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乳康平颗粒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对乳腺增生病疗效高、副作用小,能标本兼治的理想方药。方法:将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病,辨证属于肝郁痰凝或冲任失调型的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用乳康平颗粒冲剂,对照组45例用乳癖安消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肝郁痰凝型总有效率为91.7%,冲任失调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其中肝郁痰凝型总有效率为90.9%,冲任失调型总有效率为73.9%。结论:乳康平颗粒冲剂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标本兼治的理想方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乳腺增生病的有效途径。方法:将慢性乳腺增生病分为肝郁痰凝型、血瘀痰结型及冲任失调兼气虚痰凝型。采用中药神效瓜萎汤为基础方,随症化裁。结果:治疗100例,治愈53例,好转42例,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案中辨证施具有使理气解郁,通络散结,调理冲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关系.方法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及肝郁痰凝型,观察患者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患者5-羟色胺、雌二醇、催乳素、雌二醇与孕酮比例异常升高(分别为P《0.05、P《0.01、P《0.001、P《0.05),冲任失调型患者孕酮、睾酮明显降低(均为P《0.001),催乳素(P《0.001)、雌二醇与孕酮比值、雌二醇与睾酮比值、促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比值异常升高(均为P《0.01).两组比较,肝郁痰凝型5-羟色胺、雌二醇、催乳素、雌二醇与孕酮比值升高尤为明显(分别为P《0.05、P《0.01、P《0.001、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与神经内分泌密切相关,神经内分泌失调为中医辨证分型病理基础之一,为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核散结片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是青壮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内发病率约为10%,若不及早治疗,患者可发生囊性增生而引起癌变。临床多用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拮抗药治疗,疗效虽好,但副作用较大。乳核散结片是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为中药保护品种,具有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的作用。主治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病属肝郁痰凝、冲任失调证候。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有一定的消肿散结作用,未对其抑瘤作用进行研究。本实验主要观察其对S180肉瘤细胞等瘤株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 HDB)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故引起广泛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已取得可喜进展,现将其研究概况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陆氏[1]认为其发生与冲任二脉关系至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为发病之标。姜氏[2、3]认为肝郁肾虚是其发病之本,早期以肝郁为主,晚期以肾虚为主;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辩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关系,方法:服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及肝郁痰凝型,观察患者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型患者5-羟色胺、雌二醇、催乳素、雌二醇与孕酮比例异常升高(分别为P<0.05、P<0.01、P<0.001、P<0.05),冲任失调型患者孕酮、睾酮明显降低(均为P<0.001),催乳素(P<0.001)、雌二醇与孕酮比值、雌二醇与睾酮比值,促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比值异常升高(均为P<0.01)。两组比较,肝郁痰凝型5-羧色胺、雌二醇、催乳素、雌二醇与孕酮比值升高尤为明显(分别为P<0.05、P<0.01、P<0.001、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与神经内分泌密切相关,神经内分泌失调为中医辨证分型病理基础之一,为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自制乳癖Ⅰ、Ⅱ、Ⅲ号冲剂,分别治疗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病,疗效颇佳。兹将经治疗观察1—3个疗程的门诊女性患者107例临床观察报告于下。分型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经常发生胀痛、窜痛或放射性痛,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多与情志变化有关。兼见胸闷气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弦细。药用乳癖Ⅰ号冲剂内服。冲任失调型:乳腺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大小变化多与月经周期有关,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凉山州会理县中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8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痰凝型组和冲任失调型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空腹抽血检验,肝郁痰凝组患者E2、PRL、E2/P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酮(P)、睾丸素(T)、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E2/T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任失调型组患者P、T/PRL、E2/P、E2/T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2、FSH、LH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郁痰凝组患者CD3、CD4、CD8和CD4/CD8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任失调型组患者CD3、CD4和CD8值与正常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失调是女性罹患乳腺增生病的导因,而患者体内各项内分泌激素数值也是开具药方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乳癖类似现代医学的乳腺纤维瘤、乳房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其病因主要为情志内伤,思虑伤脾,气阻痰凝,痰瘀交阻,结聚成核,或因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本病临证可分为三型:其一,肝气郁结型:忧思恼怒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气滞痰瘀互结而成肿核。其二,肝肾不足型: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痰瘀互结,聚而成核。其三,阴虚痰凝型:肝肾阳虚致阴虚火旺,肺律不布,灼津为痰,痰火循经,瘀结乳房。