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通过159例肠易激综合征(IBS)分析,拟了解其临 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全部病例经常规X线钡灌肠、结肠镜、胃镜、T3、T4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诊断符合IBS罗马定义。结果:159例IBS中男61例(38.4%),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日照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适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日照市居民2892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问卷普通内科及消化专科门诊连续病例各1006及495例。结果①日照市居民IBS的患病率为5.6%,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IBS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1%、34.3%。IBS女性病人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51(P=0.027)。年龄对IBS的患病率无显著影响。IBS病人的就诊率为22,4%,男女就诊率差异无显著性。IBS各亚型构成比为:腹泻主导型占63.2%,便秘主导型占27、0%,其他型占9.8%。②日照市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3.0%。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和4.8%。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77。随着年龄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升高。社区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的就诊率为17.6%,男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日照市居民IBS及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8和TNF-α含量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中FNF-α和IL-8的含量,旨在通过观察它们在IBS患者中的变化来窥探IBS发病机制中有无炎症免疫因素参与,从而进一步探讨能否从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角度来治疗IBS。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ABC法)检测了32例腹泻型IBS及18例便秘型IBS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可测不到TNF-α,腹泻型IBS患者血清内测到低浓度的TNF-α。(2)腹泻型IBS患者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P<0.05),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IL-8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相关分析表明,腹泻型IBS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1)。结论:(1)腹泻IBS患者血清内TNF-α和IL-8含量均较正常升高,提示腹泻型IBS有炎症因子活化。(2)例秘型IBS患者TNF-α、IL-8与正常无显著差异,提示便秘型IBS和腹泻型IBS的免疫紊乱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3)腹泻型IBS患者IL-8的分泌伴随着TNF-α的增多,TNr-α可能通过活化NF-kB来刺激IL-8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 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51例腹泻型IBS(D- IBS)、58例便秘型IBS(C-IBS)、38例便秘腹泻交替型IBS(A-IBS)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者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BS组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0%vs 8.3%,X2=8.229, P<0.05;47.4%vs29.2%,X2=7.342,P<0.05), D-IBS组S/S基因型频率和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IBS和C-IBS组(S/S:56.9%vs 36.8%, 36.2%,P<0.05;S:71.6%vs 56.6%,52.6%, P<0.05),L/L基因频率显著低于A-IBS和C-IBS 组(9.8%vs 28.1%,P<0.05).IBS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C-IBS,具有S/S基因型和S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D-IBS,L/L基因型可能是D-IBS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改变及其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1例IBS发作期患者按临床主症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目的:探讨广州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居民2892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问卷普通内科及消化专科门诊连续病例各1006及495例。结果:(1)广州市居民IBS的患病率为5.6%,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IBS所的比例分别为10.1%、34.3%,IBS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51(P=0.27),年龄对IBS的患病率无显著影响,IBS患者的就诊率为22.4%,男女就诊率差异无显著性。IBS各亚型构成比为:腹泻主导型占63.2%,便秘主导型占27.0%,男女就诊率鞠显著性,IBS各亚型构成比为:腹泻主导型占63.2%,便秘主导型占27.0%,其他型占9.8%,(2)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3.0%,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及4.8%。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877。随着年龄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升高,社区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的就诊率为17.6%,男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广州市居民IBS及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探讨IBS细胞免疫调节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取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 ,对 30例临床诊断为IBS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 :30例IBS患者外周血CD3 、CD4 及CD8细胞数分别是 5 7 15± 9 17、36 0 1± 9 12及16 34± 5 2 1,其中CD3 及CD8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0 1) ,并且IBS患者CD4 /CD8比值是 2 6 7± 0 6 9,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IB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和调节紊乱 ,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参与IB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发病机制是否与炎症免疫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调查IBS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比例 ,旨在探讨IBS发病新机制。方法 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 30例IBS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用AC 92 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分析 ,采用免疫荧光法并用SimulSET自动软件分析方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平均值为 (2 .1± 0 .5 )× 10 9/L ,健康对照组为 (2 .2± 0 .6 )× 10 9/L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IBS患者外周血CD8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CD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CD4/CD8比值下降 (P <0 .0 5 ) ,CD3 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B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正常 ,但CD8升高 ,CD4下降 ,CD4/CD8比值下降 ,CD3 正常 ,提示腹泻型IBS可能与免疫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与性格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 ,在我国约占人群的 15 % ,占消化病门诊患者的 1/3~ 1/2。目前IBS的病因不清 ,为探讨性格与IBS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182例IBS患者的性格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 1)IBS组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IBS患者共 182例 ,其中男 87例 ,女 95例 ,平均年龄 ( 36 9± 2 3)岁。腹泻型IBS(D IBS) 99例 ,便秘型IBS(C IBS) 83例。诊断采用罗马Ⅱ标准。 ( 2 )对照组 :为我院工作人员和实习学生共180例 ,其中男 90例 ,女 90例 ,平均年龄 ( 35 3± 6 5 )岁。2 .…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伴腹胀腹痛。现代医学对IBS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止泻与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欠满意,而单用中药治疗,疗程较长,又易复发。笔者自1994年至今.