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CI)和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增高,已有很多报道,但对于此类疾病患者血浆Fg功能的变化,却鲜见报道。我们应用新近建立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集功能测定系统,对45例ACI和20例HCH患者的血浆进行了测定,并与60名正常健康人对照,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梗死 (CI)患者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功能的变化。 方法 应用Fg功能检测系统检测2 38例急性动脉硬化性CI患者急性期及 32例CI溶栓治疗时的血浆纤维蛋白单体 (FM)聚合反应的各参数 ,同时检测Fg浓度变化 ,并选取 5 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①CI急性期Fg浓度和FM功能参数均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急性期后溶栓的前 5天Fg浓度和FM功能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 ,而溶栓的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结论 纤维蛋白原分子反应增强与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变异有关 ,这可能是CI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等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40例ACI患者和35例年龄相当健康正常人,检测血清NO和血浆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结果:ACI患者N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TAT、PAP、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Fg、FDP、AT与正常对照组未有显著差异;结论:ACI患者血管处于紧张状态,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态,NO、TAT、PAP、DD是监测ACI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巧玲 《右江医学》2011,39(1):24-25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其基因Fgβ-148C/T、Fgβ-455G/A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35例,根据有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程度分为脑梗死无狭窄组70例、伴轻度狭窄组42例及中重度狭窄组23例,对照组65例.应用凝固法测定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各组Fgβ-148C/T、Fg β-455 G/A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3.86±0.95)g/L]高于对照组[(3.04±0.53)g/L](P <0.05);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组Fg水平(4.71±0.98)g/L高于轻度颈动脉狭窄组[(3.98±1.13)g/L]和无颈动脉狭窄组[(3.50±0.54)g/L](均P<0.05).②脑梗死组T、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7%和2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8%和18.5%)(均P <0.05),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组T、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8%和45.7%)高于轻度颈动脉狭窄组(分别为40.5%和35.7%)和无颈动脉狭窄组(分别为19.3%和11.4%)(均P<0.05).结论 Fg水平和Fgβ-148CT、Fgβ-455GA基因位点突变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们观察了脑梗死患者(CI)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纤维蛋白原(Fg)两项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CI患者TF和F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CI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2~77岁,平均61岁。CI诊断按1981年NINCDS及1990年WHO关于脑梗死诊断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分子反应性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反应分析法检测40例RVO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g8)浓度、纤维蛋白单体反应速率(FMPV)及FMPV与凝固性纤维蛋白原的比值。结果 发现RVO患者组上述指标捡测结果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及其分子反应性增强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纤维蛋白原HaeIII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 对59名发病10d内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DM2CI组)、50名糖尿病患者(DM2组)和53名查体者(CON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分析受试者的基因型,用Follin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谱P=0.713,等位基因频谱P=0.398.DM2组血浆Fg水平与DM2CI组及CON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M2CI组血浆Fg水平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未发现β纤维蛋白原HaeIII基因多态性与DM2CI 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血浆Fg水平升高可能是DM2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40例脑出血患者Lp(a)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Lp(a)和F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提示血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可做为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850例脑血管病D-二聚体、Fg和APTT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850例不同脑血管病患者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原(Fg)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浓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脑供血不足(无脑梗死史)、脑供血不足(有脑梗死史)患者和正常人群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浓度。结果D—Di在急性脑梗死组和脑供血不足(有脑梗死史)组、脑供血不足组(有脑梗死史)和陈旧性脑梗死组、陈旧性脑梗死组和脑供血不足组(无脑梗死史)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脑供血不足组(无脑梗死史)和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不明显,Fg和APTT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D-二聚体是判断脑梗死发生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做为ACI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人做对照组,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CI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血糖水平3个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50例ACI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NSE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浆D-D、Fbg、NS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Fbg、NSE对于AC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程变化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β-148C/T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 Hind β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对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5 6例 ,健康对照组 4 4例 ,采用酚 /氯仿抽提方法从白细胞中提取人基因组 DNA ,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加 Hind 内切酶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片段 ,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求出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浓度。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βHind 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7,P<0 .0 0 1) ,以非βHind 酶切位点缺失的CT、 CC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增高 (P<0 .0 1)。提示 :β Hind 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38例脑梗死(ACI)患急性期和32例ACI溶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联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纤维蛋白原功能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出一个动态结果。结果:(1)ACI急性期Fbg浓度和FM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1);(2)急性期后前5天溶栓Fbg浓度和FM功能各参数又均低于对照组,而溶栓的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但各值仍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原分子反应增强与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变异有关,这可能是ACI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310-231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3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23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Hcy和Fg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Hcy、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与高Hcy血症和高Fg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光星  林云 《海南医学》2006,17(7):65-66
目的旨在探讨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氯吡格雷干预下血浆Fg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ACS组患者65例,SAP组52例,比较两组血浆Fg浓度差别,及ACS组经氯吡格雷干预后,血浆Fg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比较,ACS组Fg水平较SAP组高,有统计学差异;经氯毗格雷干预后,ACS组Fg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一个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丁颖 《海南医学》2007,18(1):101-103
目的 比较巴曲酶及其序贯蚓激酶两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的近、远期影响.方法 由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3周、3个月分别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对神经功能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近期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巴曲酶治疗组停药后2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上升至用药前水平,而序贯治疗组可维持理想浓度.结论 两组对急性脑梗死均有较好疗效,而序贯治疗组对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远期亦有明显改善,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一项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川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5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及52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Fg浓度.结果 川崎病组治疗前血浆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Fg的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崎病治疗前后血浆F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转变较为一致,血浆Fg检测对川崎病的诊治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霍志成 《广东医学》2007,28(1):132-13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检测69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体检老年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清脂蛋白(α)水平.结果 ACS组Fg及Lp(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Fg及Lp(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CS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79例ACI患者于入院后次晨分别抽取全血标本制备血浆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结果 ACI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P0.01~0.001),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基础的形成,导致凝血相关指标异常,诱发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