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肠合治法来源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肺和大肠在经脉上相互络属,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肺肠合治法契合了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且血管活性肠肽、肠道菌群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从分子层面也论证了其相关性。治疗当从肺肠合治出发,采用清热利湿、宣肺通腑,温中涩肠、补肺疏肝,调肺畅中、行瘀解毒等方法,畅肺肠之气,补肺肠之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指导,肺肠表里相关疾病的证候特征。方法: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肠系疾病临床文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症状、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在症状上,往往是肺系与肠系症状并见。肺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热壅肺,肠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肺气亏虚,病位因素涉及最多的脏腑都是肺和肠。在病性因素中,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因素是痰和热,肠系疾病最常见的因素是气虚。结论:肺肠表里相关疾病,证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之处。肺与大肠的关系实质就是表和里、脏和腑的关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是其在治疗上相互为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内经》"脏腑相合"的观点。《诸病源候论》中"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是这种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医家孙思邈,明确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广泛用于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防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肠表里关系实现需要四个基础。其中,气机上升降相因是功能基础、气血津液是物质基础、经络系统是沟通基础、阴阳学说是哲学基础。现代实验研究进展认为,肺肠组织均来源于胚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拥有共同的黏膜免疫系统、肺肠病理上发病的相关性包括组织形态和生化指标的改变、微生态菌群变化的同步性等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肺肠表里相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罗成  叶远航  盛国光  李晓东  郑岚  柯佳 《中成药》2023,(10):3369-3375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医可从肺肠合治入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宣白承气汤由生石膏、杏仁、生大黄、瓜蒌皮组成,具有清肺定喘、通腑化痰的功效,是肺肠合治的经方。本文对宣白承气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五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临床研究表明,宣白承气汤可以从清除内毒素,减少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来恢复患者的肺脏功能和肠道功能,达到肺肠同治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减轻炎症反应是宣白承气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分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抑制其相应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能力减轻炎症损伤,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损伤黏膜等途径来缓解肺部和肠道炎症从而达到肺肠同治的目的。本文既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提供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又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承气汤及其类方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医家将其加减化裁,不仅创制了五承气汤等著名方剂,且拓展了中医“下法”的使用。晁恩祥教授在治疗中医肺系病和相关急症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其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承气汤及其变方治疗肺系病和急症疗效显著[1]。以往该类方常局限于腹满不通或便秘等症状,但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探索性将该类方药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朱启勇教授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机总属痰热壅肺、腑气不通,临床上常用宣白承气汤加减以清肺定喘、泻热通腑,此种"脏腑合治"的诊治思路,颇具特色,亦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尹新中 《吉林中医药》2009,29(2):102-103
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的相互联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不仅在脏腑、经络等方面相互联系,且在胚胎发育、免疫学、解剖学上也相互关联.肺与大肠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当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论述了肺肠之间生理病理的关系影响,肺-肠轴在近年研究尤为显著,临床疗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的过程当中,通常多加入通腑之剂辅助治疗,"通腑以顺肺",从而使得肺部气机通畅条达,与腑气表里相协调。本文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从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原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以期为临床运用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肺系"理论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指导临床针灸、方剂的同时也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肺与大肠都具有粘膜表面积大、菌群丰富、免疫反应多变的特点,而"异病同治,肺肠合治"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其理论研究亦是方兴未艾。大肠者,传道之腑。大肠除传导有形之糟粕外,还与传导机体内部的信号有关。文章在"传道"生理消化过程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大肠者,传道之腑"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传递免疫信息特点做一新释。  相似文献   

13.
中医藏象理论中,肺肠相关理论是其重要内容.《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1]29;《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1]150.《灵枢·九针论》曰:"手阳明太阴为表里"[1]8.《素问·血气形志》曰:"阳明与太阴为表里"[2].《华佗神方》中,孙思邈评注华佗治咳嗽要诀曰:"肺与大肠相表里"[3],是首次明确提出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付琳 《光明中医》2023,(3):549-551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临床疾病治疗肺系、肠系疾病扩宽了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16.
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承气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吴鞠通化裁承气汤,创制了"肺肠同治"的代表方剂宣白承气汤,被广泛用于治疗痰热壅肺、腑气不通等肺系疾病。作者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壅肺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历经多年的RCT研究证实了宣白承气汤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证,创新了COPD中医新治法,提高了临床疗效。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生物学机制与调节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黏液高分泌、黏膜免疫、气道重构、炎症反应、神经肽分泌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神经肽通路的研究,为揭示宣白承气汤"承顺胃气"以"宣肺"的机制及本方临床应用治疗肺系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玉民 《河北中医》2012,34(6):942-945
脏腑表里相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黄帝内经》至近代医家的多种论著,不论是经络学说还是脏腑学说都强调了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代表性内容.《灵枢·本输》载“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指出肺与大肠关系.“六腑以通为用”,依据上述理论和病机转化特性,以“通”立法建立的系列治疗方法在肺肠相关性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应用广泛,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等.需要指出的是“通”并不完全等同于通腑泻下,其他如宣肺、降气、泻热、化痰、补气、养阴、行气等皆可随证用之.正如《医学传真》所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至今,本病在中医药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目前病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本文分别通过分析古代医家与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基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从中医肺肠同治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宣白承气汤的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审视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得出从大肠论治该病这一重要理论,为今后临床中医一线医疗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肺肠气机升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常见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然诸多治法当中,不离对肺肠气机运动的调理。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出发,探讨肺肠气机运动的理论内涵,提出在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当以顺应二者气机运动特性,维护二者升降关系,调动二者升降的内在动力为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客观性及"通腑护脏疗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机理探讨.着重指出,人工致直肠狭窄后模型鼠所出现的反应性脏腑损害,尤其是超微结构改变,大承气汤对上述肺损害有明显促修复作用.文章同时指出肺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肺泡壁Ⅰ、Ⅱ型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等是构成肺失肃降的病理学基础之一,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将能开拓出"通腑护脏疗法"辨治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