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后残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7-表-紫杉醇(2)、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3)、胡萝卜苷(4)、7-木糖-紫杉醇(5)、2-(4-hydroxyphenyl)propane-1,3-diol(6)2、-(3-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e-1,3-diol(7)、20,22-异丙叉基β-蜕皮甾醇(8)、4-O-β-D-xylopyrano-syl 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东北紫杉茎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沿军  李铣  吴立军 《中草药》1996,27(4):200-202
从东北紫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的干燥茎皮中分得6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desacetoxyaustrospicatine(Ⅰ),紫杉醇(Ⅱ).cephalomannine(Ⅲ),2-去乙酰氧基红豆杉素丁(Ⅳ),紫杉宁B(Ⅴ),10-去乙酰-7-O-β-D-木糖基紫杉醇(Ⅵ),其中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树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道敬  张偲  吴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56-2157
目的研究杨叶肖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硬脂酸酯(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山柰素(Ⅳ)、正三十一烷醇(Ⅴ)、硬脂酸(Ⅵ)、白桦脂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素-4'-甲醚-3-β-D-葡萄糖苷(Ⅰ),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苷(Ⅱ),异槲皮苷(Ⅲ),沙苑子苷(Ⅳ),odoratin(Ⅴ),odoratin-7-O-β-D-葡萄糖苷(Ⅵ),以及1个皂苷类化合物alexandrosideⅠ(Ⅶ)。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岩  周莉玲  李锐  王婴 《中药材》2002,25(4):254-256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甙(Ⅲ),没食子酸(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二氢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Ⅵ、Ⅶ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蛇葡萄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金龙胆草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研究金龙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光谱方法测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龙胆草中分得7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芦丁(Ⅰ)、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Ⅱ)、圣草素(Ⅲ)、槲皮素-3,4′-二甲醚(Ⅳ)、槲皮素(Ⅴ)、5,8-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Ⅵ)和山柰酚(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Ⅳ和Ⅶ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李媛  张东明  庾石山 《中草药》2004,35(3):241-242
目的 研究小叶石楠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Ⅰ),β-谷甾醇(Ⅱ),白桦酸(Ⅲ),pyracrenic acid(Ⅳ),表儿茶素(V),胡萝卜苷(Ⅵ),野樱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Phlomis medicinalis Diel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实验和波谱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将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吸附,再以体积分数10%乙醇洗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pulchellosideⅠ(Ⅰ),lamalbide(Ⅱ),7-epiphlomiol(Ⅲ),penstemoside(Ⅳ),β-dihydrohastatoside(Ⅴ),phloyosideⅢ(Ⅵ)及decaffeoylacteoside(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Ⅴ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姜涛  黄宝康  张巧艳  韩婷  郑汉臣  秦路平 《中药材》2007,30(9):1079-1081
对阔叶山麦冬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阔叶山麦冬中初步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烯酮(Ⅰ)、羽扇豆醇(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薯蓣皂苷元(Ⅴ)、阔叶山麦冬皂苷A(Ⅵ)和阔叶山麦冬皂苷B(Ⅶ)。化合物Ⅰ、Ⅱ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利亚  万惠杰 《中草药》1998,29(3):145-148
从茯苓的乙醚、乙醇萃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Ⅰ~Ⅷ分别鉴定为3β-羟基-16-α-乙酸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Ⅰ),O-乙酰茯令酸(Ⅱ),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O-乙酰茯苓酸-25醇(Ⅴ),O-乙酰茯苓酸甲酯(Ⅵ),茯苓酸甲酯(Ⅶ),ganodericacid(Ⅷ)。Ⅳ和Ⅷ系首次从裁等中分得,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Ⅰ和Ⅴ为2种新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Ⅰ,Ⅱ,Ⅲ,Ⅴ,Ⅵ,Ⅶ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1.
