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急性心包炎常产生心包积液,当大量心包积液时常导致心包填塞,临床表现为循环衰竭和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心包穿刺引流以减轻压迫,就会引起心包填塞,危及患者生命。以往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需反复心包穿刺或外科心包切开引流,操作有较高的危险性,且疗效较差,近年来我科开展中心静脉留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1984-1993年收治急性心包填塞者51例,其中心包肿瘤致急性心包填塞38例。在本组病例中,心包转移癌35例,细胞学检查诊断腺癌18例,鳞癌6例,小细胞瘤3例,胸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淋巴各2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3例。作者认为及时、可靠的心包穿刺抽液是缓解急性心包填塞最有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宜青  蒋振斌 《上海医学》1996,19(11):655-656
急性心包填塞剑突下心包引流减压的抢救体会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外科王宜青,蒋振斌,赵强,陈志强,周光华,任长裕急性心包填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1],一旦发生,往往发展迅速,极易引起心脏停搏,导致病人死亡。本文报告剑突下心包探查及引流...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1984~1993年收治急性心包填塞患者51例,其中心包肿瘤致急性心包填塞38例(70.7%)。在本组病例中,心包转移癌35例(92.1%),细胞学检查诊断腺癌18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例,胸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淋巴瘤各2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3例(7.9%)。作者认为及时、可靠的心包穿刺抽液是缓解急性心包填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晓康 《四川医学》2004,25(2):241-241
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包病变,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急性心包炎常伴有心包渗液,短期内心包的渗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自1999年应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中量以上心包积液14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恶性心包积液多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常表现为血性,以积液量大、增长快、不易控制为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我科自2001年10月~2003年2月采用心包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期内积液迅速形成或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严重危及病人生命,以往心包积液常采用反复心包穿刺抽液和外科开窗引流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但是往往操作风险比较大和技术相对复杂,且疗效较差。我科2004~2007年共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心包积液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量心包积液伴心包填塞32例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包炎有多种病因,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短期心包内迅速渗液或大量积液均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从1985年7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大量心包积液伴心包填塞32例.现将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包填塞常发生在心包积液的患者,呈急性心包填塞征象,而对局限性的包裹性心包积液引起的慢性心包填塞,则常常容易漏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1资料和方法本组4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年龄17~69岁,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见表1。所用仪器A...  相似文献   

10.
肺癌伴心包积液临床并非少见[1,2],有些病人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而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也有病人发生心包填塞,进一步检查才确定原发病因。我们近10年共收治14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9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  相似文献   

11.
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致延迟性心包填塞一例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曹克坚,李大文,陈长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国长心脏术后并发以心包炎、心包积液和胸膜积液为特征的急性发热综合征称为心包切开综合征。严重者可产生延迟性心包填塞,易与心力衰竭混淆。现将...  相似文献   

12.
许洁伟  郑新玲 《浙江医学》2006,28(7):577-578
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血管病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快速有效解除心包填塞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心包介入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迟发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治疗、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例迟发性心包填塞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结果: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迟发性心包填塞病人早期缺乏典型症状,B超可确诊。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与护理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恶性心包积液是临床上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危及生命。2002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进行心包腔置管,并间断抽液对19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光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04,25(5):416-416
心包积液原因较多,如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包穿刺管既可作为治疗亦可用于病因检查,但反复穿刺检查增加手术风险.我们对3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69例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正确的引流管挤压法。结果术后发生脑梗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其他原因死亡4例。结论169例心脏术后病人通过护士严密的观察护理均无心包填塞发生。  相似文献   

17.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引流术23例体会陈玉国李继福李贵双鹿庆华郭平(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心包填塞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需紧急心包穿刺以缓解病人症状,该操作危险性较大,且易出现并发症,尤其反复穿刺更易发生。我科1993年至今通过Se...  相似文献   

18.
恶性心包积液多系恶性肿瘤心包转移所致,临床上常易导致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1,2].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作者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引流术并在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顾晓静 《吉林医学》2010,(35):6568-6568
肿瘤性心包积液是部分肿瘤患者的晚期并发症,这种心包积液产生后常常迅速增多,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必须反复抽液,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01年6月-2009年10月应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治疗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留置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6例伴有填塞症状的病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人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积液量减少或消失。平均置管时间9天,无穿刺并发症发生,无继发感染,病人耐受性好。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