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002 樟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樟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该属植物多富含挥发油,并含瑞诺烷类二萜、鞣质、芳香性化合物、生物碱、木质素、有机酸及多糖等成分。该属植物中肉桂具有抗溃疡、抗血凝、扩血管、抗过敏、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镇静镇痛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樟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该属植物多富含挥发油,并含瑞诺烷类二萜、鞣质、芳香性化合物、生物碱、本质素、有机酸及我糖等成分。该属植物中肉桂具有抗溃疡、抗血凝、扩血管、抗过敏、抗生物、抗肿瘤、抗氧化、镇静镇痛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二萜生物碱是一类来源广泛、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多样的植物成分,综述了二萜生物碱的抗炎解热、镇痛麻醉、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影响循环系统、免疫调节及杀虫作用等活性;并将其毒性归纳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细胞毒性等方面,以期为二萜生物碱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制剂致性腺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高慧  李巧芬 《国医论坛》2007,22(1):55-56
1 概述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抗免疫、抗菌等多种活性,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等.至今从雷公藤中已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以二萜内酯为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应用于临床具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属植物所含二萜化合物,属松香烷型,是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至今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出14种二萜化合物(如雷公藤甲素、乙素、丙素、雷醇内酯、山海棠素等),并已分离出17种三萜化合物和5种生物碱[1].其他成分还有雷公藤分甙、有机酸、卫矛醇、卫矛碱、多糖等.雷公藤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嫩芽及叶最大,花次之,根皮再次之,木质部最小[2].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9)
大戟属(Euphorbia)植物,隶属大戟科(Euphorbieceae),许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民间用于治疗皮肤病、水肿等。近年来,已有关于大戟属植物二萜、三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综述报道,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大戟属植物中发现的161个芳香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细胞增殖等活性进行了总结,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黄酮类化学成分(neoflavonoids)是黄檀属Dalbergia植物的一类特征性成分。据文献统计,迄今已有59个新黄酮类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按其基本骨架,主要分为黄檀酚类、黄檀醌类、黄檀内酯类、苯酰苯类及其他类。现代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雄性激素、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对黄檀属植物新黄酮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黄檀属植物综合利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是一种多酚酸,化学名为R(t)2-[3-(3,4-二羟基苯基)-1-氧代-2-丙烯基]氧基-3,4-二羟基苯丙酸,广泛分布于唇形科、紫草科、葫芦科等植物中~([1]),是多种药材和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学活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迷迭香  相似文献   

8.
迷迭香总二萜酚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迷迭香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运动性氧化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给药组(迷迭香总二萜酚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心、肝、脑及股四头肌等组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给予迷迭香总二萜酚提取物的中、高剂量(分别为250和500mg/kg体重)组的小鼠除脑外其他各组织内的MDA含量都有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都有明显升高。结论: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其中的二萜酚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221-224
Hispolon是从药用真菌桑黄中提取的酚类物质,为一些层孔菌中共有的一个活性成分。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天然产物中提取所得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对其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单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更加深入。hispolon作为桑黄所含活性成分,其药理活性与桑黄有很多相似之处。近几年对hispolon药理活性及机制方面的报道不断增多,以其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保肝等药理活性为主,以外,还具有抗白血病、抗病毒及雌激素样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hispolon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hispolon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并对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斛为常用滋补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该文对迄今为止报道的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芴酮类、香豆素类、联苄类、菲类、木脂素类、甾体类、酚类、多糖类等。该文为石斛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厍士芳 《中医药信息》2012,29(3):139-142
黄芩(Lamiaceae)植物种属众多,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东亚,传统应用多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现有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中黄酮和二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近十几年,有大量体内体外药理实验对黄芩属植物单体化合物的活性或提取物组分的药效进行了筛选,黄芩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血管生成、保肝、抗氧化、抗惊厥、抗菌抗病毒等活性,这些数据不仅支持了黄芩属植物的传统临床应用,而且也为从中开发新的药物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分子化合物由于来源丰富,结构与活性多样,在新药研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其中传统中药材中的诸多活性成分更是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乌头属植物是传统药用植物,多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强心扩血管、抗肿瘤的作用。二萜生物碱作为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可分为C20-二萜生物碱、C19-二萜生物碱、C18-二萜生物碱以及双二萜生物碱。多项研究证实二萜生物碱能有效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以及结肠癌等多种癌症,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抗癌前景的天然化合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从乌头属植物中提取的C20-二萜生物碱、C19-二萜生物碱、C18-二萜生物碱和双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构效关系,为进一步开发乌头属二萜生物碱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肉桂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药,包含挥发油、二萜及其糖苷、多酚类、黄烷醇及其多聚体、黄酮类等多种成分,近年研究表明,肉桂除了抗炎抑菌、降糖降脂、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文章就肉桂的本草来源、活性成分、抗肿瘤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肉桂深入开发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瑞香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其中多种植物可供药用。在对该科植物的研究中发现,黄酮类、木脂素和香豆素等酚性化合物的低聚体为其重要的特征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病毒等方面。对已发现的酚性聚合体的化学结构、植物来源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瑞香科植物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果榄为喉科要药,民间常用于治疗炎症和胃痛等,疗效显著,为苗、壮、瑶族等少数民族习用药物;同时被《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果榄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溃疡、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以二萜类、生物碱类和甾体类为主,其中克罗烷型二萜如古伦宾、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巴马汀为主要活性成分。对金果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安全性评价进行综述,并从植物亲缘学及成分特异性、成分与中药有效性的关联、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金果榄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并预测古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木兰花碱等可作为其Q-Marker,为建立和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红花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主产于伊朗、印度、希腊和摩洛哥等国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红花不仅具有抗惊厥、抗抑郁、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也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西红花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西红花醛和西红花苦素,对乳腺癌、肺癌、肝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增加化疗药敏感度及抑制肿瘤转移等。本文将从西红花的资源分布、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西红花未来在抗肿瘤方面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荔枝核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散结、理气止痛、温里祛寒的功效,尤其对睾丸肿痛、疝气痛等有显著的疗效,药用价值高。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有诸多新的发现,荔枝核中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萜类、挥发油和酯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药理活性,特别是其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广泛,但对其活性成分中的主要单体药效成分和其发挥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还比较少,需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茅莓中含有鞣质、黄酮苷、糖类、酚类、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已成功分离鉴定出黄酮、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茅莓具有散结止痛,解毒等功效,在民间广泛用于产后瘀滞腹痛,咯血,吐血,肝炎,肝脾肿大,跌打肿痛等多种病症,并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茅莓具有抗脑缺血、抗肝炎、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9.
陈品秋  班玮康  王文艳  路娟  陈曦  杨志宏 《中草药》2023,54(18):6172-6184
龙血竭Resina Draconis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生肌敛疮之功效,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及民族特色药材,常被称为“国产血竭”。现代研究表明龙血竭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抗肿瘤、促进组织愈合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包括酚类、萜类、甾醇类等,活性成分以酚类为主,如紫檀茋、龙血素A、龙血素B、白藜芦醇等。大量研究已证实龙血竭能有效干预脑、心、肾等重要组织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近十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龙血竭及其主要酚类活性成分在抗氧化应激、抗炎、神经保护、保护血脑屏障、抗血栓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该药在脑缺血防治领域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其临床合理优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艳  钟志溪  黄小玲 《中药材》2001,24(6):458-459
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正越来越广泛,从中已提取百余种二萜成分,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活性。本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