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骨科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以及组织器官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病人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单纯CH组;C组为单纯AHH组;D组为AHH联合CH组.四组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插管后(To)、稀释后(T1)、稀释后1h(T2)、术毕(T3)、术后24h(T4)采集动脉血和混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静脉血氧含量(CaO2、CvO2)以及Na+、K+、Ca2+等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ERO2),术中记录输血量、输液量和失血量.结果与A组比较,B、D组失血量减少,C组、D组的尿量增多(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D组的尿量增多(P<0.05);与C组比较,D组失血量减少(P<0.05).与T0比较,C组、D组AHH后CVP升高(P<0.01);B组CH后HR升高(P<0.05);四组间ERO2、K+、Na+、乳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AHH联合CH能够维持骨科手术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明显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并对组织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各30例,ASAⅠ~Ⅱ级。比较麻醉诱导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5 min(T3),测量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Cor浓度和Glu。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HR在T2、T3时点A组较B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插管后各时间点Cor浓度和Glu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于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血糖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48例全麻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 ,B组人工推注丙泊酚。观察心率、血压、SpO2 、ECG、HRV ,并于诱导前 (T0 )、意识消失时 (T1)、插管时(T2 )、插管后 1min(T3 )、3min(T4 )、5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结果 A组心率、DBP、SpO2 、血糖和皮质醇各时点无明显差异 ,HRV、SBP各时点较T0 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 ;B组T1、T2 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T0 和T3 、T4 、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 (P <0 0 5 ) ,T3 的HF、血糖、皮质醇明显高于T0 和其他各时点及A组 (P <0 0 5 ) ,而LF/HF明显低于T0 、T1和T5及A组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机体应激反应小 ,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CH)时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全麻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组Ⅰ AHH联合硝普钠CH;组ⅡAHH联合尼卡地平CH。手术开始后在30 min内输入15 ml·kg-1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同时,以MAP基础值的70%为目标,行C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AHH联合CH前(基础值,T0)、AHH联合CH后30min(T1)、60min(T2)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采集中心静脉血、股动脉血测定血气及动脉血乳酸浓度(LAC),计算氧供(DO2)、氧耗(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 与T0比较:两组Hb、Hct、MAP、SVR下降,HR增快(P<0.01),VO2、LAC无明显变化(P>0.05);组Ⅰ CO、CI、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Ⅱ上升(P<0.01);组Ⅰ ScvO2、DO2,显著性降低(P<0.01),组Ⅱ无明显变化(P>0.05);组Ⅰ ERO2增加(P<0.01),组Ⅱ无明显变化(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T0时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时CO、CI、CVP、ScvO2、DO2升高,而HR、SvR、ERO2降低(P<0.01)。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CH,能维持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硝普钠减低容量负荷作用强于尼卡地平,而尼卡地平对机体氧代谢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胸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下羟考酮的应用剂量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行肺癌胸腔镜手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7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异丙酚1.5 mg/kg和顺阿曲库铵0.8 mg/kg,A、B、C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25 mg/kg、0.35 mg/kg和0.45 mg/kg。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气管插管后5 min(T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的浓度。结果研究发现,与T1比较,A组T2、T3时血清NE和E浓度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2、T3时血清NE和E浓度降低(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更低。结论羟考酮抑制单肺通气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适宜剂量为0.35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普外科老年病人全麻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需行气管内麻醉的老年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3组,每组40例。未行麻黄素预处理的为A组,行麻黄素预处理的为B组,应用麻黄素加利多卡因预处理的为C组,观察3组诱导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2min(T3)、插管后5min(T4)等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心电图(ECG)等参数的变化,记录3组阿托品与再次应用麻黄素的用量。结果 3组ECG、SpO_2无明显改变。C组在BP、HR从T2到T3的变化要比A组和B组平稳,T2时A组血压变化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3时,A组和B、C组病人HR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AP变化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插管后5min(T4),两组病人MAP、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麻黄素与阿托品的用量少于A组和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A组中有12例患者收缩压(SAP)70mm Hg,而C组没有。结论麻黄素加利多卡因预处理后,能有效防止普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的低血压和心率骤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诱导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2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静注复合异氟醚麻醉维持。术毕前10 min停异氟醚,同时2组分别给予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3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时的躁动和镇静情况。结果 B组在T2、T3时MAP、HR明显高于(快于)T0时和A组(P<0.05)。2组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躁动低于B组,A组镇静优于B组。结论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8.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肺转流期间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心肺转流(CPB)手术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例CPB手术病人均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于转机前静滴FDP200mg/kg,B组于转机前滴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后(T1)、CPB前(T2)、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T3)、停CPB后10min(T4)、停CPB后60min(T5)的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及动脉血乳酸(ABL)的变化。结果两组T3时DO2明显降低(P<0.05),T3时A组ERO2和B组VO2、ERO2及两组T4、T5时VO2、ERO2明显增加(P<0.05或P<0.01),T3、T4和T5时ABL明显增加(P<0.01);B组T3、T4和T5时VO2、ERO2、ABL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FDP对改善CPB手术期间氧供需平衡障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及咪唑安定静脉全麻诱导过程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25例,分别以丙泊酚1.5mg/kg或咪唑安定0.2mg/kg进行诱导,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时的体循环阻力(SVR)、左心作功(LCW)、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全麻诱导过程中SBP、SVR、CO、LC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R在T1、T2、T4及T5时明显快于A组(P<0.05或P<0.01)。结论0.2mg/kg咪唑安定与1.5mg/kg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ASA I或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 min后,A组以肺活量法吸入8%七氟醚和8 L/min氧气,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维持吸入七氟醚使其呼气末浓度达6%;B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3 mg/L行麻醉诱导,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BIS值达5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50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达到插管条件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时SBP、DBP、HR和BIS值的变化,并在各时点抽动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A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50的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插管期间均无不良记忆反应.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B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B组HR明显增快(P<0.05),T5、T6时SBP、DBP和HR基本恢复到插管前水平.B组T1时SBP、DBP和HR下降幅度较A组明显(P<0.05).两组T1~T6时BIS均小于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B组T3~T5时血浆E和NE浓度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麻醉可以达到良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足够的麻醉深度,且比复合靶控输注丙白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