笔者认为应宜舒肝解郁、调摄冲任、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本病治则。方用逍遥散灵活变通,拟乳腺Ⅰ号。药用柴胡15g,香附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科2011年3月—2015年3月200例乳腺增生确诊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高频超声影像学进行分类,并观察分析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乳腺增生为实性肿块者多发生于肝郁痰瘀者,液性肿块者多发生于冲任失调症患者,两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豹纹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瘀型和冲任失调型在乳房疼痛的性质、肿块的形态、疼痛与月经的关系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抗乳增片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的第一大疾病,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病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痰凝、肝郁、肾虚,与肝肾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肝郁痰凝型及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肝郁痰凝型(40例)和冲任失调型(40例,剔除1例,脱落5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穴位:屋翳、乳根、膻中、期门、丰隆、三阴交。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5次,所有患者黄体期入组,下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复查,共治疗1个疗程,停止治疗后疼痛痊愈病人随访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肿物、超声、性激素、全身兼症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对乳腺疼痛、肿物及超声下腺体厚度、结节大小均有改善(P<0.01);针对不同证型其对兼症调节有所不同,对雌二醇、孕酮、泌乳素无影响(P>0.05)。结论 针刺可有效减轻肝郁痰凝型及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疼痛并缩小肿物,可有效改善全身症状,对性激素无影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芍消癖散治疗肝郁痰凝兼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逍遥冲剂,治疗组给予口服归芍消癖散,1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47%和95.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归芍消癖散治疗肝郁痰凝兼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疗效肯定,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郭西民 《陕西中医》2006,27(5):536-538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解郁类中药组成的乳结胶囊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服乳结胶囊(黄芪、黄精、龟板、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郁金、香附、当归、川芎、桃仁、荔枝核),30d后,统计该药对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和乳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纤维病、乳痛证乳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提示:乳结胶囊对乳腺增生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的观察。方法将270例患者,根据证型及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肝郁痰凝组及冲任失调组各90例,分别将每组患者分为月经前期、月经中期及月经后期三组各30例给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中成药乳癖消及逍遥丸,其余两组分别给予柴芍合剂、调冲合剂口服,三组均配合穴位针刺及我院自制中药乳癖散结膏外敷治疗。结果柴芍乳癖合剂明显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症状及明显降低雌孕比;调冲合剂明显改善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患者的症状及明显降低雌孕比。结论在临床上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患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为冲任失调型及肝郁痰凝型,观察内分泌激素、T细胞亚群变化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痰凝型雌二醇(E_2)、催乳素(PRL)、E_2与孕酮(P)比值(E_2/P)、T辅助及诱导细胞(CD_4)、T抑制及细胞毒细胞(CD_8)、CD_4/CD_8值异常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P<0.01、P<0.01、P<0.01),总T细胞(CD_3)值明显降低(P<0.01);冲任失调型患者P、睾酮(T)、CD_3明显降低(均为P<0.01),PRL(P<0.01)、E_2/P、E_2/T异常升高(均为P<0.01),CD_4、CD_8异常升高(分别为P<0.05、P<0.01);两组比较,肝郁痰凝型E_2、PRL、E_2/P、CD_4/CD_8升高尤为明显(分别为P<0.01、P<0.05、P<0.05、P<0.01)。结论:表明乳腺增生病发病与内分泌免疫密切相关,内分泌免疫失调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之一,为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晓 《四川中医》2011,(9):81-8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肝郁痰凝证,用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证,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结果:97例中,治愈61列,好转27例,无效9例,有效率90.7%。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13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怒损肝,思虑伤脾,导致气滞痰凝,冲任失调而成。男性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形态以及病理形态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380例乳腺增生病经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均实施手术治疗,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形态。结果:380例当中,单纯增生339例,占89.21%;非典型增生41例,占10.79%;肝郁气滞型病理表现以一般增生和腺病为主,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高于肝郁气滞型。结论: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癌变几率小于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调摄冲任法治疗囊性乳腺增生5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本病可分为三型:肝郁气滞:型、痰凝血瘀型和冲任失调型,且以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易致病情反复。冥顽不愈,且有岩变的危险,故对后者的防治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