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量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癌,且最终诊断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男性7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岁)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奥沙利铂联合法玛新+希罗达化疗(EOX)化疗方案,化疗前后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以前后两次扫描所获得病灶最长径缩小的百分比,分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价较差组。通过碘图测量病灶碘值,分析治疗前碘值差异及治疗前后碘值变化与肿瘤大小评价疗效的关系。结果:疗效较好组化疗前病灶碘值在动脉晚期明显高于疗效较差组(P=0.01)。疗效较好组病灶碘值减小率在动脉晚期及门脉期均大于疗效较差组的碘值减小率(P<0.01,P=0.02)。结论:双源双能量CT测量病灶碘值减少率可以帮助预测及评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XEL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标准XELOX化疗方案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78.3%,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P<0.01);入组病例均至少完成3个化疗周期,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5个月和12.5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毒性分级构成比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XELOX化疗方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应用替吉奥联合低剂量顺铂方案一线化疗4~6个周期后疗效评价为疾病无进展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56例。根据继续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维持治疗组(28例)应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8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维持治疗组客观有效率(35.7%)高于对照组(3.6%),疾病控制率(67.9%)高于对照组(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9个月)长于对照组(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7个月与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肝功能损伤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增加化疗有效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晚期胃癌,男37例,女17例,胃窦部8例,胃大弯侧8例。经股动脉穿刺,导管头端置于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有肝转移者再超选入肝固有动脉;化疗方案,栓塞剂用碘化油。结果:复查病例中病灶有不同程度减小,临床症状减轻。治疗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94.4%、50%、40.7%。结论:胃动脉内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57例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B组45例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术后4周开始行CT随访,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及患者生存时间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46.7%;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91.2%,82.5%,63.2%,明显高于B组的60%,33.3%,6.7%(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方法,是现阶段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胃左动脉化疗与栓塞对贲门癌的疗效。对象与方法:44例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含术后复发6例)均经胃左动脉灌注化疗(ADM MMC 5Fu或DDP MMC ADM)1~3次,其中12例还经栓塞治疗。结果:按全国胃癌协作组推荐“进展期胃癌全身化疗判定标准”,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即病变缩小70%以上伴症状明显改善者18例,部分缓解即病变缩小50%左右伴症状明显改善者19例,以及稳定即病变缩小25%以下伴症状轻微改善者7例。除9例死于化疗后第4~22个月(中位存活期13.2个月)外,其余35例至今仍生存,有的存活期已达30个月。在5例化疗后接受手术根治的患者中,术中发现比未经该化疗者的肿瘤界限较清晰,易剥离,出血少,而且部分已纤维化。结论:经胃左动脉化疗与栓塞对中、晚期贲门癌具有非常卓越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照研究化疗栓塞与化疗灌注在中、晚期膀胱癌中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69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另一组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各个因素与术后膀胱癌的生存时间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69例手术均成功,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生存时间为5~52个月,平均(26.52±3.29)个月;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组生存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3.41±1.69)个月。中晚期膀胱癌的死亡率与介入治疗的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风险度为3.220,回归系数为1.169,证明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接受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的患者。结论应用化疗栓塞治疗较单纯化疗灌注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动脉内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晚期胃癌患者经腹腔动脉造影后,超选择性插入肿瘤的供血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并用明胶颗粒或/和超液态碘油栓塞,伴肝内转移者,同时对转移灶化疗栓塞。结果:17例临床症状有缓解。原发病灶10例明显缩小,7例缩小不明显,1例有所增大;肿瘤明显缩小者,血管造影肿瘤血管丰富,碘油沉积良好,其中8例为肿块性,14例肝转移灶,6例明显缩小,4例缩小不明显,4例病灶无缩小,12例随访≥12个月,8例生存,6例随访4-11个月,4例生存。结论:动脉内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肿块型较其它型碘油沉积好,肿块缩小明显。  相似文献   

9.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膀胱癌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9例晚期膀胱癌大出血行膀胱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 ,术中经动脉灌注抗癌药。结果 :2 9例中 2 8例术后第 2天出血开始减少 ,3~ 5d后出血停止 ,追踪3~ 4个月未复发 ;1例 2周后复发出血 ,再行栓塞后 3d出血停止。 2 6例 ( 89.6%)肿瘤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大出血疗效显著 ,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单独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两种方法治疗结节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143例肝内病变直径为3 ~5 cm肝癌患者(RFA组76例,TACE+ RFA组67例),通过CT扫描和AFP水平测定进行随访.