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在7.0 T磁场下利用MR波谱(MRS)技术结合LCModel后处理,获得脑胶质瘤体中心,瘤体实质部分、瘤体周边组织及对侧正常脑组织代谢物绝对浓度、分析不同部位代谢特征。材料与方法以立体定向移植法将C6胶质瘤细胞植入SD鼠脑右侧基底节区,术后7 d置于7.0 T MR扫描仪下行MRS及MRI扫描,获得的MRS原始波谱数据在LCModel软件上量化分析,SPSS软件统计所得代谢物绝对浓度在各部位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从肿瘤中心到对侧正常脑组织,可以观测到NAA、tCr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除肿瘤周边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间NAA、tCr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性外,其他各组间这两种物质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性。从肿瘤中心到对侧正常脑组织,Ala浓度则呈逐渐下降趋势,仅肿瘤实体部分与对侧正常脑组织间Ala浓度有统计学差异性。Tau和Ins浓度在肿瘤周边组织内达到最低,且两种代谢物浓度在肿瘤周边脑组织内与其他各部位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性。Glx浓度在肿瘤周边脑组织内达到最高,且各组间Glx浓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超高场MRS技术是分析脑胶质瘤不同部位代谢特征的良好检查手段,Tau、Ins和Glx可能对判断脑胶质瘤潜在瘤体边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侯昌龙  周根泉 《临床荟萃》2010,25(22):2012-2014
磁共振成像(MRI)提供了目前最好的软组织影像图像,但有时即使运用更强的技术或更好的造影剂,病变组织特征仍不显著,磁共振波谱(MRS)能无创性检测活体组织的生物化学信息,为我们提供一个不光在解剖形态上,而且在组织代谢上的生化信息。MRS能为临床上脑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有力的方法和工具。现就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和M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分析MRS对其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脑胶质瘤病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病变分布、范围及信号特点;其中5例同时进行MRS检查,包括单体素点解析频谱法以及化学位移成像点解析频谱法,分析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病变都至少累及2个脑叶,侵及胼胝体9例,基底节区9例,丘脑4例,脑干2例,小脑2例,脊髓1例.病变呈弥漫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强度较均匀,少有对比剂增强.5例经MRS检查患者,表现为Cho/Cr,Cho/NAA值的升高,以及不同程度NAA/Cr的降低;3例出现Lactate峰.结论 MRI是脑胶质瘤病的良好检查方法,MRS可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磁共振成像与MRS结合,有助于诊断治疗,评价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原发脑内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特征。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的主要影像手段。随着MR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等功能MRI的发展,对于以手术为主的胶质瘤,能进行个性化的术前规划和术中监测,从而降低术后损伤,改善预后。作者就MRI及MRS、DTI、BOLD-f MRI这三种功能成像对胶质瘤术前规划和术中监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最重要的分子表型参数之一。作为IDH突变型胶质瘤的特征性代谢产物,2-羟基戊二酸(2-HG)可从多方面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磁共振波谱(MRS)为无创性检测2-HG的影像学手段,通过改进技术及优化判读指标,可改善MRS对2-HG谱峰的显示能力并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对2-HG在IDH突变型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MRS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测定体内代谢物的技术 ,其中尤因磁共振1H波谱 (1H MRS)最敏感而广泛地应用于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中。通过对相关兴趣区神经化学信息的检测 ,1H MRS可提示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特征性改变 ,这为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估应用荧光素钠引导的荧光显微镜下诊断胶质瘤边界,从而通过手术准确的切除胶质瘤。方法 29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根据体征、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为胶质瘤,术中应用荧光素钠所发出的黄荧光确定肿瘤边界来切除肿瘤,根据不同荧光强度取材进行病理诊断以确定荧光引导的边界是否准确。术后行MRI增强检查以明确肿瘤的切除情况。结果胶质瘤在荧光显微镜下被激发出黄荧光,而正常脑组织不发光。病理结果显示黄色荧光区含有大量的胶质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淡黄色荧光区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患者术后MRI增强扫描证实肿瘤切除比较彻底。结论该方法能够确定肿瘤边界,降低肿瘤复发率,保护正常脑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磁共振波谱 (MRS)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其可以在体无创地分析病变内代谢物的浓度 ,从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评估 ,开拓并丰富了脑肿瘤诊断的思维 ,弥补了常规MRI的不足。本文着重阐述氢质子波谱的成像原理、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1 1H MRS的基本原理及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 (magneticresonancespe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从 5 0年代以来 ,MRS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工具应用于实验室研究 ,80年代后期进入到临床医疗研究 ,目前已成为一种无创地提供活体代谢物信息的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胶质细胞瘤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颅内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且病理确诊的颅内胶质瘤3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3.0TMR 1H-MRS检查,研究胶质瘤实质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MRS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颅内胶质瘤实质与正常脑组织相比,NAA含量降低,而Cho则升高(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间NAA/Cr、Cho/Cr、NAA/Cho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1H-MRS可以无创性地为胶质瘤临床术前分级提供客观依据,提高了常规MRI检查对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乳腺肿瘤1H磁共振波谱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常规MRI不同,乳腺1H MRS能够定量分析乳腺病变内各种代谢物浓度,而获得高质量波谱的关键是1HMRS成像技术的改进.本文从乳腺1H MRS应用现状、技术限度及改进方面的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眼眶及脑部肿瘤MRS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活体内选择性定位检测组织细胞代谢信息的新方法,它可检测不同肿瘤中代谢物的变化,并可较好地运用在脑肿瘤和眼眶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分级,治疗效果的评价及放射性坏死与复发的鉴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秀丽  许国辉  任静  杨宇洁  王闽  周鹏  曹英 《华西医学》2013,(11):1708-1711