用中医辨证用药加服洛赛克治疗40例IBS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40例IBS患者来自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例,均符合19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并全部经X光或结肠镜检排除肠道内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9~68岁,病程6个月~4年,发病1年以上者3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便秘型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改变。方法对2000-01~2004-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根据罗马Ⅱ标准入选的便秘型IBS30例,腹泻型IBS20例,正常对照组26例,进行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及直肠感觉测定。结果(1)便秘型和腹泻型IBS肛门括约肌压力、肛门括约肌最大缩窄压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加腹压时,肛门括约肌净增压腹泻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拟大便时直肠和肛门括约肌出现同步收缩发生率便秘型IBS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便秘型IBS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腹泻型IBS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IBS存在肛门直肠运动异常。(2)便秘型IBS直肠对容量刺激低敏感、高耐受、高顺应性,可能是引起便秘原因之一。(3)腹泻型IBS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高敏感、低耐受、低顺应性和肛门自控能力减弱,可能与腹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常见,西方国家约占胃肠门诊20%~50%”,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我们用思密达治疗腹泻型IBS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窦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窦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波 (MMC)变化 ,并分析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名健康对照者及 17例IBS患者 (8例腹泻型 ,9例便秘型 )禁食 6h以上 ,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灌注式小肠测压管记录至少 2个完整的MMC周期 ,之后给每位受试者服标准餐 ,用餐时间为 15~ 30min ,继续观察餐后波 1~ 2h。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消化间期MMC周期短、Ⅲ相波幅高、时程长 ,便秘型IBS患者MMC周期长、时程短。IBS患者MMCⅡ相小肠离散丛集簇(DCC)波的时程延长 ,但腹泻组与便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IBS腹泻组的Ⅱ、Ⅲ相的运动指数高于便秘组和对照组。进餐后IBS患者小肠运动形式无明显改变。结论 IBS患者消化间期MMC的各相时程及波幅异常与IBS症状密切相关 ,DCC可能与IBS腹泻、便秘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小 ,IBS患者餐后胃肠运动无明显异常 ,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有待今后增加例数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正常心电图4例次(9.3%),窦性心律38例次(88.4%),心房纤颤5例次(11.6%),SIQⅡTⅢ16例次(37.2%),Tv1-v2倒置5例次(11.6%),Tv1-v3倒置3例次(6.98%),Tv1-v4倒置2例次(4.7%),TⅡ、Ⅲ、aVF倒置1例次(2.3%),TⅢ、aVF倒置4例次(9.3%),STv1-v3压低9例次(20.9%),STv1-v2上抬3例次(6.98%),V1-2呈QS型1例次(2.3%),右心室肥厚5例次(11.6%),肺型P波4例次(9.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次(11.6%),室性早搏2例次(4.7%),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次(2.3%),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次(9.3%),窦性心动过速5例次(11.6%)。结论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明显,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科门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分析IBS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分析IBS患者及其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按罗马Ⅱ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统计其中所有IBS患者并进行分型.分析IBS的症状特点并比较三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578例IBS中便秘型IBS(C—IBS)250例(43-3%),腹泻型IBS(D.IBS)290例(50.2%),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IBS)38例(6.6%);其中男251例(43.4%),女327例(56.6%)。C—IBS和A—IBS与D—IBS相比,女性发病为多(P值分别为0.000、0.003);IBS患者在4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40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三型IBS患者之间肠道症状中腹痛、腹胀、便后腹部症状缓解以及大便不尽感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型IBS均以下腹痛发生率最高。578例IBS患者中有上消化道症状者有316例(54.7%);三型IBS患者之间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和烧心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三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上下消化道症状重叠在IBS患者中常见。临床上注意细致区分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疾病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青壮年占95.2%,其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15例占71.4%和性接触传播9例占42.9%,两种感染途径兼有4例占19.0%。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100%)、咳嗽(61.9%)、腹泻(33.3%)1个月以上的特点。PPD试验阴性率81.9%。全身淋巴结肿大61.9%。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率高,X线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区消化内科就诊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目前认为其病因多与精神和心理状况有关。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消化内科就诊者中IBS患者的比例及其相关情况。方法:于2002年10月14~18日以问卷形式调查在武汉地区5家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784例患者,性别、年龄不限。IBS的诊断参照RomeⅡ标准,以X^2检验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2784名调查对象中,共298例(10.7%)被诊断为IBS。30~60岁组与〈30岁组和〉60岁组相比,IBS患者的比例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间IBS患者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在IBS患者中,腹痛(60.9%1、腹胀(62-3%)和腹泻(60.6%)为最常见的症状,腹泻为主型患者最为多见(45.2%);既往有胃肠道感染史、抗生素应用史和心理异常者占较大比例。IBS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有明显影响。结论:IBS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然而,该综合征的确切定义、病因学以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现就其研究现状、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目前对IBS尚未提出一致的病理生理学标准,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下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无器质性病变的肠功能紊乱即为IBS.近年来已注意到IBS可能并非单一的综合征,可分为几种亚型(表1),各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亦截然不同.例如,痉挛性结肠型的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有关的腹痛和大便秘结、直肠空虚,有时尚出现间歇性腹泻等;腹泻型可能不伴有腹痛或便秘;而便秘型亦可伴有结肠低张和肠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道内分布、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并对其异型性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经结肠镜钳取 2 4名正常人和 5 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回肠末端、盲肠和降结肠黏膜 ,分别采用抗人肥大细胞类胰酶抗体标识肥大细胞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肥大细胞数目、活性变化和其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1 IBS患者回肠末端和盲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 ,降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但腹泻型IBS患者降结肠肥大细胞活性增强 (P <0 .0 1)。 2 肥大细胞与雌激素受体阳性 (ER + )细胞显著相关 (R =0 .884,P <0 .0 1) ,但每例肥大细胞和ER +细胞的积分不同。结论 回肠末端和盲肠肥大细胞活性增强提示此处可能为IBS发病的关键部位 ;肥大细胞异型性与IBS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