贾晓东  赵兴增  冯煦  王鸣  孙浩  董云发 《中草药》2008,39(12):1768-1771
目的研究杭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方法杭白芷鲜药材用乙醇冷浸,反复正、反相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光谱数据确定结构。结果从杭白芷鲜药材中分离鉴定了5个香豆素苷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别异欧前胡素(Ⅰ)、氧化前胡素(Ⅱ)、佛手柑内酯(Ⅲ)、marmesin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Ⅳ)、β-D-glucosyl-6′-(β-D-apiosyl)columbianetin(Ⅴ)、哥伦比亚狭缝芹素(columbianin,Ⅵ)、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Ⅶ)、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Ⅷ)。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西北蔷薇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俞作仁  臧庶声  程桂香 《中草药》1998,29(8):514-515
从西北蔷薇果中首次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九烷(Ⅰ)、二十八碳酸(Ⅱ)、β-谷甾醇(Ⅲ)、19α-羟基乌苏酸(Ⅳ)、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甲酯(Ⅴ)、石吊兰素(Ⅵ)和胡萝卜苷(Ⅶ)。其中Ⅴ和Ⅵ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桑育黎  郝延军  杨松松 《中草药》2008,39(11):1622-1624
目的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独一味乙醇渗漉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其中醇洗脱部位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Ⅰ)、槲皮素(Ⅱ)、异鼠李素(Ⅲ)、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Ⅳ)、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Ⅴ)、淫羊藿苷(Ⅵ);水洗脱部位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独一味素A(Ⅶ)、独一味素B(Ⅷ)、β-谷甾醇(Ⅸ)和软脂酸(Ⅹ)。结论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琳  何晓霞  潘英  韩凌  王志成  赵余庆 《中草药》2009,40(11):1707-1710
目的 研究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藤茎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丙素(Ⅰ)、五味子乙素(Ⅱ)、戈米辛N(Ⅲ)、β-谷甾醇(Ⅳ)、五味子醇乙(Ⅴ)、五味子醇甲(Ⅵ)、黑五味子酸(nigranoic acid,Ⅶ)、南五味子酸(Ⅷ)、5-羟甲基糠醛(Ⅸ)、α-L-正丁基山梨糖苷(Ⅹ)及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Ⅹ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Ⅲ、Ⅴ、Ⅶ~Ⅸ和Ⅺ为首次从五味子藤茎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紫菀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艳  吴弢  林平川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03,34(10):875-876
目的 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Ⅰ)、木栓酮(friedelin,Ⅱ)、麦木栓醇(epi—friedelanol,Ⅲ)、蒲公英萜醇(taraxerol,Ⅳ)、β-谷甾醇(psitosterol,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胡萝卜苷(daucosterin,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二十碳烯酸(Ⅰ)、十六烷酸(Ⅱ)、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2-乙酰基吡咯(Ⅳ)、β-谷甾醇(Ⅴ)、山柰酚(Ⅵ)、leucoceramides A(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楠  于新宇  赵红  赵余庆 《中草药》2009,40(1):29-32
目的 研究益智Alpinia oxyphylla 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益智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杨芽黄素(tectochrysin,Ⅱ)、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III)、益智醇C(oxyphyllol C,Ⅳ)、刺参酮(oplopanone,Ⅴ)、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Ⅵ)、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也是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春年  高微微  徐文燕  佟建明 《中草药》2008,39(12):1783-1785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脲嘧啶核苷(uridin,Ⅲ)、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methyl-α-L-glucopyranoside,Ⅳ)、芹菜素(apigenin,Ⅴ)、苜蓿素(tricin,Ⅵ)、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Ⅶ)。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中稀有活性皂苷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水解和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0(S)-人参二醇(Ⅰ)、20(R)-原人参二醇(Ⅱ)、20(S)-原人参二醇(Ⅲ)、20(S)-人参三醇(Ⅳ)、20(R)-原人参三醇(Ⅴ)、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Ⅵ)、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人参果总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得的人参皂苷衍生物。Ⅱ、Ⅲ为首次在人参果中发现。化合物Ⅵ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黄丽瑛  吕植桢  李继彪  周炳南 《中草药》1996,27(11):645-646
从山东济宁产的金银花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corvmbosin(Ⅰ),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Ⅱ),palmiticacid(Ⅲ),myristicacid(Ⅳ),β-sitosterol(Ⅴ),蔗糖(Ⅵ)。其中Ⅰ和Ⅱ为首次从金银花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