目的探讨3D.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在评估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4月32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行常规MRI及MRS检查,测定分析手术周边区域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Cho/NAA、Cho/Cr及NAA/Cr比值,对术后胶质瘤切除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再与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32例中病理评估为9例全切除,23例为大部分切除;MRS评估为11例全切除,21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MRS可以无创评价胶质瘤切除程度,为胶质瘤预后判定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体素1H-MRS在脑胶质瘤强化周围区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探讨脑胶质瘤强化周围区域1H-MRS代谢物改变特点,评价1H-MRS在确定胶质瘤浸润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24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按照MRI检查结果分为肿瘤强化周围区域有水肿组和肿瘤强化周围区域无水肿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的变化。结果:①低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及NAA: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NAA/C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组织的各代谢物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肿瘤周围有水肿组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及NAA/Cr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瘤周组织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NAA/C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周围有水肿组和肿瘤周围无水肿组瘤周组织的各代谢物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可评价肿瘤强化周围区域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对确定胶质瘤的边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MR波谱成像(MRS)是一种可在活体上无创性测定脑内代谢物质的技术,作者对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所测定的脑内常见代谢物及其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对国内外近年来正常人脑不同部位的MRS及与年龄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意在指出1H-MRS对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手段,可检测出活体组织代谢物的浓度,反映正常和病理组织的代谢信息和状态,来确定组织的性质.颅脑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术前能无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MRS对脑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肿瘤恶性程度分级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h2对C6胶质细胞瘤体内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基因的pegfp N3质粒体外转染C6胶质瘤细胞 ,将C6阳性克隆以立体定向法植入SD大鼠脑实质内 ,建立大鼠胶质瘤移植模型。一周后经MRI检测接种成功的大鼠 ,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阴性对照及腹腔给药的方法 ,用病理检查、荧光显微镜及MRI观察Rh2对胶质瘤侵袭的影响。结果 稳定转染EGFP基因的C6瘤细胞于体内、外均可发出绿色荧光 ,在荧光显微镜下易于区分肿瘤与非肿瘤区。 16 μl/mlRh2可明显抑制肿瘤体内侵袭。 结论 Rh2降低了C6瘤细胞的体内侵袭性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MRS技术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如1H、31P、23Na、13C等)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它能无创的观察到活体组织和体液中含上述原子元素的代谢物的浓度,能可靠地检测出毫摩尔浓度的代谢物,具有高度化学特异性。目前1HMRS在脑肿瘤研究中获得了重大进展。传统意义上的“脑肿瘤”不但包括起源于脑实质的肿瘤,还包括能间接影响脑组织,起源于脑膜、垂体的肿瘤及转移瘤等犤1犦。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中,主要是利用1HM…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无创性研究活体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代谢物定量分析的方法.许多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MRS可以检测到这种变化.这一理论在中枢神经系统、乳腺和肝脏的研究中已经有所体现并得到初步应用[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离体及在体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后产生的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ate,2HG),探索临床3.0 T核磁共振机应用长回波时间(echo time,TE)单体素不对称自旋回波点解析波谱(point-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序列检测2HG的效能。材料与方法配制包含不同代谢物的两组体外水模,于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像上对各水模中心位置进行MRS感兴趣定位,采用长TE PRESS序列进行MRS成像。使用相同扫描参数,结合患者T1WI、T1WI增强图像,对拟诊为低级别胶质瘤的4例患者进行脑MRS成像,以术后基因检测获得的IDH基因突变状态作为金标准。水模及在体波谱中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值均通过LC model软件拟合后获得。结果体外水模扫描结果显示,当2HG配制浓度在2~16 mmol/L时,均能有效检测出2HG,相比2HG配制的真实浓度值,通过LC model计算得到的2HG绝对浓度值降低,而水模中2HG/谷氨酸(glutamate,Glu)的浓度比值与实际比值接近。在体扫描结果显示,在符合入组标准的3例患者中,2例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均有效检测出2HG蓄积,1例IDH野生型胶质瘤未检测出2HG蓄积。结论水模扫描结果表明,临床环境中通过长TE PRESS序列检测2HG浓度水平时,低浓度2HG会被掩盖,从而增加假阴性的结果。而2HG/Glu的比值与实际比值较为接近,提示用比值替代绝对浓度可能更具准确性。结合在体扫描结果表明,临床环境中,在常规胶质瘤影像序列中加入长TE PRESS序列检测2HG蓄积水平,从而间接预测IDH基因突变状态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这对于胶质瘤分子分型的术前无创诊断、指导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增强后多体素1H—MRS研究肿瘤强化区、强化边缘区的细胞代谢,探讨’H—MRS对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27例颅内肿瘤患者,包括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12例,单发转移瘤15例,行常规MRI和增强后多体素。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NAA/Cr—n)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强后多体素。H—MRS提示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均出现NAA/Cho和NAA/Cr—n降低,Cho/Cr升高,两种肿瘤强化区各项比值之间的比较,差异除NAA/Cho(P〈O.05)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各个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强化边缘区之间Cho/Cr比值分别为1.642±0.24和0.862±0.41,NAMCho比值分别为0.462±0.32和2.512±1.58,NAA/Cr-11比值分别为0.436±0.22和0.725±0.2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增强后多体素1H—MRS结合常规MRI,有助于提高对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