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病例均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站上进行3D及MPR等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能全面、直观、多方位显示本病的3项主要CT表现: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有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伴椎管狭窄。③硬模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诊断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做好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治的35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小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对应层面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继发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够明确地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莫瑞嘉 《广西医学》2006,28(3):358-360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LPMN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PMN的CT特征为:①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②软骨结节;③突向椎管内的骨块.结论 CT扫描可明确诊断LPMN及继发性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价值。方法2008—2010年对具有腰腿痛症状的3000例无明显外伤患者进行CT腰椎检查,筛选出具有LPMN的84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LPMN有特征性的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密度与椎间盘基本相同,边缘有厚薄不一的硬化,骨质缺损后方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并突入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其中95.2%(80/84)合并有同层的椎间盘突出,造成侧隐窝不同程度的影响。软骨结节具有单发及多发,其中大多数影响到侧隐窝变窄,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结论CT扫描能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及其对侧隐窝影响的情况,并能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对提高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益良 《右江医学》2010,38(3):315-31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局部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②骨皮质撕裂向椎管内移位;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变窄。结论 CT扫描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诊断LPMN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CT表现分型与临床治疗相关性的认识。方法根据软骨结节突出骨块位置及对椎管受压情况对典型CT表现及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LPMN进行综合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30例共33个椎体,CT表现为单纯型9例,椎管狭窄型15例,游离型5例,外侧型1例。椎管狭窄型及游离型组手术及非手术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可清晰显示病变,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及游离骨块和椎管内容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分型为制定LPMN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300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导致椎管狭窄的原因有: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34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90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58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18例,占6%.结论 螺旋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与冠状重建和三维成像可显示其全貌及造成椎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 结果 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 结论 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钱兰林 《吉林医学》2010,(24):4137-4138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4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主要表现为以下4点:一是腰椎椎体后下缘或者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而且边缘致密硬化;二是圆形骨质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呈现出完全游离或者部分与椎体相连的状态;三是大多数伴有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并且造成椎管狭窄;四是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确诊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150例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椎体后缘软骨结节(67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45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9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9例,占6%)。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1):868-869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以正确诊断。方法对35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与常规X线片比较。结果CT特点为:①腰椎后缘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②缺损区后壁有突入椎管骨块;③多伴有椎间盘突出(24/35)。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CT manifestations of 36 patients with 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 intraosseous cartilaginous node (LPMN) were analysed. Of the 36 patients, 27 were male and 9 female, most of them were young adults. The posteroinferior margin of L4 was the commonest site and the posterosuperior margin might also be involved. Two patients had multiple lesions. Typic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cluded a defect in the posteroinferior (or posterosuperior) margin of the affected vertebral body and behind the defect a bony ridge protruding into the spinal canal. CT scan showed a cartilaginous node in the posterior zone of the vertebral pl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LPMN was the result of disc material herniating into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vertebral body through ruptured cartilaginous end-plate during the adolescenc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imbus vertebra. Hyperflexion and hyperextension of the spine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The existence of LPMN favours posterio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same disco-vertebral jun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加深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5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为椎体后缘松质骨内类圆形、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与椎间盘密度一致,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缺损区后方骨块突人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或不分离。根据软骨结节后壁是否完整可分为后缘软骨板完整型(28个,占44.44%)和后缘软骨板破裂型(35个,占55.56%)。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38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临床特征和X线、CT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38例均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部分伴有间歇性跛行,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椎体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内,CT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和凸向椎管内的骨突环碎片,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有特征性表现,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 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通过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作回顾性分析,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片示椎间孔内骨性结节影,CT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其内充填椎间盘密度影,椎管内弧形骨块致椎管、侧隐窝狭窄,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艮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 “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21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0例,高位小肠梗阻3例,8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包括小肠炎性病变4例、肠粘连6例,粪石性梗阻1例、肠道原发肿瘤8例、肿瘤术后转移1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除了能明确诊断肠梗阻外,还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