两组病例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43例经RFA或TACE+ RFA治疗后平均随访42个月(2~127个月),RFA组有73%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TACE+ RFA组有38%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48%、74%、87%和90%,TACE+ 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38%、53%和6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FA组有2例(2.6%)治疗后出现腹腔出血和肝段梗死等并发症;TACE+ RFA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RR,0.677;P=0.041)、Child-Pugh分级(RR,1.504;P=0.04)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 RFA治疗结节型肝细胞癌较单独应用RFA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同时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胃动脉内化疗灌注与合用栓塞的对照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资料报告16例正常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胃动脉内化疗灌注与合用栓塞的两种实验结果。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对胃组织有一定损伤,以栓塞组为重。损伤主要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正常;表现为水肿和局灶性细胞脱落、糜烂等。术后30~45天均表现正常。两种方法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结果表明:胃动脉内化疗栓塞,尤其碘化油乳化物栓塞是可行的,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评价胃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更为可靠的标准。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104 例无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 含术后复发) 、影像诊断胃癌同时检出其他部位转移而无病理诊断者43 例,行胃动脉内化疗栓塞、转移灶化疗栓塞。术后用CT、GI和胃镜随访病灶。采用COX 肿瘤生存模型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1 . 胃癌原发灶治疗后,明显的缩小占60.8 % ,23.2 % 无明显反应,17% 在治疗中途出现病灶增大或转移至其他部位;CT随访碘化油沉积越浓,占肿瘤体积比例越大,滞留时间越长,肿瘤缩小越明显。淋巴结和转移灶在动脉内化疗栓塞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缩小。2 .147 例患者中,至今存活57 例。首次治疗距统计日已满12 月者85 例,大于12 月者79 例,占53 .7% (79/147);距统计日24 月者94 例,生存期等于或大于36 月者19 例,占12.9 % ;距统计日5 年以上者31 例,存活5 年以上者9 例,占61.2% 。结论 胃癌病灶介入治疗评价应包括原发灶、转移灶和淋巴结的改变,单纯以大小改变不能准确反映治疗疗效,更为主要的是肿瘤内部结构的变化。同时作者提出非肿块病灶缩小率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腹腔转移癌性肠梗阻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胃癌术后癌性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和导管、导丝,分别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采用药物为DDP 60 mg,羟基喜树碱15 mg,5-Fu 1.0 g,化疗周期为每月动脉灌注介入化疗1次.本组病例至少灌注1次,最多13次.结果 灌注介入化疗后有效率18/47(38%),介入化疗后生存时间35 d~1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7个月.结论 介入灌注化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癌性肠梗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胃淋巴瘤和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别占61.90%和23.91%,黏膜面出现白线征者分别占0%和76.09%,侵犯范围>50%胃周径分别占76.19%和15.22%,显示溃疡形成者分别占9.52%和73.91%,出现胃腔形态固定、狭窄,近侧胃腔扩大者分别占4.76%和36.96%,显示病灶处胃壁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间隙清晰者分别占80.95%和0%,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侵犯胃裸区 (gastricbarearea ,GBA)的CT表现和解剖病理基础 ,分析其与预后的可能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 4 0例胃癌患者的CT资料 ,按解剖部位分为近侧胃癌 (proximalgastriccancer,PGC)组和远侧胃癌 (distalgastriccancer,DGC)组。观察胃癌侵犯GBA的CT表现特征 ,比较PGC组和DGC组胃癌侵犯GBA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9例胃癌侵犯GBA病例中 ,有 8例CT表现为GBA内出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状淋巴结。PGC组中 ,胃癌侵犯GBA的出现率为 4 3.8% ,而在DGC组仅为 8.3% ,两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PGC侵犯GBA的出现率高于DGC组。胃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GBA受累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与PGC的预后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多层面螺旋CT增强表现及局部侵犯范围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在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的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对判断肿瘤局部侵犯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9例胃癌病人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胃癌表现为局限(26例)或广泛(3例)的胃壁增厚,大多数胃癌在螺旋CT增强早期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印戒细胞癌CT强化均值为43.8 HU,低分化腺癌为36.2 HU,中分化腺癌为17.9 HU,高分化腺癌为19 HU。多层螺旋CT对胃癌浆膜侵犯、胃周脂肪间隙侵犯及脏器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6%、81.8%、93.1%。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胃癌的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判断胃癌局部侵犯范围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1月~1991年12月,用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202例,贲门癌156例,切除326例,总切除率91%.食管癌切除率94.5%,贲门癌切除率86.6%.本文着重介绍三定点吻合法加大网膜包绕吻合口技术,应用此法未发生吻合口瘘.此法的优点:(1)三定点吻合法显露清楚,吻合准确可靠.(2)利用定点吻合牵引线使食管胃的全层创缘自然合拢一条线上保证粘膜平整.(3)使吻合口建立在有良好血供的健康组织上才有利于愈合.通过术后部分病例的纤维食管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吻合的粘膜平整,生长好,对合满意,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4例,发生率7.5%(24/326),其中吻合口狭窄8例,肺炎6例,单纯性包裹性脓胸4例,切口感染3例,左侧乳糜胸2例,急性心梗1例,死亡.其余23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48例螺旋CT图像,其中12例作多平面重建(MPR)。将手术结果与螺旋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准确率97.9%;螺旋CT对胃癌向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准确率为81.8%,对腹部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结论:螺旋CT扫描能明确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清晰显示胃癌向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腹腔内转移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形式。为在肉眼可见转移前发现亚临床的转移现象,自1981年3月至1982年4月,我们共对胃癌病人142例进行了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及临床随诊,发现有腹腔脱落细胞阳性者76例(53.5%)。5年随诊结果发现,腹腔脱落细胞阳性者无一例生存>3年;而腹腔脱落细胞阴性的66例中生存5年者有11例。可见,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