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类固醇激素脱离疗法、阿糖腺苷(Ara-A)及干扰素疗法等,根据其感染途径及抗核抗体(抗 HBc)之有无研究其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阿糖肌苷(Ara-A)治疗慢性肝炎11例,发现有3例出现Ara-A神经病,兹介绍如下(Ara-A神经病过去无报道)。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4岁。1例29天内静滴该药16.8g,后又连续口服64天共34.8g,总量为51.6g,在改为口服1个月余后出现两腓肠肌疼痛和僵硬,口服近2个月时两足底有痛性感觉异常与感觉减退,并于2周内上升到两膝,以后又有指尖发麻。另2例均于4周内静滴16.8g,休息20天后,再口服该药70天共37.8g,总量为54.6g,2例均在口服2个  相似文献   

3.
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Ara-A)是一种嘌呤类核苷,它在体内对一些DNA病毒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临床有报道应用Ara-A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DNAp)的活性.强的松龙长期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有些研究提示强的松龙可助长HBV复制;但也有人认为应用类固醇后骤停,可致HBV-DNAp的活性降低;还有报道癌肿化疗后,HBV标志物有所下降.鉴于上述报告,本文作者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应用Ara-A、强的松龙骤停或二药联合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FN)具有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在各种IFN中,以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最强。本文研究慢性肝炎(CH)病人中,周围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产生IFN-γ的活性,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IFN-γ产生能力和HBV复制的关系。对象与方法:IFN-γ是由人PBMC与经青霉素处理的链球菌(化脓性Su株)-(OK_(432))一起培养后产生。正常对照组(NC)29例,CH44例,肝硬化(CL)24例,肝细胞性肝癌(HCC)21例。14例CH经OK_(432),IFN-β或阿糖胞苷腺嘌吟(Ara-A)治疗。具体给药方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抗病毒的α-干扰素与免疫调节剂 r2胸腺体液因子联合治疗干扰素单一治疗无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 HBeAg和 HBV DNA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用 r2胸腺体液因子治疗2月,最后用单独α-干扰素治疗2月。单独应用 r2胸腺因子未出现任何副作用.联合治疗时干扰素引起的淋巴细胞减少症较单独应用干扰素明显降低。联合治疗对 HBV DNA 的抑制效果显著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20例经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6例接受干扰素α-1b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24周,44例继续单用干扰素α1b治疗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39.5%,HBV DNA阴转率为47.4%,而单用药物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α干扰素治疗可使将近5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继续应用干扰素时出现复发。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α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率和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出现的关系。方法:总共172例经肝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应用α2a或α2b干扰素3百万单位,每周3次治疗,疗程6个月。每个病例治疗期间均用PCR定量检测HCV RNA水平和抗干扰素抗体滴度。结果:6例患  相似文献   

9.
α1b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α1b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α1b干扰素,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结果α1b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及退疹显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中枢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α1b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时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HBV感染者单用干扰素或无环鸟苷和干扰素序贯治疗时,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我们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PCR,测定患者治疗前、中、后三月血清HBV DNA水平并判断抗病毒疗效。结果显示无环鸟苷和干扰素序贯治疗组显效率(72.2%)明显高于单用干扰素组(46.6%);显效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HBV DNA含量(10~(4.15±2.1)copies/ml)明显低于有效和无效者(10~(1.96±3.4)copies/ml)。无环鸟苷能降低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时、先用无环鸟苷降低患者血中HBV DNA含量,而后采用干扰素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国产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分泌性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48.3%,优于对照组(35.7%),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性干扰素组的HBV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转阴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结束时分泌性干扰素组与对照组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分别为26.5%和l9.4%,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3.5%和12.0%;随访结束时两组的HBeAg转阴率继续增加,分别为32.5%与27.2%,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9.0%和18.4%。两种干扰素的安全性良好。结论 分泌性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在ALT复常率、HBVDNA下降幅度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两种干扰素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干扰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胡莹  久保木真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0,15(10):577-57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使用干扰素可诱导丙型肝炎患者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甚至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后,单纯停用干扰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完全缓解,需要相应治疗,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为研究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征,本文分析了日本仓敷医学中心胃肠、肝病和营养科1992~2008年接受干扰素治疗的1626例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仅1例女性患者最终发展为AIH,予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HCV RNA感染后机体可产生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干扰素治疗本身亦可诱导自身抗体产生,这种伴发的自身免疫现象并非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自身抗体滴度很高时,应慎重使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观察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患者外周血 IL-12水平,观察CHB患者对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的反应及免疫状态.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组和α-干扰素组,采用ELISA方法及PCR方法检测各组IL-12和HBV-DNA含量,同时观察各组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IL-12水平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指标也均优于干扰素组,且治疗结束后仍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IL-12参与CHB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评估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免疫指标.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CHB比单独使用干扰素疗效更好、更持久.  相似文献   

14.
α-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非常显著,日本学者又发现静注β-干扰素也有效果。我们应用随机的方法,比较了人β-干扰素与重组的α2b-干扰素经肌注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时的短期功效及副作用(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肝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并探讨其机理,同时观察中药对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气虚毒瘀型患者65例,随机分为益气养肝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组32例和干扰素、利巴韦林对照组33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6个月时随访一次。观察症状、体征、生化指标、血清HCVRNA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抗病毒疗效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周和48周时生化应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体重减轻程度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脱发等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养肝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血清ALT、AST、TBil改善以及持续病毒学应答均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且对干扰素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和体重减轻的发生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并兼有湿热中阻证候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α-干扰素、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ALT复常率为52.5%,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5.6%,而中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6个月时HBeAg转阴率较单用干扰素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组明显增高,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6个月时HBeAg转阴率,其安全性好,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18.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 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 DNA和肝功能。结果 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 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接受IFN-α2b3MU,肌肉注射,1次/日,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苦参碱150m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仅给α-干扰素治疗。苦参碱治疗2个月,α-干扰素治疗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单用α-干扰素组高(P〈0.05)。结论 苦参碱联合廿干扰素抗HBV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