线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20例;39例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39例。结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螺旋CT扫描比X线平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定位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LDH)的定位征象,为临床治疗或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12例腰椎盘突出患者均有X线平片和CT平扫片,进行分析,且与手术对照。结果X线平片定位征象符合率达61.8%,以椎间隙改变、椎体后上及后下缘唇样变,椎体上下缘皮质凹陷及硬化征为常见征象,后突髓核和纤维环钙化为直接征象。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盘突出提供较可靠征象,明确突出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项圈征"椎弓峡部裂边缘硬化,腰骶关节间隙变窄;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椎弓根下缘层面、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低密度裂隙影,骨质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骨块影以及椎体滑脱等特征性征象。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以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炎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柱爆裂骨折CT和X线应用价值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56例脊柱爆裂骨折的CT和X线平片表现.结果 CT和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骨折,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等.CT很容易诊断不明显脊椎爆裂骨折,仅根据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易误诊,本组有17例爆裂骨折被误诊为单纯压缩骨折.结论 普通X线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需要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X线平片和螺旋CT在爆裂性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全部进行正侧位X线平片拍摄以及螺旋CT扫描,并对其中76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X线评片和螺旋CT片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6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X线平片仅诊断了46例椎体为爆裂性骨折,漏诊了30例,螺旋CT结果与X线平片的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螺旋CT还发现其中椎体内血肿41例,椎板骨折21例,骨折片突入椎管内30例。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使用螺旋CT可以很好地提高爆裂性脊柱骨折诊断率,并能明显提高椎管狭窄,椎管内出血以及神经受损情况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X线平片及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37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资料 ,其中胸椎 10例 ,胸腰交界处 2 0例 ,腰椎 7例 ,男 32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6岁。伤后全部行X线正侧位平片和CT平扫 ,并CT多层面重建。结果 X线平片、CT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 ,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 ,终板骨折移位 ,并突入椎管 ,椎管狭窄 ,椎板骨折 ,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结论 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 ,明确诊断需行CT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6,(8):566-570
目的:研究腰痛或伴腿痛患者低场MRI设备检查中的MRI表现,供临床借鉴。方法:对120例腰痛或伴腿痛的患者进行低场MRI和双排螺旋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MRI发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118例,椎间盘变性118例,腰椎退变115例,腰椎滑脱12例,椎管狭窄8例,终板炎8例,椎管内肿瘤2例,腰椎肿瘤4例,股骨头病变7例,骶管囊肿8例,腰背部软组织慢性损伤9例。CT发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118例,椎间盘变性25例,腰椎退变115例,腰椎滑脱12例,椎管狭窄8例。结论: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疼的主要原因,低场MRI检查明显优于双排螺旋CT,低场MRI对明确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10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计算机摄影(CR)平片、CT冠状面和轴面体位扫描影像,设计确定桡骨头骨折的CT扫描常规体位。方法 10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分别摄取桡骨头部位CR平片、冠状面和轴面CT扫描影像。按临床采用的Mason分型,对全部桡骨头骨折影像进行Ⅰ~Ⅳ分型。结果 10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CT扫描诊断阳性率为96%,CR平片诊断阳性率为78%,经CT冠状面体位、轴面体位设计扫描,确定分型者分别为94例(94%)、82例(82%)。结论 CT扫描体位设计对于桡骨头骨折分型意义明确。采用冠状面扫描体位可以满足常规临床影像诊断分型的需要,对于Ⅲ和Ⅳ型骨折应加扫轴面和进行三维重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老年性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前来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50例患者,分别为CR组和CT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共有284例患者出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500例共有540节椎间盘出现退变的现象,在小关节处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变现象,CR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正确率与CR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CT片能准确对老年人的腰椎骨质疏松症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对骨质疏松引致的脊柱畸形程度进行分析,包括对椎体骨折的数量、部位、形态改变进行改变。CT扫描具有影像清晰的特点,可对椎间盘发生的病变、韧带钙化、硬膜囊、软组织的情况进行清晰的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