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适当应用利尿剂及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川芎嗪,7d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4%,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波姆红外光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以波姆红外光治疗,B组予以逍遥散加减治疗,C组予以波姆红外光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84.4%、78.1%、100.0%,HPV转阴率依次为62.5%、68.8%、93.8%,C组的治疗有效率及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5%、6.2%、9.4%,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波姆红外光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维华 《中国药事》2000,14(2):125-127
对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多巴酚丁胺合并蛇蛇抗栓酶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7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该项联合应用方法对于肺心病急性加重的治疗作用起效快,使用安全,且副作用少。本文就该药作用和机理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滴注,qd,7d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5.0%、90.0%,对照组为20.0%、67.5%,2组比较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血流变学、动脉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变指数,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川芎嗪以及坎地沙坦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CO_2、PaO_2、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川芎嗪与坎地沙坦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和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0.8%(P〈0.05和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C3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苦参素治疗的效果,探讨苦参素治疗效果与宿主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62例患者治疗前C3含量分为A组33例、B组29例,检测两组患者补体C3、CRP、HBcAb-IgM、HBV DNA。结果苦参素治疗9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A组30.3%(10/30),B组51.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HBV DNA未阴转者A、B两组HBV DNA含量变化分别为:A组HBV DNA平均降低32.9%,B组平均降低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较高补体水平的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相对较高,苦参素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回顾了我院1994年2月~2004年2月采用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24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治疗组(A组),随机选择同期内住院肺心病患者240例为对照组(B组)=两组氧疗,改善通气与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相同。A组:肝素50mg,酚妥拉明10~20mg,加入葡萄糖溶液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结果A组治疗后心肺功能状态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0.01)。结论肝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霍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1):830-830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 ,7d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葛根素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B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血液黏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的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筛选111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丹红注射液2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83.78%、85.71%;成本分别是824.60元、1108.52元、1214.36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5、14.49、12.93;B、C组相对于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59、258.11。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组疗效好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400mg/d,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川芎嗪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新方法。方法将选入的189例包裹性胸膜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6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腔积液,每Et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B组66例,只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腔积液;C组58例,每周2—3次用常规胸穿方法抽胸腔积液。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EZ/10HR。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时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分别为89.2%(58例)、9.2%(6例)、98.5%(64例);B组分别为81.8%(54例)、12.1%(8例)、93.9%(63例);C组分别为8.6%(5例)、58.6%(34例)、67.2%(39例)。治疗12个月时A、B、C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9%、82.7%。A组总有效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置入加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春  赵玉琴 《中国药业》2013,(20):111-111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片联合尼群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2年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患者92例,分为清眩降压片组(A组)31例、尼群地平组(B组)30例、清眩降压片+尼群地平组(c组)31例,持续用药6周。结果A组、B组和C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86.67%和96.77%,组间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清眩降压片改善某些症状较尼群地平明显。结论清眩降压片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用的降压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痛定潘生丁联合治疗4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宁德地区第一医院内科王少玲,姚哲英我们于1987年1月~1992年12月对4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心痛定、潘生丁治疗,并设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A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60例。观察心功能、动脉血气,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的总有效42例(84.0%)高于B组27例(54.0%)(χ2=4.251,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Sp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治疗后PaO2、SpO2、PaCO2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SV、CO、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A组治疗后SV、CO、LVEF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B组CD4+细胞、NK细胞活性、IL-2均低于A组(P<0.05),CD8+细胞高于A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为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选取36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C组,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加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1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B组:18.8%、C组:100%,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6个月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5%、B组:全部复发、C组88.9%,A、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0%、C组:69.4%,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结论予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有较好疗效。变应性鼻炎发病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赵文玲  马乃华 《中国药业》2007,16(11):43-43
目的 探讨安福隆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联舍组(A组)38例,第1个月给予安福隆300万IU/d肌肉注射,第2、第3个月改为隔日肌肉注射300万IU,联合胸腺肽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d静脉滴注,1个月后改为隔日肌肉注射30mg,安福隆组(B组)37例单用安福隆,胸腺肽组(C组)37例单用胸腺肽,剂量、方法同A组。3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3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9%,35.1%和32.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3.1%,40.5%和37.8%。A组的疗效明显高于B,C两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安福隆联合胸腺肽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等作用,可作为慢性己型肝炎酌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期加重期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肾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3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验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BUN、Cr、血β2-MG、尿β2-MG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下降明显(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对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3种用药方案治疗帕金森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月芬  李建 《中国药房》2010,(2):102-104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成本-效果。方法:94例PD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A组)、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司来吉兰片(B组)、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C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A、B、C组成本分别为448.78、803.89、1559.89元,有效率分别为56.67%、83.33%、85.7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1.92、964.71、1819.96;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32.00、3826.14。结论:B组用药方案治疗PD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